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小东

作品数:20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历史研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历史地理
  • 8篇军事

主题

  • 15篇海军
  • 8篇北洋
  • 7篇北洋海军
  • 6篇战争
  • 5篇丁汝昌
  • 4篇甲午海战
  • 4篇甲午战争
  • 4篇海战
  • 3篇中国海军
  • 3篇国海军
  • 3篇海防
  • 2篇日本海军
  • 2篇军官
  • 2篇抗战
  • 2篇黄海海战
  • 2篇海防建设
  • 2篇海军教育
  • 2篇船政学堂
  • 1篇弹药
  • 1篇弹劾

机构

  • 20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篇苏小东
  • 5篇陈美慧
  • 1篇李钟超

传媒

  • 6篇安徽史学
  • 5篇军事历史研究
  • 3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学术界
  • 1篇历史研究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台湾研究集刊
  • 1篇抗日战争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3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的声讨海军风波被引量:1
2008年
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中国海军尤其是驻京沪海军部队始终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与十九路军的英勇抗战形成了鲜明对比,从而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声讨海军的风波骤然而起,并发展到由政府监察委员出面弹劾海军。国内各界在抨击海军避战的同时,对其平时表现亦多有责难,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如何建设海军乃至海军存废的质疑。海军方面则反应强烈,对所有指控都公开进行了逐一辩驳,并要求政府查明真相。但最高当局无意主持公道,实际上是放弃了整建海军以备抗日的努力,结果使海军在国防中的地位和在国人心目中的声誉均因此遭到重创。
苏小东
关键词:淞沪抗战中国海军海防建设
论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
2012年
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包含了海军战略思想、海军建设目标、海军建设道路、海军建设原则等主要内容。其中,近海防御战略思想是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理论体系的最高层次;"建设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的奋斗目标是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精干、顶用、配套"的现代化海军建设道路是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贯穿于邓小平海军建设思想理论体系始终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陈美慧苏小东
关键词:邓小平
晚清海军护商护侨实践及其得失被引量:1
2013年
以前所未有的海防危机为背景兴起的晚清军事自强运动,其切入点和主要内容即为创办新式海军海防。初建之现代化海军及其远航训练,不仅为保护海外华侨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强化了清政府保护海外华侨的意识。由此决定了晚清海军护商护侨从间接到直接的实践路径,巡护区域主要在华侨相对集中的东南亚和美洲,行动方式则为配合外交的军舰非战争运用。晚清海军的护商护侨行动虽然大多效果不彰,基本上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意义不可低估,留给后世的思考亦值得重视。
苏小东
关键词:海外华侨外交保护军事威慑
抗战胜利后中国对台澎地区日本海军的接收被引量:3
2006年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海军奉命参加光复台湾行动,主要任务是接收台澎地区的日本海军。经过数月的努力,赴台海军官兵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基本上完成了收缴日本海军武器及军用物资、集中并监管日本海军战俘等各项接收工作,实现了在台湾恢复领海主权的目标。但由于海军在接收前准备不足,接收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加之同时发生的中央海军领导机关重组风波,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了海军在台澎地区的接收工作,以致接收成效并不尽如人意。
苏小东
关键词:台湾光复中国海军
张之洞在甲午战争中的海军作战方略被引量:1
1998年
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海军制胜的战争,也就是说,如何运用海军兵力夺取交战海区的制海权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日本战时大本营制定的作战计划,便是以日本海军与中国海军争夺制海权为核心,并根据可能出现的日本夺取制海权、中日双方均未掌握制海权和日本丧失制海权的不同结局设计了三种作战方案.而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中国,在开战前后根本就没有制定出一个周密完整的作战计划,更不知“海权”为何物,参战的北洋海军执行的是李鸿章“保船制敌”的海军威慑战略.由于李鸿章是当时参与指挥战事的重要人物,又是北洋海军的最高统帅,因此他的海军兵力运用思想历来为史家所重视.然而,在甲午战争期间,还有其他中外臣工及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也曾就海军作战纷纷建言献策,可谓全面反映了当时国人对近代海军兵力运用的认识水平,其历史地位同样不可低估.其中,张之洞的海军作战方略就很值得深入研究.
苏小东
关键词:张之洞北洋海军甲午战争海军作战黄海海战海军兵力
甲午战争前后东亚海权与海防的较量及其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一场甲午战争,使东亚海权格局剧变,由此构成中日两国命运变化的历史拐点。战前,中日两国面对西方殖民扩张的相同遭遇,展开了近30年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并在互为敌手的竞争中日益凸显于以英国为主导的东亚海权格局之中。然而,不同的战略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命运,甲午战争用血与火诠释了海权与海防的本质区别及其决定性影响。正因为战败后的中国已完全置身于东亚海权格局之外,再次陷入有海无防的境地,导致海权得以坐大的日本推行"大陆政策"更加有恃无恐,在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走上独霸东亚之路。
苏小东
关键词:甲午战争海防海权制海权
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被引量:4
1994年
李鸿章对日海军威慑战略与甲午海战苏小东在李鸿章的海防思想中,海军威慑始终是核心内容,占有极为突出的地位。全面考察李鸿章创建和运用近代化海军的过程,就会发现,他的海军威慑思想不仅在指导海军建设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海军的战略运用,尤其是在中日甲午战争...
苏小东
关键词:威慑战略丁汝昌铁甲舰海军建设
从徐建寅禀看丁汝昌的指挥失误被引量:1
1994年
1894年9月17日,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中丧失了5艘战舰,却连一艘日舰也没能击沉。10月24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11月6日攻占金州,翌日又轻取大连。在旅顺岌岌可危之际,北洋海军竟坐视不问,退守威海卫。11月16日,光绪皇帝颁谕,以旅顺告急,丁汝昌统率海军不力,革去尚书衔,摘去顶戴,带罪立功,以观后效。同日,皇帝召见直隶候补道徐建寅,命他前往北洋察看。17日,军机处又转给徐建寅一道谕旨,进一步指示查验北洋海军的有关事项。
苏小东
关键词:丁汝昌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弹药清实录盛宣怀
丁汝昌与甲午海战被引量:1
2005年
在甲午海战中,丁汝昌作为中国海军参战部队北洋舰队的统帅,其作用无疑十分重要。但丁汝昌究竟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作用,既取决于其自身的素质,也受到他周围各种因素的制约。如果全面考察就会发现,战争爆发后,丁汝昌这位并不称职的海军提督,率领着一支实力不强、士气低落和保障不力的舰队,在决策者或盲目或保守的作战指挥下,被动消极地与日本舰队进行了三次交锋,最终以他本人的自杀和北洋海军残余兵力的投降结束了这场海战乃至整个战争。战争实践表明,仅就海军本身而言,中国当时还没有成长出符合近代化要求的海军将领,丁汝昌当然也不例外。
苏小东
关键词:丁汝昌北洋海军甲午海战
北洋海军在甲午战争中的后路保障被引量:5
2005年
北洋海军作为一支近代化的海上武装,其“前路”舰队的一切行动均离不开“后路”保障,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后者还对前者作战胜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甲午战争期间对北洋海军机动力、续航力、战斗力及其恢复影响较大的煤炭补给、弹药供应、装备维修等三个方面的保障需求与能力,并兼及其他相关内容,通过厘清具体保障过程和基本史实,评估后路各项保障与综合保障的效能及其对北洋海军作战的实际影响,进而揭示北洋海军前路失败与后路保障的关系。
苏小东陈美慧
关键词:北洋海军甲午海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