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丽华

作品数:105 被引量:611H指数:15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9篇小麦
  • 46篇冬小麦
  • 38篇滴灌
  • 21篇干物质
  • 18篇干物质积累
  • 18篇大豆
  • 11篇水分
  • 11篇根系
  • 11篇高产
  • 10篇栽培
  • 10篇灌浆
  • 9篇施氮
  • 9篇利用效率
  • 8篇氮肥
  • 8篇氮量
  • 8篇施氮量
  • 8篇土壤
  • 7篇冬播
  • 7篇玉米
  • 7篇籽粒

机构

  • 86篇新疆农业科学...
  • 54篇新疆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奇台县农业技...
  • 4篇托里县农业技...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塔里木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昌吉州农业技...
  • 1篇塔城市农业技...
  • 1篇九圣禾种业股...

作者

  • 105篇薛丽华
  • 56篇陈兴武
  • 53篇雷钧杰
  • 44篇张永强
  • 33篇章建新
  • 24篇赛力汗·赛
  • 19篇乔旭
  • 18篇张宏芝
  • 13篇孙诗仁
  • 13篇王志敏
  • 10篇高永红
  • 9篇赵奇
  • 8篇周安定
  • 8篇杨杰
  • 7篇范贵强
  • 7篇王仙
  • 7篇梁玉超
  • 7篇方辉
  • 6篇段丽娜
  • 6篇赵连佳

