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惯性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本文将汇率的适应性预期引入弹性价格的货币模型,推导出影响汇率的因素是汇率预期和经济基本面因素,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汇率预期是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因素。管理升值惯性的核心是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管理升值预期的重点是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进而弱化升值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改变人民币升值惯性,而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的重要举措即实现人民币的双向波动。
- 蔡浩仪姜大伟
- 关键词:汇率预期
- 实际汇率、汇率预期偏差与贸易余额被引量:2
- 2013年
- 笔者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的基础上,将预期和工资调整的滞后性引入汇率传递的方程中,推导出实际汇率的一些基本性质:实际汇率服从随机游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汇率服从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实际汇率的波动主要来自于汇率预期偏差的波动。这些结论很好地解释了Krugman提出的为什么实际汇率在浮动汇率制比固定汇率制下的波动大幅加剧。笔者又进一步分析了实际汇率影响贸易余额的方式,汇率预期偏差最终影响贸易余额,通过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自回归和中美贸易余额与预期偏差率的实证检验,证明了理论分析得出的结论。
- 蔡浩仪姜大伟
- 关键词:实际汇率随机游走贸易余额
- 非均衡条件下价格体系的动态分析
- 2013年
- 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研究中国资产价格、汇率、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作为经济中最重要的价格体系,有必要研究清楚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机制,尤其是现阶段中国存在外部的升值预期、内部的通货膨胀、资产价格不断上涨以及利率的长期低位运行,价格体系的长期非均衡影响着资源配置和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但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系统性的研究却并不多。计量结果表明:汇率升值预期、低利率和过高的通货膨胀都会促进资产价格上涨,可能产生资产泡沫,为适应升值预期而采取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使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资产价格上升,试图通过国内通货膨胀来调节实际汇率进而减轻升值压力的政策可能会适得其反。
- 蔡浩仪姜大伟
- 关键词:资产价格汇率利率通货膨胀率
- 人民币会贬值吗?
- 1998年
- 人民币会贬值吗?蔡浩仪亚洲金融危机历时已近一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国的货币相继贬值10%-40%不等,印度尼西亚盾贬值76%,而中国的人民市和香港特区的港币却保持稳定。现在危机尚未结束,人民币能否稳定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热点。...
- 蔡浩仪
- 关键词:人民币贬值亚洲金融危机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东南亚金融危机
- 再析东南亚金融危机成因:整体视角——金融层面被引量:5
- 1998年
- 在整体视角中,由于国际资本脱离实际经济约束、脱离国界约束、脱离公众约束、脱离监管约束,既使其越来越带有一种“强权”色彩也暴露了亚洲区域金融的脆弱。东南亚各国资本市场欠发达是导致银行过度经营的至关重要因素之一。东南亚各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银行信贷,而银行信贷的过度扩张又造成了不良贷款的形成,其中,政府过度担保支持了银行信贷过度扩张,而企业过度负债又是银行信贷扩张的直接后果。资本市场欠发达导致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增强;导致各国缺乏长期利率指标,在参照短期利率后,可行性投资项目增多;导致资产供应不足,资产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在对外融资上倚重了债券融资而非股权融资。故资本市场欠发达问题是探索东南亚金融危机成因又一新径。
- 蔡浩仪汪小亚
-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市场
- 外部性、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与金融监管被引量:49
- 2000年
- 郑超愚蔡浩仪徐忠
- 关键词:外部性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金融监管
-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影响利率—汇率机制的因素分析
- 2001年
- 在现实经济条件下,利率—汇率交互影响关系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新古典宏观经济理论所假设的一般范畴,因此很难找出适用于所有经济体的一般性利率—汇率影响关系。我们认为,尽管在理论上存在利率与汇率之间的均衡关系(即在内外均衡状态下的价格稳定性),但各国利率—汇率机制却无法以统一模式套用,因为各国的制度背景具有较大差异,影响利率—汇率的变化大致有以下五个因素。
- 穆怀朋蔡浩仪徐燕汪小亚卜永祥徐忠周晴刘向耘陆符玲陆磊高圣智
- 关键词:影响因素市场开放度经济全球化
- 人民币升值惯性研究
- 2013年
- 人民币汇率的适应性预期特点和汇改后不断增多的超预期升值使升值预期不断自我强化,而不断增强的升值预期又影响汇率的实际升值,使实际升值幅度超过预期,进一步强化未来的升值预期,如此循环,进而使升值不断加快,形成升值惯性。管理升值惯性的核心是改变市场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管理升值预期的重点是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进而弱化升值预期的自我强化机制,改变人民币升值惯性,而减少人民币的超预期升值的重要举措即实现人民币的双向波动。
- 蔡浩仪姜大伟
- 关键词:汇率预期
- 金融经营与监管体制的变迁
- 蔡浩仪
- 关键词:金融经营金融监管金融体制中国金融
- 消费信贷、信用分配与中国经济发展被引量:60
- 2005年
- 消费信贷是信用资源分配的一种形式。在通货紧缩,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消费信贷是鼓励提前消费,增加有效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的消费信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然而,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取决于信用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将从信用资源分配的角度来分析消费信贷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如果消费信贷增长以降低储蓄率、压抑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为代价,那么消费信贷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就有可能被抵消;同时如果消费信贷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也会带来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扩大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本文利用中国分省的消费信贷(主要包括住房信贷、汽车贷款和助学贷款)、居民储蓄率、中小企业贷款和其他相关资料,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验证消费信贷与居民储蓄率和中小企业贷款之间的消长关系,探讨消费信贷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从信贷组合的角度,提出最佳信贷组合的政策建议。
- 蔡浩仪徐忠
- 关键词:消费信贷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