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国琦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5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衰竭
  • 4篇急性肝
  • 3篇预后
  • 3篇慢加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
  • 3篇急性肝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2篇短期预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人类免疫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人类免疫缺陷...
  • 2篇缺陷病
  • 2篇重型
  • 2篇细胞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303...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30...
  • 2篇广东省普宁市...
  • 2篇儋州市人民医...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0篇覃国琦
  • 5篇谭可平
  • 4篇李孟英
  • 3篇陈婵
  • 2篇甘琼萍
  • 2篇罗文凡
  • 2篇张琪
  • 2篇陈金军
  • 2篇李颖
  • 2篇张明霞
  • 2篇陆晖
  • 1篇卢燕薇
  • 1篇何雅静
  • 1篇谢宏辉
  • 1篇朱胜利
  • 1篇王程
  • 1篇李峰

传媒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吉林医学
  • 1篇肝脏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脾脏肿大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的临床特点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脾脏肿大慢性肝病患者发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后的临床特点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例,描述和分析脾脏肿大病人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149例病人,4周死亡率48.3%。与无脾脏肿大者相比,脾脏肿大的病人外周血小板计数(G/L)降低(78 vs 113,P=0.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LN)水平低(1.98 vs4.73,P=0.005),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低(2.03 vs 2.33,P=0.010),肝性脑病总体发生率接近(39.8%vs 38.8%,P=1.000),但脾脏肿大者多为1~2级肝性脑病(P〈0.001)。脾脏肿大者4周死亡率低(P=0.034),但90 d死亡率接近。脾脏肿大是4周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RR=1.939,P=0.038),其他与4周死亡独立相关的因素包括中性粒细胞比例大于70%(RR=1.791,P=0.049)、肝性脑病(RR=1.806,P=0.001)、血清肌酐水平(RR=1.457,P=0.004)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R=1.205,P=0.018)。新模型的预测价值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曲线下面积0.860 vs 0.792,P=0.017)。结论脾脏肿大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病人具有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
张明霞覃国琦李峰张琪何钦俊何雅静罗文凡王程陈金军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病毒脾脏肿大
血清IL-25与HIV合并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
2013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清IL-25水平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55例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5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计数,分析两者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55例患者中有44例(80.00%)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其中26例(47.27%)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发生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水平较未发生感染组高[(946.45±1652.84)pg/ml vs(107.58±167.33)pg/ml,P<0.01),CD4+T细胞计数降低[(87.54±110.60)cell/μl vs(298.60±211.91)cell/μl,P<0.05)。发生口腔念珠菌感染组较未发生感染组患者血清IL-25增高[(1247.78±1877.48)pg/ml vs(358.09±944.31)pg/ml,P<0.05),CD4+T细胞计数降低[(48.56±74.90)cell/μl vs(200.04±182.79)cell/μ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25浓度、CD4+T细胞计数分别与发生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呈正相关、负相关(P<0.01)。结论 IL-25可能参与HIV感染者发生机会性感染后的免疫反应,高IL-25水平可能与HIV感染者易患机会性感染、口腔念珠菌感染有关。
陈婵李孟英谭可平甘琼萍陆晖沈扬林覃国琦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白细胞介素-25机会性感染口腔白色念珠菌
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在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肺结核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电子支气管镜辅助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记录两组痰菌转阴率、症状改善时间,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83.72%)显著高于对照组(55.81%),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治疗肺结核并发支气管内膜结核,可显著提高患者痰菌转阴率,有效缩短症状改善时间及增强临床综合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覃国琦甘琼萍谢宏辉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肺结核支气管内膜结核
