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费维新

作品数:58 被引量:306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1篇油菜
  • 22篇甘蓝
  • 22篇甘蓝型
  • 21篇甘蓝型油菜
  • 19篇不育
  • 15篇核不育
  • 14篇菌核
  • 14篇菌核病
  • 8篇隐性上位互作...
  • 7篇隐性核不育
  • 7篇油菜菌核
  • 7篇油菜菌核病
  • 6篇油菜品种
  • 6篇杂交
  • 6篇侵染
  • 6篇孢子
  • 6篇基因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双低

机构

  • 54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安徽农业大学
  • 4篇安徽省农作物...
  • 2篇安徽省黄山市...
  • 1篇巢湖职业技术...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黄山市农业科...
  • 1篇波兰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含山县...
  • 1篇安徽省农业科...

作者

  • 58篇费维新
  • 49篇李强生
  • 46篇陈凤祥
  • 46篇侯树敏
  • 43篇吴新杰
  • 43篇胡宝成
  • 28篇江莹芬
  • 23篇荣松柏
  • 10篇郝仲萍
  • 9篇范志雄
  • 8篇黄晓荣
  • 6篇雷伟侠
  • 3篇李成
  • 3篇候树敏
  • 3篇王淑芬
  • 3篇高智谋
  • 3篇吴晓芸
  • 2篇王文相
  • 2篇陈维生
  • 1篇张椿雨

