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恕

作品数:36 被引量:47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建筑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页岩
  • 11篇页岩气
  • 7篇储层
  • 6篇地质
  • 5篇压裂
  • 4篇页岩油
  • 4篇油气
  • 4篇盆地
  • 4篇气藏
  • 4篇孔隙
  • 3篇岩相
  • 3篇五峰组
  • 3篇古生界
  • 3篇凹陷
  • 3篇大数据
  • 2篇地热系统
  • 2篇岩石力学
  • 2篇页岩气藏
  • 2篇页岩油气
  • 2篇上奥陶统

机构

  • 24篇中国地质大学
  • 8篇美国犹他大学
  • 6篇犹他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3篇中国石油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勘探...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作者

  • 36篇蒋恕
  • 4篇王华
  • 4篇时贤
  • 3篇张培先
  • 2篇程远方
  • 2篇高玉巧
  • 2篇伍岳
  • 2篇廖远涛
  • 2篇樊太亮
  • 2篇严德天
  • 2篇郭彤楼
  • 2篇王欣
  • 2篇何希鹏
  • 1篇姜振学
  • 1篇韩双彪
  • 1篇徐政语
  • 1篇李卓
  • 1篇陈孝红
  • 1篇张保民
  • 1篇张金川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
  • 3篇地学前缘
  • 3篇地质科技通报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沉积学报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石油钻探技术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进步与对...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河南石油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5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4
  • 2篇200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融合知识图谱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被引量:2
2024年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矿产勘查的发展,创新了矿产预测研究范式,提升了地质找矿大数据的挖掘与集成能力。在资源定量预测领域,知识-数据联合驱动的综合信息智能预测已逐渐成为行业共识,如何实现数据和知识联合驱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图谱可以整合多源、异构的地质找矿大数据,其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则在驱动地球科学领域的知识发现方面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本文针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对资源定量预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求,结合知识图谱相关技术的特点,探讨融合知识图谱技术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路线。重点剖析面向矿产预测的成矿-勘查系统多时序全要素知识图谱构建和基于知识图谱从“求同”和“求异”的角度建立找矿预测模型,知识图谱中的知识嵌入到地物化遥异常信息提取的方法,以及融合知识图谱的资源定量预测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拟希望将知识图谱中知识表达和推理融入到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技术方法流程中,协助地质专家来确定矿产预测模型,提高矿产预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王成彬王成彬王明果陈建国王博陈建国
关键词:知识图谱
加热过程中页岩储层改质效果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2年
中国陆相页岩油资源潜力巨大,但因成熟度偏低、油质重、粘度大、地层流体压力低且孔渗条件差而难以有效开发。原位加热技术可显著提高其采收率,储层改质是该技术的重要目标之一。基于前人对页岩孔隙演化的研究以及对油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储层物性改质的探索,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储层改质效应由孔隙演化和热致裂两种机制控制。孔隙演化主要由有机质裂解、无机矿物成岩转化、矿物溶蚀和重结晶引起;热致裂主要由热应力和生烃增压造成。前期对不同成熟度页岩孔隙演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砂岩、花岗岩热破裂作用的研究,为进一步揭示页岩原位加热过程中的储层改质效应奠定了良好基础。但页岩中复杂的矿物成分导致其孔隙演化过程更加复杂,有机质裂解过程所伴随的成孔作用、酸性产物溶蚀作用以及增压效应使该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在进一步研究中,需要对不同作用开展相对独立的研究,揭示其机理并建立预测模型,进而对原位加热过程中整个增孔增渗效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化进行有效预测。
陈国辉蒋恕蒋恕蒋恕彭鹏莫兰张钰莹彭鹏张天宇
关键词:孔隙演化提高采收率页岩油
基于机器学习和SHAP算法的声波测井曲线重构及可解释性分析
2025年