传媒

  • 19篇新疆农业科学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8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大豆科学
  • 5篇农村科技
  • 5篇新疆农业大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9篇2020
  • 8篇2019
  • 13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量对新疆滴灌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其小气候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1
2017年
为明确不同施氮量对新疆冬小麦冠层结构特征及其群体内部光、温变化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2个冬小麦生长周期,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共设置了0(N_0),94.5(N_1),180(N_2),240(N_3),300(N_4)和360kg/hm^2(N_5)6个施氮肥处理,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茎型特征,叶垂直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冠层光、温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_0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冬小麦叶片的长、宽及叶片总面积均显著增加。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叶层LAI、各节间长度和节间粗度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株高变幅为71.83~85.88cm(2014年)和70.56~85.18cm(2015年);冠层中、下部的透光率和冠层温度均呈"先降后增"的趋势。各处理冠层温度日变化呈"凸"型曲线,均在15:00左右达到峰值,其值以N_3处理最低。2年试验产量均以N_3处理最高,为8 653.22(2013年)和8 415.20kg/hm^2(2014年),分别较同年N_0、N_1、N_2、N_4和N_5处理增产68.01%、32.39%、17.92%、5.34%、10.69%和67.39%、30.81%、19.31%、4.20%、11.49%。本试验条件下,施氮量控制在240kg/hm^2左右,滴灌冬小麦叶型、株型特征良好,冠层光、温适宜,有利于获得高产。
雷钧杰张永强张永强赛力汗.赛陈兴武范贵强王志敏
关键词:滴灌冬小麦施氮量冠层结构小气候
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冬小麦种植的滴灌带铺设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其为本装置主要框架,装置主体的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板;连杆,其均贯穿连接于固定板的表面;活动板,其安装于连杆的顶端;第一电机,其安装...
薛丽华章建新孙诗仁苏文平王聪
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为探明拔节期氮肥运筹对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滴灌技术条件下,以’新冬4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4种拔节期氮肥运筹处理[N0(0 kg/hm2)、N1(90 kg/hm2)、N2(180 kg/hm2)、N3(270 kg/hm2)]对3种不同滴灌量[W1(1500 m3/hm2)、W2(3000 m3/hm2)、W3(3450 m3/hm2)]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SPAD值)、叶面积指数(LAI)、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滴灌量下各氮肥处理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叶片SPAD值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最大值均在灌浆期;LAI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在孕穗期达最大。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滴灌量增加,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增加,而胞间CO2浓度(Ci)则降低。滴灌量较低时(W1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能有效提高滴灌冬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收获系数;水分充足时(W2、W3处理),增加拔节期施氮量反而不利于产量的提高。综合考虑各项产量指标及氮肥利用效率得出,在滴灌量3000 m3/hm2条件下,拔节期施氮量180 kg/hm2时,滴灌冬小麦籽粒产量较高,氮肥利用率最大,可供生产参考。
张永强张璐陈传信赛力汗·赛赛力汗·赛陈兴武薛丽华
关键词:冬小麦氮肥运筹光合特性
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6
2012年
为了探讨核桃-小麦间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核桃-小麦间作(简称"核-麦间作")条件下研究了核桃树遮荫对不同小麦品种生长发育、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核-麦间作复合群体中,冠下区小麦的生物量、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和旗叶、倒2叶、倒3叶的净光合速率均明显小于远冠区,且不同品种间具有相同的规律。烟农22在冠下区和远冠区的净光合速率、产量及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均明显高于DH155、绵麦48、绵麦37和新冬20。在果粮间作复合栽培模式下,对耐荫、高产小麦品种的筛选,其光合生产能力可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同时还要注重小花和小穗结实性状的考查。
乔旭赵奇雷钧杰高永红张宏芝陈兴武赛力汗.赛薛丽华
关键词:核桃小麦间作光合速率生长发育
冬小麦幼苗期初生根生长的基因型差异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明冬小麦幼苗期初生根形态的差异,采用室内发芽试验比较31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初生根数、根粗、根长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从种子中伸出的初生根数在发芽后6d确定。初生根数在不同品种(系)间有很大差异,最多为6.2条·株-1,最少为3.6条·株-1;发芽后初生根基部根粗因熟化相对变细,不同品种(系)间根粗差异明显,根基部直径最大为0.33mm、最小为0.19mm;初生根总长度差异明显,最长为57.0cm·株-1,最短为34.8cm·株-1;单条初生根长最长为10.3cm,最短为7.1cm(以上均为发芽15d的值)。聚类分析将31个冬小麦品种(系)分为三组:根数少、根长而粗;根数多、根长而细;根数多、根短而粗。节水高产品种石家庄8号属于根数多、根长细组。发芽试验的初生根系性状参数可作为品种选择的参考指标。
薛丽华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冬小麦初生根基因型聚类分析
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023年