传媒

  • 14篇安徽农业科学
  • 9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作物杂志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全国作物遗传...
  • 2篇2012作物...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7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3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3年
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吴新杰李强生陈凤祥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胡宝成
关键词:油菜硫代葡萄糖甙
中国油菜黑胫病害分布及病原菌鉴定被引量:22
2013年
2008-2012年间,对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60个市(县)的冬、春油菜产区进行油菜茎基溃疡病/黑胫病的调查,从14个省的42个市(县)发现黑胫病存在,发病田块约占调查田块的10%,最重的田块发病率达92%,整株死亡率达5%。从病症表现判断,我国冬、春性油菜茎部、基部黑胫病斑与欧洲、北美油菜黑胫病病斑相似。感染病株中,假囊壳成熟时释放子囊孢子,其形态特征符合文献中对Leptosphaeria biglobosa的描述。分离纯化菌株,在PDA培养基上产生黄色至黄棕色或红棕色色素,与对照L.biglobosa菌株相似。共分离纯化了550个病原菌株,对其中的384个纯化菌株和468份感病组织样品,分别提取病原菌DNA后,采用多重PCR鉴定病原菌种类,得到L.biglobosa特异的440bp产物。结果显示,这些病原菌均为L.biglobosa。采用子叶接种的方法,检测了11个省(市、自治区)的22个菌株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强致病力菌株有14个,中等致病力菌株有8个,除来自内蒙古海拉尔的菌株CN-21外,所有试验的中国菌株均较来自波兰的中等致病力的L.biglobosa菌株PL-Lb致病力强。本研究表明,目前黑胫病在我国油菜产区普遍存在,且在局部地区已造成较严重的危害;尚未发现引起油菜茎基溃疡病的强侵染型致病菌L.maculans。提出了防止L.maculans入侵我国的监控措施和对策。
李强生荣松柏胡宝成江莹芬侯树敏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范志雄雷伟侠
关键词:油菜黑胫病多重PCR
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被引量:6
2006年
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时保持系12-148TAM中发现了乳白花自然突变体,经4~5代自交,同时测定其保持率,选育出乳白花临保系WF12-148TAM。经初步遗传分析,该乳白花性状由单隐性核基因控制。其对油菜生长没有明显的负效应,是一个优良的新型形态标记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临保系杂种优势利用
白菜型油菜与小白菜的品质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对 4个白菜型油菜品系和 4个小白菜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白菜型油菜Vc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均高于小白菜 ;可溶性糖含量与小白菜相当 ;
侯树敏李强生陈凤祥吴新杰费维新胡宝成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小白菜
甘蓝型油菜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遗传和生理特性被引量:3
2020年
本研究对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形态特征、遗传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具经济器官特异性白化的特点,即营养器官正常,生殖生长阶段所有的经济器官如花蕾、花、角果、种子均表现为白化突变。白化株结实性差,纯合白化种子未发育成熟就干瘪萎缩。通过对该角果特异白化株与野生型油菜杂交创建的分离群体分离比进行统计,表明该性状为1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突变。纯合白化株系中几乎没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有少量生育酚的合成,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或接近于零,超微结构观察也未发现有完整叶绿体结构。结合已有研究报道,初步推断该特异白化种质为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基因或决定叶绿体发育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因角果是油菜最重要的光合器官,对油菜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叶绿体发育以及角果光合作用形成的分子生理奠定了基础。
江莹芬吴新杰费维新李强生荣松柏初明光陈凤祥
关键词:油菜叶绿体
一种蚜虫取食行为对菌核病侵染影响的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蚜虫取食行为对菌核病侵染影响的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刺探电位图谱技术(EPG)监测携带孢子的蚜虫在不同品种油菜健康植株上的取食行为,电镜揭示油菜叶片结构、蚜虫取食探测点的关系;利用EPG技术研究携带孢子...
郝仲萍侯树敏费维新冯增贝
文献传递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5
2001年
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李强生胡宝成HAMcCartney陈凤祥费维新侯树敏吴新杰AHeran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与三交种的比较被引量:8
1999年
利用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两用系、临时保持系、恢复系分别配制的单交种、三交种,进行杂种优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交种在经济性状、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略优于单交种。三交种完全可以取代单交种,从而省去利用核不育两用系配制杂交种时,需要拔去50% 的可育株,从而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制种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侯树敏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吴新杰费维新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单交种三交种
油菜品种(系)抗寒性筛选与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了能应对低温雨雪天气给油菜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收集品种(系)41份进行室外抗寒性鉴定,通过冻株率调查、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品种(系)间冻株率、冻害指数和抗性指数存在差异,并遵循随受冻次数增加差异增大的规律,冻害指数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DKWL-4、华协102、核优46、皖油25、除杂1号、秦优7号、皖油18等抗寒性较好的品种(系)7份。同时总结归纳了一些油菜抗寒栽培关键技术,建议油菜种植应合理选择品种,做好抗寒栽培管理,避免低温影响。
荣松柏陈凤祥李强生吴新杰侯树敏费维新
关键词:油菜抗寒性冻害指数
利用油菜花瓣实验检测油菜菌核病被引量:6
2009年
为了探索预测油菜菌核病发生情况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此研究采用检测被核盘菌子囊孢子感染的油菜花瓣数量来预测预报菌核病可能发生严重度程度,实验采用添加了两种不同pH指示剂的改良型Steadman's培养基在室温下培养在油菜花期(3月下旬~4月中旬)每天采自2块试验田的新鲜花瓣,如果花瓣被病原菌子囊孢子感染,接种培养后培养基颜色发生改变,统计被感染的花瓣数;结果表明:除1天在一块田没有检测到被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外,油菜整个花期都有被感染的花瓣出现,但初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少,而盛花期和终花期被感染的花瓣较多,第一块田被感染的花瓣数在两种培养基上出现的百分率分别为32.0%和40.2%,第二块田分别为27.3%和35.7%。第一块田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和病指分别为2.7%和1.8,第二块田分别为1.5%和0.4。子囊孢子感染的花瓣数与后期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r=0.829,r0.05=0.811)。利用油菜花瓣实验可快速、简单、有效的预测后期油菜菌核病可能发生的情况,从而决定最适宜的防治时期。
侯树敏Malgorzata Jedryczka李强生胡宝成费维新陈凤祥吴新杰江莹芬
关键词:油菜菌核病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