测井技术是查明地下岩性、地层及地质流体的关键技术手段,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仪器损坏、井眼条件等因素,经常造成测井数据缺失、曲线不全等问题,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或经验公式方法无法合理地构建测井曲线间的关系模型使得曲线重构精度相对较低,机器学习算法虽能在大量数据之间找到最为合适的数据映射关系进而提高模型精度,但相较而言其所构建的黑箱模型无法得到良好的解释。近期,可解释性算法的运用使得机器学习在重构测井曲线中的应用更为合理。通过将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简称SVR),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以及极限梯度提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简称XGBoost)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linear regression,简称LR)的对比对英国能源局22-30b-11号井声波测井曲线进行了模型重构并基于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SHAP)算法对XGBoost模型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XGBoost在测试集上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误差(MSE)分别为0.996,6.371,优于SVR的0.990、15.755和RF的0.993、9.871,而传统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则为0.969、48.895,表明XGBoost对声波时差曲线的重构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更好的泛化性能。创新性地采用SHAP算法对XGBoost黑箱模型的解释表明,在模型构建选择重要特征时,XGBoost模型采用地层温度数据作为特征明显合理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采用的井径测井数据。最后基于SHAP对模型进行了单点和全局特征交互解释。上述结果表明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方面,机器学习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并证明了SHAP算法在声波测井曲线重构机器学习模型解释方面的可行性,为后续机器学习在测井解释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黎子豪蒋恕
关键词:声波测井
中国北方页岩气成因类型、成气模式与勘探方向被引量:17
2019年
与南方相比,中国北方页岩气的成藏条件更复杂,成因类型更多,成气特征差异更大,但目前对北方页岩气的成因分类比较粗糙混乱,成气模式不统一、不完整,还未明确其分布规律和勘探方向,在北方寻找页岩气,直接套用南方的找气思路行不通。采用广泛调研与典型解剖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思路,制定了基于成因机制、母质类型、演化阶段的页岩气三级分类方案,以此为标准建立了实用完整的页岩气成因类型判别标准模板,明确了北方存在原生油型生物气、次生煤型生物气、高成熟—过成熟油型气等9种不同成因类型的页岩气;选取典型样品,通过归纳、对比、拟合、对接、组装,建立了一套统一实用的反映页岩演化成气规律的定量通用模式;梳理分析北方页岩气的分布规律,总结出在纵向上依据成熟度演化阶段分层,平面上依据演化程度分带的有序连续分布特征,提出了北方页岩气勘探采取"分类勘探,分步实施,各个击破"原则,以煤型页岩气和生物页岩气为主要勘探领域,首先考虑中生界煤系地层的成熟、高成熟—过成熟煤型页岩气和湖相有机泥页岩的次生油型生物页岩气为重点勘探对象,其次,对新生界煤系地层和湖相有机泥页岩以寻找次生生物页岩气和原生生物页岩气为主要目标。该研究成果对北方页岩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罗群吴安彬王井伶罗家国蒋恕
关键词:页岩气勘探方向
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沉积特征和有利储集体预测被引量:16
2004年
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根据对岩心、测井、地震资料的分析,划分出东濮凹陷文东—前梨园地区沙三段、沙四段的4种沉积体系,即湖泊三角洲体系(一般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体系、冲积扇和重力流体系;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可分为3期:Es4期(初始裂陷阶段)、Es43期(快速裂陷阶段)、Es33—Es31期(衰减断陷阶段);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反映了湖水浅→深→浅的变化过程和受控于构造影响的特征。研究结果,该区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目标主要是:东侧扇三角洲砂体与鼻状构造、扇三角洲远端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湖泊三角洲前缘砂体与断块圈闭、冲积扇砂体与上倾尖灭圈闭和重力流、滨岸砂坝砂体类岩性圈闭。
廖远涛王华王家豪张世民陈亮严德天蒋恕
关键词:储集体东濮凹陷
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地层典型特征及关键识别技术
2020年
西南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但同时西南地区具有地质构造复杂、含气页岩时代老、埋藏深度深、地跨盆内及盆缘多个构造区.通过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处理分析、钻井实践及室内分析,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厘定,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层序格架和充填动力学模型,阐明了区域页岩层序控制作用机理,明确了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最下段形成于快速海进阶段,是五峰-龙马溪最有利页岩气开发潜力的层段;通过古环境、古气候综合分析,基于高频沉积旋回厘定,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含页岩气层段的地层岩相组合及沉积微相序列,研究了垂向上页岩属性的非均质特征,明确了剖面的典型特征,建立了区域五峰-龙马溪组岩石学、有机地化及储层物性图版,为开展区域页岩精细化研究奠定基础;应用笔石生物地层学的方法精准定位页岩生气的有利地层,为黑色笔石页岩的精确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关键工具;建立了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高分辨率笔石生物带,提出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气产出的主要烃源岩层及储层段,为页岩气勘探提供了精细的地层标尺;综合运用测井电性及相关技术,实现了西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富含页岩气层段的识别及精确划分,形成了水平井快速精细地质识别及导向技术;首次建立了2条展示西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产气地层的地层学、岩石学、古生物学等特征的典型剖面,为国内外学者认知中国典型页岩气产层宏观地质特征提供了直观实物资料,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知识传播.本成果出版专著3本,发表学术论文22篇,其中SCI 5篇,EI 2篇.
