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栋
- 作品数:12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水驱油田不同含水时期合理注水量计算方法被引量:25
- 1998年
- 水驱油田进入全面注水开发后,处理好注水问题是原油生产的基础与保障。目前确定水驱油田注水量的普遍方法是依据先定的注采比和产液量目标来计算,受人为因素影响大。以Logistic旋回为基础,建立了油田或区块的综合含水与累积耗水量、综合含水与累积水油比的数学关系,能够求出不同含水时期一定产油量指标所需合理注水量的定量关系式。经实际检验,用此方法计算、规划水驱油田的合理注水量是可行的,还可用此方法规划油田或区块的合理注采比。但是在油田或区块开发未进入全面注水阶段及做重大调整后,不能采用此方法。
- 杨延明苏建栋马培申
- 关键词:水驱油田开发注水量计算方法
- 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对河南油田含油污泥组分和粒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筛选出合适的悬浮剂及固化剂,结合不同油藏区块地层适应性研究结果,开发了含油污泥调剖堵剂系列化堵剂复配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室内评价。经河南油田54井次现场应用证实封堵效果良好。
- 王亚苏建栋
- 关键词:含油污泥调剖
- 高含水油井下部高压层封堵工艺技术被引量:5
- 2002年
- 双河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层间矛盾突出,特别是下部高压高含水层的存在,给机堵工作增加了难度,使机堵成功率降低,有效期变短,投资大,受效甚微。提出用可钻式油管传输桥塞与水泥塞结合封堵下部高压高含水层,经3口井的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投资少,现场操作简单,封堵成功率高,可靠性强,且有效期长,增油降水效果显著,解决了该油田生产中下部高压高含水层的封堵难题。
- 秦世群宋三信杨芳李东辉苏建栋刘今朝
-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封堵工艺水泥塞
- 安棚油田深层系水平主应力方向及其对开发的影响被引量:4
- 2007年
- 在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低渗透油藏中,对地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认识上一直存有争议。根据岩心观察和定向取心资料认为:该深层系储集层天然裂缝较发育,为两组呈“x”相交的裂缝,一组走向为20~40,°另一组为80~100,°力学性质为剪性或张剪性,并据此推断裂缝形成时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60°左右。由于布井时受地层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东西观点的影响,目前深层系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已成为注入水单向突进的方向,造成油井水淹加速。因此,提出调整措施:通过油井转注或补打新的水井将原来东西向的注水井排调整为北东向的注水井排,抑制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注水波及体积系数,以改善开发效果。
- 陈程孙义梅敬国超毕生邱坤态苏建栋
- 关键词:泌阳凹陷低渗透油气藏注水
- 拓扑递减方法预测周期注水开发动态
- 2003年
- 在灰色拓扑预测的基础上,应用油井产量递减规律,建立预测时点的临界约束条件,提出周期注水开发动态预测的新方法,解决了产量频繁波动井的跟踪预测问题。该方法计算简单,算例表明预测精度较高,为周期注水参数调整提供了依据。
- 苏建栋李岩王海军王城
- 关键词:灰色系统拓扑周期注水
- 双级气浮在三次采油污水处理中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随着三次采油技术的扩大应用,油田采出液性质变化较大,油水乳化液稳定性增加,污水中各种成分均匀分散,不易脱稳,采取传统的沉降处理方法无法满足水质稳定达标要求。采用双级气浮处理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乳化油,减轻了沉降段和过滤段的生产负荷。应用于现场高乳化含油污水处理过程,装置进出口含油去除率达到了85%左右,运行平稳。
- 苏建栋
- 王集泌162区块非均质稠油油藏化学驱油体系评价
- 2024年
- 针对王集泌162区块普通稠油油藏的地质特征,为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开展了化学驱油体系研究,并结合聚合物的黏浓、黏温、长期热稳定性以及矿化度对黏度影响等因素,开展了化学驱油体系评价。结果表明:①优选的聚合物在油藏温度下(56.5℃)老化180 d,黏度保留率为88.1%;②优选的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500~3000 mg/L时,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4 mN/m超低数量级;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000 mg/L及以上时,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体系的界面张力都能达到10-3 mN/m数量级;③单管岩心驱油实验表明,非均相复合驱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PPG)比单一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非均相体系(聚合物+PPG)采收率分别提高10.63%、4.51%、3.74%;④双管并联岩心实验表明,注入量相同时,采用非均相体系单注高渗层的方案3比高低渗层同注的方案2提高采收率3.9个百分点;总段塞量为0.6 PV,主段塞采用多级段塞组合的方案4比主段塞单一的方案3提高采收率3.6个百分点,1000 mg/L·PV提高采收率9.01个百分点,提高采收率幅度和经济效益均好于其他方案。
- 苏建栋苏建栋李浩郭艳李梦晨李浩刘艳华陈磊
- 关键词:普通稠油渗透率级差提高采收率
-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下层系储层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双河油田核三段Ⅶ下层系的沉积特征为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笔者在岩芯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岩芯相分析,建立目的层段的沉积相标志;精确标定岩芯井的层位归属,分析岩电响应关系,建立研究区内钻井的测井相解释标志;通过联井剖面的对比及砂分散体系的平面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目的层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一步研究其沉积演化规律。
- 王会方李建明苏建栋
- 关键词:双河油田扇三角洲
- 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以河南油区双河油田北块H_3Ⅳ1—3层系为例被引量:12
- 2013年
- "十一五"以来,河南油区投入开发的聚合物驱单元在注聚前均已进入特高含水期,在驱替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应油井的见效比例、见效厚度及增油倍数,是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难点。应用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矿场试验等方法,研究了聚合物驱动态调整的政策界限,并针对聚合物驱的不同见效阶段、影响油井见效的因素等,探讨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过程控制技术,包括合理配液配注、边水控制、注聚质量浓度差异调整、聚合物窜流控制、长期封堵高含水层评价动用以及聚合物驱适度提液技术。将这6项技术应用于双河油田北块H3Ⅳ1—3层系,取得显著效果,实际增油降水效果好于数值模拟预测,在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6时,采收率提高了2.83%。
- 苏建栋黄金山邱坤态孙宜丽李岩
- 关键词:特高含水期聚合物驱过程控制双河油田
- 储层预测技术在王集油田西区滚动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王集油田西区储层薄,分布不稳定,确定该区储层展布是实现勘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根据该区地质特点及资料,在岩电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波阻抗反演确定了该区核三段Ⅳ~Ⅶ油组砂体分布;采用地震波频率吸收处理技术,提高了纵向分辨率,确定了单砂层的展布规律.储层预测结果应用于该区滚动勘探取得了良好效果,新增150×10^4t石油控制储量.
- 胡云亭苏建栋赵伦杨永利
- 关键词:王集油田储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