可溶性CD163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索可溶性CD163(sCD163)在不同肝脏疾病谱中的水平,以及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作为学习队列,检测血清CD163水平;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验证sCD163水平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28 d生存期的预测。结果纳入171例患者进入学习队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sCD163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患者。sCD163水平与血清总胆红素(Rs=0.6199,P<0.01)、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率(Rs=0.5751,P<0.01)正相关,与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s=-0.2194,P=0.0232)、纤维蛋白原水平(Rs=-0.3898,P<0.01)负相关。sCD163水平(HR=2.601,P=0.01)与肝性脑病(HR=5.003,P<0.01)是28 d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0.83,P<0.01),并在回顾性队列中得到验证。结论血清sCD163水平是预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短期预后的优良候选指标。
陈金军覃国琦陈新秀李颖张琪卢燕薇何钦俊罗文凡张明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清IL-17和IL-23与HIV/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55例AIDS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7、IL-23水平,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与机会性感染的关系。结果 55例患者中有44例发现机会性致病菌感染,11例未发生机会性致病菌感染。感染组IL-17水平较非感染组高[(92.53±158.45)pg/ml vs(10.21±19.17)pg/ml,P<0.01],血清IL-2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肺孢子菌感染者的IL-17水平较未感染者明显降低[(19.78±27.95)pg/ml vs(91.78±160.78)pg/ml,P<0.01]。血清IL-17、IL-23水平与疾病预后无关。结论 IL-17可能参与HIV/AIDS患者发生机会性感染的免疫机制,低IL-17水平可能导致患者对肺孢子菌的清除能力下降。
陈婵李孟英谭可平甘琼萍陆晖沈扬林覃国琦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3机会性感染
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谭可平李孟英覃国琦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拉米夫定恩替卡韦血浆置换
可溶性CD163是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候选预测指标
目的 探索可溶性CD163在不同肝脏疾病谱中的水平,以及对慢加急性肝衰竭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及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作为学习队列,检测血清CD163水平;回顾性纳入连续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
陈金军覃国琦陈新秀李颖张琪卢燕薇何钦俊罗文凡张明霞
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其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0年收治的198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药物种类及临床治疗治愈率、好转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总结重度及重型药物性肝炎的发病规律及特点。结果男性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9.9%)和重型比例(20.7%)显著高于女性(χ2=4.527,P<0.05;χ2=5.481,P<0.05);合并基础疾病的药物性肝炎患者中,重度(27.5%)及重型比例(18.3%)显著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χ2=3.951,P<0.05;χ2=4.409,P<0.05);合并肝病患者中,重度(31.9%)和重型比例(21.7%)显著高于无肝病患者(χ2=5.056,P<0.05;χ2=5.681,P<0.05);有肝病的重型患者病死率显著高于无肝病者(χ2=3.977,P<0.05);不同药物种类中,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无显著区别(χ2=0.075,P>0.05)。结论有肝病基础的药物性肝炎患者重度及重型发生比例较高,有肝病基础者重型病死率高于无肝病者。
谭可平朱胜利覃国琦
关键词:药物性肝炎重型
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情况及老年人症状进行分析,了解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特点,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将47例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观察组)与47例非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对照组)的症状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情较对照组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平均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治愈率100%。结论:老年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普遍病情较重,再加之老年人身体各方面机制都处于衰退状态,并发症多,因此治疗恢复时间较长,在治疗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综合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覃国琦
关键词:戊型病毒性肝炎老年人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HBV-ACLF患者262例,对患者的临床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终止时间为2017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人工肝置换治疗或给予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分析比较患者的早期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结果随访截止2017年1月,262例HBV-ACLF患者中,存活49例,存活率为18.70%;死亡190例,死亡率为72.52%;失访23例,失访率为8.78%。平均生存时间为(48.6±3.6)个月,95%可信区间(43.7,55.7)个月。HBV-ACLF早期(6个月)预后的影响因素从小到大依次是总胆红素(TBIL)水平、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人工肝血浆置换(PE)治疗次数、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水平、NAs抗病毒治疗、合并肝性脑病、中性粒细胞比率、年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远期(10年)预后的影响因素从小到大依次是合并肝性脑病、性别、外周血白细胞(WBC)水平、合并感染、CHE水平、MELD评分、NAs抗病毒治疗、年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ACLF早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比较有明显差异,早期以及远期的随访中,应给予患者NAs抗病毒药物持续治疗,这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感染,并改善肝脏功能。
沈扬林李孟英谭可平陈婵陆晖覃国琦甘琼萍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