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凤
- 作品数:21 被引量:2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健康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病人学习需要的评估
- 2008年
- 评估是病人教育程序的第一步,评估内容包括病人学习的准备性、学习需要及喜欢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其中对学习需要的评估应该是评估中的最重要部分。本文介绍了评估学习需要的步骤、学习需要排序的标准及评估学习需要的方法,回顾了病人学习需要方面的研究,并讨论了病人及家庭教育评估指南的作用与新动向。
- 蔡春凤
- 关键词:健康教育
- 护理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的职业认同感研究被引量:29
- 2008年
- 目的 了解护理与临床医学专业大学新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情况,为加强大学职业认同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用Brown设计的《职业认同感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试问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专业、学校的学生职业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发现,专业独立地解释了职业认同感变异的16.7%,其次为学校类别(9.0%)和性别(7.5%)。结论 要针对不同专业、学生性别和不同学校情景特殊性对学生进行职业认同感教育。
- 蔡春凤Marcia Petrini
- 关键词:护理医科
- 精神疾病耻辱感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综述国外针对精神疾病耻辱感的研究。
- 钟汉玲蔡春凤
- 关键词:精神疾病
- 护理本科生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认同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以136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性别及性别角色取向的学生的职业认同感。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学生在职业认同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双性化角色类型的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感最高,然后依次为女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和未分化类型。
- 蔡春凤
- 关键词:性别性别角色类型职业认同感
- 床位负责制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比较床位负责制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效果,为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提供参考。[方法]将8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两组护生对各自教学方法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护生的操作技能成绩、评估病情的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床位负责制教学方式提高了护生的综合能力,使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师生反映较好。
- 徐兰兰蔡春凤
- 关键词:实践教学护理学基础
- 国外护士职业社会化与职业认同的研究被引量:47
- 2007年
- 职业认同是职业社会化过程的结果之一,它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职业社会化文献已经从个体的被动或反应性角色转变为社会互动和建构主义观点。护士职业认同的概念包括个人、人际方面与社会历史方面,也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包括结构成分、社会成分和个体心理成分。家庭、社会、教育经验,工作社会化过程中现实打击、师徒关系、职业枯竭都对职业认同的形成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护士职业认同的感知研究是这一领域内的另一研究主题。从社会化的角度探讨护士职业认同,可以为改善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
- 蔡春凤Marcia Petrini
- 关键词:职业社会化师徒关系
- 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33
- 2006年
- 儿童早期外部问题行为对后期的学业、行为和同伴关系以及成人期的生活都有消极的影响。探讨外部问题行为的起源、影响因素和发展机制,对考察童年期外部问题行为是否可预测将来的问题、评估干预和预防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都是必不可少的。文章阐述了儿童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外部问题行为的发展趋势、“童年期开始的”和“青春期开始的”外部问题行为的发展路径、行为遗传学研究成果以及影响外部问题行为稳定性的因素,并指出了这类研究对治疗和干预的意义。
- 蔡春凤周宗奎
- 关键词:稳定性
- 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
- 本系列研究结合横向、纵向和跨文化的研究设计,从多个层面深入剖析了同伴交往背景中欺负行为的发生机制、长期后效及其跨文化差异。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同伴评定法、'班级戏剧'问卷和'友谊质量'等问卷,对中国武汉和马来西亚的小学、...
- 蔡春凤范翠英周宗奎邬洁妮
- 关键词:同伴交往欺负受欺负
- 社区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精神疾病社区态度量表对155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和婚姻状况以及对精神疾病的了解与接触程度不同的社区人群在精神疾病社区态度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不同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人群对精神疾病的态度存在差异,对精神疾病了解程度和接触程度越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越积极。
- 钟汉玲蔡春凤
- 关键词:精神疾病
-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述评被引量:9
- 2009年
- 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产前母亲的心理应激,对后代的情感或认知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如容易出现注意力缺陷/活动过度、焦虑、语言迟缓等问题。这种影响的潜在机制之一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变化,另一个机制可能是,母亲压力或焦虑引起交感-肾上腺系统高度激活。关于产前母亲心理压力对儿童心理行为发展影响的研究,在方法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也还有一些未明确的问题,如产前压力的敏感期、性别特异性效应等。未来这一领域应该开发更多的研究途径。已有的证据足以表明,应该积极开展关于预防、干预和支持性方案方面的研究,以减轻妊娠期的压力或焦虑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不利影响。
- 蔡春凤周宗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