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晓军

作品数:55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几丁质
  • 12篇基因
  • 12篇几丁质酶
  • 11篇毒蛾
  • 11篇舞毒蛾
  • 8篇病毒
  • 7篇酶基因
  • 7篇杆状
  • 7篇杆状病毒
  • 5篇荧光
  • 5篇重组杆状病毒
  • 5篇几丁质酶基因
  • 5篇害虫
  • 4篇荧光标记
  • 4篇栅藻
  • 4篇斜生栅藻
  • 4篇害虫防治
  • 4篇废水
  • 4篇产脂
  • 3篇芽孢

机构

  • 44篇太原理工大学
  • 12篇山西大学
  • 3篇运城学院
  • 1篇山西省生物研...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山西紫林醋业...

作者

  • 52篇范晓军
  • 15篇李瑶
  • 11篇赵秋勇
  • 10篇张常
  • 8篇刘建红
  • 8篇梁爱华
  • 7篇仙笑笑
  • 7篇宋志芳
  • 7篇张建栋
  • 5篇端允
  • 5篇许成钢
  • 5篇任慧
  • 5篇付月君
  • 4篇曹建斌
  • 4篇张晶
  • 3篇秦育红
  • 3篇张照昱
  • 3篇杨春
  • 3篇邢俊德
  • 3篇秦宇

