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臧汝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叶绿
  • 2篇叶绿素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参数
  • 2篇荧光研究
  • 2篇海藻
  • 1篇钝顶螺旋藻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色素
  • 1篇瞬变
  • 1篇脱水
  • 1篇螺旋藻
  • 1篇耐热
  • 1篇蓝藻
  • 1篇蓝藻门
  • 1篇光合作用
  • 1篇光谱
  • 1篇光谱特征
  • 1篇红藻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暨南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5篇臧汝波
  • 3篇武宝玕
  • 2篇陈贻竹
  • 1篇曾呈奎
  • 1篇张锦东
  • 1篇齐雨藻
  • 1篇张学成
  • 1篇蒋海鹰

传媒

  • 1篇Acta B...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1
  • 1篇1994
  • 3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热胁对海藻作用的荧光研究
1992年
本文用荧光方法研究了不同海藻对热胁的反应。在40℃的热处理下,红藻海膜(Halymenia Sinensis)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随时间呈规律性的变化,荧光强度先下降后上升,并有荧光的骤升现象,在达到最大值后,荧光就逐步跌落且不可逆转,此时藻体的荧光发射光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藻红朊的荧光发射峰增高,蓝藻朊的发射峰下降,表明激发能由前者向后者的传递受阻。对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的比较研究表明,未见有荧光的骤升现象,且在受热过程中藻体的荧光光谱没有显著的变化,因而热胁对两类海藻的作用机制可能不全相同。
武宝玕臧汝波
关键词:海藻荧光光谱
几种海藻和赤潮藻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及其与增殖速率的关系被引量:2
1992年
本文研究了红藻梅膜(Halymenia sinensis),绿藻孔石莼(Ulva pertusa),褐藻裙带(Underia pinnatifida)及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dulina platensis)的DCMU增益荧光比率(F_D/F_N)。其中海膜的比率最高(3.9),石莼及螺旋藻次之(2.5和2.8),裙带(采自夏季)的比率最低(1.7)。脱水及热处理下和藻体老化时,F)D/F_N值显著下降。在实验室条件下分批培养的两种赤潮藻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和微小角毛藻(Chaetocersa minutissmus),其增殖过程中最大增益荧光比率较最大增殖速率出现早,这一结果为赤潮的预报提供了依据。
武宝玕蒋海鹰齐雨藻臧汝波
关键词:海藻赤潮藻荧光参数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被引量:5
1992年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仵小南张锦东张学成臧汝波
关键词:蓝藻门光合作用色素
钝顶螺旋藻的光谱特征及耐热的荧光研究被引量:6
1994年
在两类光激发下对钝顶螺旋藻(Spirulinaplatensis)的活体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由藻胆蛋白吸收的绿光在激发叶绿素光的效能上10倍于叶绿素自身吸收的蓝光。在685mn和735nm两处分别测定了荧光激发光谱,两光谱形状相同,峰位都在625nm处,只在强度上有较大差别。热击下该藻的叶绿素荧光产量上升、荧光峰朝长波方向移动。荧光动力学研究表明光合器结构约在50℃时发生不可逆伤害。首次用脉冲调制荧光仪(PAM)确定了螺旋藻在热击下初始荧光F_0的骤升温度也在50℃左右。
武宝陈贻竹臧汝波
关键词:钝顶螺旋藻叶绿素荧光光谱特征
持续脱水下海藻叶绿素瞬变荧光模式的三阶段转换及临界水量的发现(英文)被引量:3
2001年
在自然干燥条件下 ,跟踪研究了海洋红藻带形蜈蚣藻 (GrateloupiaturuturuYamada) ,绿藻石莼 (UlvapertusaKjellm)和褐藻海带 (LaminariajaponicaAresch)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的变化 ,并用脉冲调制荧光仪分析了藻体脱水过程中的各个荧光参数。结果表明 ,在持续脱水过程中 ,3类海藻的荧光动力学曲线都显示出 3个阶段的变化 ,即 :1)在脱水开始时正常的峰形曲线 ;2 )荧光上升至最高时持平、形成了高原型曲线 ;3)荧光跌落变成平台型曲线。发现荧光跌落前藻体的含水百分数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指标 ,称为临界水量 (CWC) ,一旦藻体失水至低于此临界水量时 ,即便复水也不能使原来的峰形曲线得以恢复 ,说明脱水可能引起了叶绿体类囊体膜的不可逆损伤。临界水量可以用来衡量不同海藻的耐旱力 ,其数值高低随不同海藻而不同 ,并与其耐旱力成负相关。如在上述 3大类海藻中 ,海带的CWC值最高 (约 90 % ) ,但其耐旱性最差。此外 ,在红藻 (只有红藻 )经受干燥后作复水处理时 ,观察到有荧光急剧上升 (爆发 )的现象。对海膜脱水前后的几个荧光参数 (F0 、Fv、Fv/Fm)作了测定和比较 ,发现F0和Fv 在脱水的第一阶段都上升 ,而Fv/Fm 值维持基本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活体叶绿素荧光对干旱的最初响应是立即增强 。
武宝玕陈贻竹臧汝波曾呈奎
关键词:叶绿素荧光脱水复水荧光参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