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乙明
- 作品数:17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深圳市宝安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与一氧化氮及血小板P-选择素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形成前状态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检测3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与30名正常健康人(对照组)的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血浆一氧化氮、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体外应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药N-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N-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观察其对血小板P-选择素水平的影响及一氧化氮前体L-精氨酸预处理后L-NAME对血小板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结果:高血压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55±16)μmol/L比(78±15)μmol/L,P<0·05)];血小板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血栓素B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P<0·05),而6-酮-前列腺素F1α水平显著降低(P<0·05)。应用L-NAME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水平增加,L-精氨酸预处理可明显阻断这一作用。结论: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异常,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低下,可能是血小板活化、容易形成血栓的原因之一。应用一氧化氮前体或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药物对预防高血压患者的血栓形成可能有益。
- 蔡乙明马虹王立军
- 关键词:血栓形成一氧化氮血小板P-选择素L-精氨酸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在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及替米沙坦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在压力超负荷大鼠心肌中的表达,以及替米沙坦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替米沙坦低、高剂量治疗组。制备腹主动脉缩窄动物模型。替米沙坦高、低剂量组大鼠术前1d开始分别给予替米沙坦10mg·kg^-1·d^-1和2mg·kg^-1·d^-1管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饲以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持续3周。3周后留取血浆和心肌组织标本,以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以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中ACE2和ACE的mRNA表达;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浆及心肌中AngⅡ浓度明显增高[血浆(495.1±55.6)ng/L比(269.2±39.5)ng/L,心肌(103.6±23.7)ng/g比(49.5±13.5)ng/g,P均〈0.013,用替米沙坦干预可升高其水平(P均〈0.05),高剂量组显著高于低剂量组(血浆(702.2±40.6)ng/L比(612.6±35.5)ng/L,心肌(211.5±21.5)ng/g比(189.6±43.6)ng/g,P均〈0.053。模型组心肌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均增加(蛋白1.16±0.06比0.79±0.04,基因0.54±0.08比0.41±0.04,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干预使心肌ACE2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低、高剂量组ACE2蛋白表达分别增高1.0倍、1.6倍,基因表达分别增高1.3倍、1.6倍(P均〈O.05)。模型组ACE蛋白及基因表达显著增加(蛋白2.10±1.07比1.02±0.05,基因1.93±0.09比0.26±0.09,P均〈O.01),替米沙坦对其表达无显著影响(P均〉0.05)。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可显著上调心肌ACE和ACE2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替米沙坦可能通过上调其水平来发挥治疗作用。
- 王立军马虹廖新学何建桂张文武田方蔡乙明顾海波郝艳华胡雪松邹红梅周秋玲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替米沙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主动脉缩窄
- 40岁以下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国人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40岁以下行冠脉造影的68例分为冠心病组(46例)和非冠心病组(22例),分析其冠脉病变特点并将危险因素加以对照。结果前降支受累率最高,为76%;男性患者中,多支病变者多于女性(P〈0.05),冠脉病变积分高于女性(11182±5144和7110±3115,P〈0.05)。冠心病家族史和血胆固醇水平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3198(95%可信区间1138~11151),2109(95%可信区1间1126~3146)。冠脉病变积分与男性、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366和0.1354,P均〈0.05。结论冠脉病变男性重于女性,青年冠心病患者的冠心病家族史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 唐惠彬蔡乙明叶青
- 关键词:冠心病青年人冠状动脉造影
- 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表达的调节作用研究被引量:18
- 2006年
-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以替米沙坦(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刺激24h;以替米沙坦(终浓度为10-6mol/L)分别刺激6、12和24h;以2型血管紧张素受体特异性阻断剂PD123319(终浓度为10-6mol/L)单独或与相同终浓度的替米沙坦联合刺激12h。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ACE2蛋白表达量,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CE2mRNA表达。结果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使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替米沙坦在终浓度分别为10-7、10-6、10-5mol/L时,可使ACE2蛋白表达量分别增加1.5、2.7和4.6倍,使ACE2mRNA表达分别增加1.2、2.3和4.5倍;于6、12和24h,替米沙坦(终浓度10-6mol/L)分别使ACE2蛋白表达量增加1.6、2.7和4.2倍,使ACE2mRNA表达分别增加1.3、2.3和4.0倍;与对照组及替米沙坦组比较,PD123319对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替米沙坦呈剂量(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显著上调ACE2蛋白及基因表达,此作用可能与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无关。