为探究不同水氮处理对膜下滴灌春大豆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规律,以合农71为试验材料,进行水、氮两因素裂区田间试验。分别设主区总灌水量1875 m^(3)·hm^(-2)(W1)、2625 m^(3)·hm^(-2)(W2)、3375 m^(3)·hm^(-2)(W3),副区总施氮量0 kg·hm^(-2)(N0)、120 kg·hm^(-2)(N1)、240 kg·hm^(-2)(N2),研究9种水氮处理组合对春大豆不同生长时期0~100 cm土层根干重、侧根长、侧根表面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量与施氮量均可增加0~100 cm土层大豆根干重、总侧根长和总侧根表面积。7月15日(荚期)和8月15日(鼓粒期),0~20 cm土层根干重分别占总根干重的75.37%~82.43%和71.97%~85.26%,7月15日W_(3)N_(2)处理0~20 cm土层根干重密度最大,较W_(3)N_(2)和W_(3)N_(0)处理分别增加9.84%和17.75%。总侧根长和总侧根表面积分别在8月15日和7月15日达到峰值,均以W_(3)N_(2)处理表现最好。同时增加灌水量与施氮量可显著提高产量和百粒重,而对单株荚数与单株粒数的影响较小。W_(3)N_(2)处理产量最高,较W_(3)N_(2)和W_(3)N_(0)处理分别增加5.70%和14.80%,较W1N1处理高49.76%。同一施氮水平下,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同一灌水条件下,灌溉水利用效率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在N1水平达到最高。鼓粒期根干重、侧根长度和侧根表面积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增加灌水量和施氮量主要提高了膜下滴灌春大豆0~40 cm土层根干重密度、侧根长密度和侧根表面积密度。根系发育良好是W_(3)N_(2)处理获得高产的关键,本研究条件下,膜下滴灌春大豆适宜的灌水量为3375 m^(3)·hm^(-2),施氮量为120 kg·hm^(-2),可实现最大总根干重119.80 g·m^(-2),总侧根长1910.58 m·m^(-2),总侧根表面积2.64 m2·m-3,产量6083.10 kg·hm^(-2)。
白盼盼任金涛章建新郭泰薛丽华王志新孙诗仁郑伟
关键词:膜下滴灌水氮处理春大豆根系
超晚冬播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超晚冬播条件下,不同冬、春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冬小麦适播期为9月20~30日,播种期为10月31日,延迟播期31~41 d,在超晚播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田间比较冬、春小麦品种的光合特性、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的差异。【结果】冬、春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因不同品种而异,新冬41号和新春6号均高于其它品种,依次为60.2和58.1、33.1μmol/(m^(2)·s)和32.5μmol/(m^(2)·s)、10.22 mmol/(m^(2)·s)和10.41 mmol/(m^(2)·s)、0.33 mol/(m^(2)·s)和0.36 mol/(m^(2)·s)。春小麦品种最大灌浆速率的峰值出现在花后18~20 d,而冬小麦出现在15~17 d。新冬41号和新春6号产量较高,为7812.3~7935.6 kg/hm^(2),获得高产的穗数431.7×10^(4)~475.2×10^(4)穗/hm^(2),穗粒数31.6~36.3,千粒重51.7~52.8 g。【结论】新冬41号和新春6号较适合北疆超晚冬播。
孙诗仁薛丽华章建新
关键词:冬播冬小麦春小麦光合特性灌浆速率
播种模式对新疆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4年
为确定北疆小麦适宜的播种模式,以北疆主栽冬小麦品种新冬18号和新冬41号及春小麦品种新春44号和新春48号为材料,设置晚播冬小麦(10月8日播种,用B1表示)、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10月28日播种,用B2表示)以及春播春小麦(4月4日播种,用B3表示)三种播种模式,比较分析了播种模式间小麦的生育进程、总茎数、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B2处理的冬小麦较B1处理晚熟约7d,生育期缩短162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总光合势、干物质积累量及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7.6个百分点、17.1%、11.5%、9.6%、3.7%和15.9%,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7%,平均经济系数和产量与B1处理无显著差异;B2处理的春小麦较B3处理早熟7d,生育期延长约4 d,出苗率、最高总茎数、LAI和总耗水量分别降低28.1个百分点、7.6%、5.2%和12.3%,总光合势、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经济系数、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分别提高6.3%、4.0%、4.5%、24.0%和8.7%;B2处理下冬小麦较春小麦晚熟约4d,生育期延长约3d,出苗率和最高总茎数的平均值分别降低7.9个百分点和7.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极晚播冬小麦和冬播春小麦的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较高,其中产量与晚播冬小麦差异均不显著,熟期接近.综合考虑高产和节水及早熟的需求.本试验条件下,冬小麦极晚播和春小麦冬播是北疆地区小麦的适宜播种模式.
赵鑫琳邢俊刚薛丽华孙诗仁章建新毛智民
关键词:播种模式冬小麦春小麦干物质积累
耕作方式对伊犁河谷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新疆旱地农田土壤物理性质及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通过田间取样和室内烘干称重测得新疆旱地农田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三相比值及小麦产量数据。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量、三相比R值和产量表现出一定差异。相比于免耕,传统耕作和深松降低了土壤容重,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改善了土壤三相比例,尤其深松处理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显著改善。小麦产量以深松处理最高,分别比传统耕作、免耕增加20.71%、24.28%。因此,深松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改良土壤物理性质,促进小麦产量提高。
陈传信赛力汗·赛张永强薛丽华雷钧杰陈兴武刘云霄刘新艳吴伟库勒达那·卡达尔江
关键词:耕作方式深松土壤物理性质旱地
麦业丰化控对大豆株型及产量的效应被引量:2
2006年
以黑农41和新早-1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麦业丰始花期化控对大豆株型结构、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黑农41化控1次,缩短节间和叶柄长度,降低株高;降低叶面积峰值,延缓后期绿叶衰老,增加干物积累量;增加单株粒数,产量较CK增加13%,化控2次产量较CK减少16%;新早-1株型结构对麦业丰不如黑农41敏感,产量较CK略降。
薛丽华王嵩柏李峰章建新
关键词:大豆株型结构干物质积累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