张烨刘尧文王红岩夏海帮姚光华方光建蒋恕刘德勋王锦喜张志平
关键词:笔石
浅海背景下大型重力流沉积体能堆积与发育吗?被引量:1
2022年
1科研背景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西北区域,地理位置优异.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发育中新统黄流组东方13大型沉积扇体,该扇体沉积期的古水深较浅,主要为浅海相.2研究意义重力流沉积是全球含油气盆地重要的油气储层,因其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而受到地质学家的广泛重视(McCaffrey and Kneller,2001;操应长等,2021).由于浅海重力流具有沉积特征不典型、规模相对较小的特征,目前对浅海背景下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和形成机制关注偏少,对其发育控制因素及沉积过程缺乏系统的论述(Tokuhashi et al.,1996;Okay et al.,2011;Huang et al.,2021)。
王华陈思蒋恕
关键词:重力流沉积莺歌海盆地浅海相含油气盆地中新统古水深
页岩储层裂缝网络延伸模型及其应用被引量:12
2014年
页岩压裂后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交织形成的复杂裂缝网络无法应用传统基于对称双翼裂缝的压裂模型进行几何参数模拟。借鉴双重介质油藏理论,将页岩改造体积划分为裂缝网格和基质2种介质,假设改造体积为椭球体,提出以主干缝和小尺度次生缝网络构建整个复杂裂缝网络的几何模型。主干缝几何参数以拟三维压裂模型为基础计算,次生缝参数通过椭圆函数进行计算,并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美国Piceance页岩盆地储层改造设计的应用,证明了该模型同现场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发现:弹性模量越大,水平应力差越小;压裂液黏度越低,延伸比越大,则整个储层的改造体积越大;水平应力差对储层改造体积结果的影响最为敏感。天然裂缝分布越低,虽然改造体积较为理想,但由于牺牲了裂缝网络的复杂程度,因此有时并不意味着更好的改造效果。该理论成果可为页岩储层水力压裂设计及产能分析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时贤程远方蒋恕李友志孙元伟王欣
关键词:页岩气水力压裂数学模型
利用小角中子散射表征页岩闭孔结构与演化被引量:6
2021年
随着页岩孔隙网络结构表征更加精细与定量化,页岩中闭孔含量、结构与演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为研究页岩的闭孔特征,通过小角中子散射、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对四川盆地威201(W201)井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上奥陶统五峰组页岩和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中的闭孔含量及孔隙结构进行了测定,同时分析了闭孔的演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W201井页岩在三个层位中均有闭孔发育,且闭孔的发育均与有机孔隙网络体系有关。发现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所测得的分形维数与闭孔率存在良好地正相关性。对于三个层位深度的纵向分析发现,随着深度的增加页岩压汞闭孔率逐渐升高,其主要原因是随着页岩孔喉的变化,小孔喉不断消失,汞可充注的孔喉下限将会增大。通过对比氮气吸附和小角中子散射的结果显示W201井的闭孔孔径从大到小依次为五峰组页岩、龙马溪组页岩和筇竹寺组页岩。对页岩储层中闭孔特征的研究可以为评价页岩储层的储集性和渗透性提供新的思路,在页岩油气的勘探与开发中也具有重要的地质与工程意义。
张林浩徐嫣然孙梦迪蒋恕蒋恕张钰莹张介辉梁兴王高成
关键词:闭孔孔隙结构
大数据时代的地热学研究思考及展望
2023年
大数据时代带来产业、思想和科学的革命,数据的融合、归纳、科学发现等对地热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地热学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学科,涉及到地球科学的方方面面,其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依据时间序列将地热学划分为当代地热学和历史地热学两部分,从中国乃至全球热流分布、水化学参数、地热潜力评价体系3个方面对当代地热学涉及的地球热结构及相关能源灾害问题,以及从深时地球热体制变化、构造演化、气候环境能源效应3个方面对历史地热学涉及的热时空变化、演变及资源形成分别阐述了大数据引入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未来地热学的发展一方面应注重地热学框架和要素的搭建及相关科学联系解译和科学发现工作,另一方面则应注重地热学知识图谱构建,多学科知识融合解译,继而重建深时地球热状态及其所反映的物理化学过程.
旷健祁士华蒋恕姚宏
关键词:大数据地热学地热勘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