- 王立军马虹廖新学胡雪松田方顾海波郝艳华蔡乙明彭龙云何建桂曾武涛冷秀玉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替米沙坦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 Ang(1~7)(10、100、1000 nmol/L)和 ox-LDL[25、50、100 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 A-779[Ang(1~7)特异性受体阻断剂,终浓度为100nmol/L)]预处理,孵育24 h,以 ELISA 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 MCP-1蛋白含量,RT-PCR 法检测其 mRNA 的表达。结果 ox-LDL 使 MCP-1蛋白、基因表达增加,呈剂量依赖性(P<0.05~0.01);基础状态下,Ang(1~7)对 MCP-1表达无显著影响,但对 ox-LDL 诱导 MCP-1的表达增强有抑制作用(P<0.05~0.01);以 A-779预处理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 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升高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 王立军马虹廖新学胡雪松田方张文武顾海波郝艳华蔡乙明彭龙云何建桂曾武涛
- 关键词: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8年
- "氯吡格雷抵抗"是心血管领域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多的一个术语,用来描述服用氯吡格雷后在血小板功能抑制方面未能达到预期作用的现象。研究表明,氯吡格雷抵抗可能与血栓事件的反复发生及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的形成有重要关系。氯吡格雷抵抗可能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迄今为止,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就目前有关氯吡格雷抵抗的研究证据作一综述。
- 李芳肖践明蔡乙明
- 关键词:氯吡格雷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聚集
- 猪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7
- 2001年
- 目的 建立能长期存活的猪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11头 8~ 12个月、体重 30~ 40kg的成年版纳微型猪 ,采用氯胺酮加安定和芬太尼作混合静脉麻醉 ,开胸暴露心脏后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距终末端 1/ 3稍高处 ,4周后取出心脏标本。结果 11头猪中有 6头手术成功 ,4周后的心脏标本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 5 73%~ 15 40 % ,平均 11 6 1%。有 5头猪因结扎部位较高 (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段 )而于手术中发生心室扑动或心室纤颤死亡。结论 成功建立了猪实验性心肌梗死模型 ,方法简便易行 ,猪能长期存活。
- 肖践明张敏王中明杨百晖蔡乙明晋德光
- 关键词:动物模型心肌梗死
- 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甲磺酸氨氯地平治疗70例中国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70例收缩压<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95~109mmHg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口服甲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观察2周血压未降至140/90mmHg以下者增加剂量至10mg/d,剂量≤10mg/d;同时对照组50例予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d,观察方法及时间相同。均观察8周,评价两药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收缩压从(151±14)mmHg降至(134±11)mmHg,舒张压从(102±8)mmHg降至(8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特殊变化(P>0.05);对照组收缩压从(160±16)mmHg降至(142±17)mmHg,舒张压从(97±22)mmHg降至(82±2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无特殊变化(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降压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氨氯地平能持续、平稳有效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与苯磺酸氨氯地平一样在降压疗效及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唐惠彬蔡乙明叶青
- 关键词:甲磺酸氨氯地平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发性高血压
-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筛选出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和预防医学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4~2004年中山大学和昆明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的2173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发生CS为应变量,以患者的病史、性别、年龄、家族史、生活习惯和入院时的体检指标、治疗情况等指标为自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从而筛选出与CS密切相关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结果]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心功能分级、心梗部位、外周动脉疾病、既往心梗病史、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不接受溶栓治疗是与CS相关的9项危险因素。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发生CS的风险比无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升高约43倍。未接受溶栓以及溶栓不成功者发生CS的可能性比溶栓成功者高15倍。在溶栓成功者中,41%的人在症状发作后6h内接受溶栓治疗;而在溶栓不成功者中,56%的人在症状发作超过12h才开始溶栓。[结论]AMI症状发作后早期接受溶栓治疗能大大减少CS的发生,早期溶栓治疗可作为中国老年人群CS第三级预防的一个有效手段。
- 张敏李健蔡乙明马虹
-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中国人
- 血管紧张素-(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异常的调节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 王立军马虹蔡乙明何建桂廖新学曾武涛王礼春柳俊
- 关键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