传媒

  • 3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中国酿造
  • 2篇科技情报开发...
  • 2篇科技创新与生...
  • 1篇现代化工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生物技术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微生物学通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纹细蛾几丁质酶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本文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对克隆获得的金纹细蛾几丁质酶进行分析,通过课题组提交到GenBank的数据,采用在线分析及相应软件分析预测金纹细蛾几丁质酶(LrCHI)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组成、理化性质、信号肽、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疏水性、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LrCHI开放阅读框由1737bp组成,推导578个氨基酸;此序列所编码的蛋白属于几丁质酶18家族,其N端含有信号肽和几丁质酶18家族活性位点,C端为几丁质结合区,无跨膜结构域区域;预测LrCHI为亲水性蛋白;金纹细蛾与鳞翅目的棉铃虫、甜菜夜蛾进化关系最近。分析结果可为LrCHI的科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研究其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范晓军宋志芳仙笑笑李瑶赵秋勇
关键词:金纹细蛾几丁质酶生物信息学分析理化性质系统发育树
一种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株耐低温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及其应用。该菌株名称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TYF‑CJJ‑P06,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
范晓军 任晓兰 陈佳婧 原凯毅
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改革实验设置与考核办法,重新编写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和专业实验课教材,调整专业实验课结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实验",加大"设计性实验"的力度,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张照昱邢俊德常宏宏刘世斌张朝峰范晓军李瑜
关键词:生物工程实验教学
耐酸反硝化复合菌群的构建及强化生物脱氮
2024年
为增强酸性含氮废水生物脱氮效果和提高水处理微生物对酸性水质条件的适应性,采用“自下而上”的脱氮菌群构建策略,利用统计分析和部分因子实验筛选核心菌株,并围绕核心菌株理性设计构建了一组反硝化复合菌群S119-S136-L22,其在p H值为4.0,NO_(3)^(-)-N初始质量浓度200mg/L的条件下,36h硝氮去除率为97.32%.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并结合各菌株与氮代谢、反硝化作用相关基因分析,推测菌群中菌株S136和L22主要负责将NO_(3)^(-)-N还原成NO_(2)^(-)-N,S119负责将NO_(2)^(-)-N还原为N_(2).序批式反应器(SBR)研究显示,实验组较空白组NO_(3)^(-)-N、TN的去除率分别提高28.99%、28.67%.高通量测序与系统微生物群落互作网络分析表明,相较于空白组,除了Enterobacter、Alcaligenes和Klebsiella,实验组还出现了2个差异功能菌属Cloacibacterium、Serratia.实验组呈现出更为复杂多样的正相关路径,不仅复合菌群中各菌属间呈协同促进作用,Serratia与Acinetobacter、Achromobacter,Cloacibacteriu与Macellibacteroides和Pleomorphomonas也呈共线性关系.出水TN、NO_(3)^(-)-N与微生物菌群互作网络分析,Cloacibacterium主要驱动TN、NO_(3)^(-)-N的去除,Pleomorphomonas、Microbacterium、Propionicicella在TN、NO_(3)^(-)-N的去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任晓兰牛浩英袁进端允范晓军
关键词:复合菌群脱氮全基因组测序
Acinetobacter sp.Y1的氨氮去除性能及其关键酶活性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研究Acinetobacter sp.Y1的氨氮(NH_4^+-N)去除性能及其关键酶的提取与酶活性。【方法】以柠檬酸钠为碳源,硫酸铵为氮源,研究菌株Y1的NH_4^+-N去除性能;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粗酶的条件,SDS-PAGE分析比较渗透压休克法和超声波破碎法获得的粗酶;检测关键酶——羟胺氧化还原酶(HAO)、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硝酸盐还原酶(NAR)的酶活性。【结果】24 h内菌株Y1的菌密度(OD600)可达1.280,对NH_4^+-N、总氮(TN)和COD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8%、94%和92%,硝化过程中羟胺、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不积累,反硝化产生N2;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粗酶的最佳工作条件为:破碎功率50 W,工作与间歇时间分别为4 s和7 s,OD600为1.250,总工作时间20 min,关键酶HAO、NIR和NAR的比活力分别为0.011、0.002和0.018 U/mg;渗透压休克法得到的HAO比活力是0.067 U/mg。【结论】Acinetobacter sp.Y1能同时高效去除NH_4^+-N、TN和COD。优化超声波破碎法提取粗酶的条件,检测到HAO、NIR和NAR的酶活性,且渗透压休克法比超声波破碎法更适合用来提取HAO。
刘泽英吕永康刘玉香范晓军孙明星
关键词:异养硝化氨氮硝酸盐还原酶
一种利用废水中的氮磷促进斜生栅藻产脂和净化废水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废水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目前碳减排、能源紧张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废水中的氮磷促进斜生栅藻产脂和净化废水的方法。斜生栅藻接种于人工废水中培养,添加浓度为20‑40mg/L水杨酸的同时施加低强度超声波,低强度...
端允游宏坤陈智远范晓军宋秀兰张晶路闯
基于基因沉默技术的舞毒蛾几丁质酶基因及dsRNA
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几丁质酶5基因的基因片段及其dsRNA的应用,通过对舞毒蛾几丁质酶5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得到核苷酸序列为SEQ ID NO:1的全长几丁质酶5基因,从中选出序列为SEQ ID NO:2的几丁质酶5基因片段...
范晓军张建栋赵秋勇张常刘建红糜艳霞
文献传递
一种陈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陈醋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辅料前处理、酒精发酵菌曲复配、酒精发酵后期补粮、拌醅及陈醋的放置与冷藏;本发明在坚持以曲代粮、低温酒精发酵、高温固态醋酸发酵、熏醅技术、陈酿技术等老陈醋特色工艺基础上,创造性地引...
范晓军李敏崔玲炜秦育红张建栋
文献传递
乳制品中粘红酵母的检测探针、基因芯片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乳制品中粘红酵母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靶序列的确定;(2)、引物与探针的设计;(3)、模板提取:(4)、RT‑PCR扩增及荧光标记;(5)、芯片制备;(6)、分子杂交;(7)、结果分析。本发明...
李瑶范晓军李敏聂凡雨刘剑
文献传递
基于基因沉默技术舞毒蛾几丁质酶10基因及dsRNA
本发明提供一种昆虫几丁质酶基因10的基因致死片段及其dsRNA的应用,通过对舞毒蛾几丁质酶10基因的克隆和测序,得到核苷酸序列为SEQIDNO:1的几丁质酶10基因,从中选出序列为SEQIDNO:2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用...
范晓军赵秋勇刘建红张常糜艳霞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