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龙

作品数:16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骨折
  • 3篇腰椎
  • 3篇椎间盘
  • 3篇骨干骨折
  • 3篇关节
  • 2篇蛋白
  • 2篇旋入式自锁髓...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血管内皮细胞...
  • 2篇术后
  • 2篇四肢
  • 2篇四肢长骨
  • 2篇四肢长骨干
  • 2篇四肢长骨干骨...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锁髓内钉

机构

  • 16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胡龙
  • 9篇陈根元
  • 6篇侯卫华
  • 4篇萧文耀
  • 3篇王昕
  • 2篇王建民
  • 2篇张超
  • 2篇杨成业
  • 2篇王文己
  • 1篇丁轩玺
  • 1篇陶贵彦
  • 1篇张辉
  • 1篇曲国欣
  • 1篇张巍
  • 1篇聂富祥
  • 1篇王丛
  • 1篇杨声坪
  • 1篇毛吉刚
  • 1篇李业成
  • 1篇蒲兴海

传媒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6年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ta分析被引量:14
2010年
背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将传统开放手术和显微内镜技术相结合,将传统的髓核摘除内镜化、微创化。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可放大手术野、有良好的照明系统,术者视野更清晰,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也较小。目的:对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10-03)、Embase(1990-01/2010-03)、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90-01/2010-03),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文献检索无语种限制。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5.0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是否有差异的相关证据。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17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显微内窥镜手术的操作时间与传统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异,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上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提示显微内窥镜手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的微创手术方式。
舍炜陈根元侯卫华胡龙张辉吕晓华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显微内窥镜开放手术META分析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
2009年
目前髓内钉的设计多样、各具特点。临床应用较多的是交锁髓内钉,但由于其器械复杂,技术有一定的难度,手术需X线监控设备等。我科于2003年11月-2008年8月应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rotaryself—lockingintramedullary nail,R—S钉)(天津威曼生物材料公司)E23治疗长骨干骨折46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胡龙
关键词: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四肢长骨干骨折髓内钉治疗交锁髓内钉生物材料
开放与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背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采用微小切口经可扩张通道进行,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相比,微创技术视野小,操作更为精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较小,有利于恢复。目的:对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的疗效及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检索2005至2012年间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SC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及4种中文主要骨科杂志,纳入以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为研究对象,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前瞻性队列研究及回顾性队列研究,严格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经过筛选纳入7个研究(856例患者)。7个研究圴选用手术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手术操作时间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1);6个研究选用术中出血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手术(P<0.00001);2个研究选用手术后下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开放手术(P<0.00001);6个研究选用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并发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3个研究选用融合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显示微创手术的术后融合率与开放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提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技术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疾病较理想的方式。
王银陈根元胡龙萧文耀王建民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疾病单节段META分析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大鼠凋亡椎间盘细胞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及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体外单层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实验,使用抗-Fas抗体诱导凋亡,加入不同浓度(10,100,1000μg/L)的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影响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代谢过程,利用流式细胞仪-PI标记法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氯胺-T法和DMB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及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1)不同浓度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0,100,l 000μg/L)椎间盘细胞凋亡率(87.62±11.06)%、(53.30±9.23)%、(16.75±4.21)%与正常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随着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浓度的增加(10,100,1 000μg/L),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多糖含量明显增加,[羟脯氨酸含量(6.71±0.33)、(9.12±0.41)、(11.58±0.12)μg/L,P〈0.01;蛋白多糖含量(23.21±2.87)、(32.45±5.23)、(37.18±3.22)μg/L,P〈0.0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浓度与两者呈正相关(ra=0.972,P〈0.01;rb=0.907,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促进椎间盘细胞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
胡龙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椎间盘细胞羟脯氨酸蛋白多糖
低强度超声治疗骨折的系统评价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系统评价低强度超声对骨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10年3月),EMBASE(1966~2010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CBM(截止2010年3月),CNKI(截止2010年3月),并采用手工检索等方法收集会议文献。纳入低强度超声治疗骨折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对其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45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低强度超声组较安慰剂组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的临床时间[RR=1.43,95%CI(1.15,1.79)P=0.001]。[结论]低强度超声能明显降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但由于纳入的样本量小,尚需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低强度超声对骨折治疗的疗效。
李业成张巍胡龙侯卫华陈根元
关键词:低强度超声骨折
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0年3月收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中,对17例连续2个节段病变的患者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短节段内固定术。T12~L1 4例,L1~L2 7例,L2~L3 6例。影像学检查均有椎旁小脓肿;术前后凸Cobb角22°~50°,平均31.2°;均伴神经功能障碍,ASIA分级C级9例,D级8例。术前、术后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脊髓、大血管及重要脏器损伤。手术时间155.4±21.6min,出血量511.8±98.2ml,输血量164.7±157.9ml,住院时间14.7±1.0d。术后2例患者出现神经根性刺激症状,1~2周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半年原切口皮下寒性脓肿形成并溃破,经换药治疗后痊愈。随访13~47个月,平均30个月,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分别为13.0°±5.6°和14.8°±5.8°,矫正率和丢失率分别为58.3%、5.8%。术后4~7个月植骨均愈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断裂及脱落,均无结核复发。末次随访时3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对连续2节段胸腰椎(T12~L3)结核患者在有效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采用改良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内固定术安全、有效。
王丛陈根元杨成业萧文耀侯卫华胡龙
关键词: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打压植骨后路
吸烟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TNF-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TNF-α在吸烟对骨折愈合影响过程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吸烟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及其可能机理。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不吸烟)、被动吸烟组(按吸烟时间及吸烟量分为2组: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吸烟戒烟组共4组;制作大鼠骨折模型后用一定吸烟量对实验组大鼠进行干预,分别于术后1、7、14、21、28 d取各组大鼠血浆,检测血浆TNF-α水平。结果术前1 d,3个实验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8 d,3个实验组大鼠血浆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吸烟时间延长,同组间TNF-α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吸烟是骨折愈合的不利因素,吸烟升高血浆TNF-α水平可能是吸烟刺激骨吸收,使大鼠骨吸收增强,导致骨折延迟愈合。
王勇平陈根元侯卫华蒲兴海萧文耀胡龙杨成业聂富祥
关键词:被动吸烟骨折愈合TNF-Α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体外大鼠椎间盘细胞代谢的影响
2012年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及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体系,体外单层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第2代细胞,使用抗一Fas抗体诱导凋亡,加入不同浓度(10,100,1000μg/L)的VEGF,影响椎间盘细胞的凋亡及代谢过程。利用流式细胞仪PI标记法检测椎间盘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氯胺-T法和DMB比色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的含量。结果(1)加入不同浓度VEGF(10,100,1000μg/L)后,椎间盘细胞凋亡率为(87.62±11.06)%、(53.30±9.23)%和(16.75±4.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10,100,1000μg/L),羟脯氨酸含量[(6.71±0.33)斗μg/L、(9.12±0.41)μ斗g/L、(11.58±0.12)μg/L]、蛋白多糖含量[(23.21±2.87)μg/L、(32.45±5.23)μg/L、(37.18±3.22)μg/L]明显增加。加入不同浓度VEGF后,羟脯氨酸和蛋白多糖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羟脯氨酸含量、蛋白多糖含量与VEGF浓度呈正相关(ra=0.972,P〈0.01;P=0.907,P〈0.01)。结论VEGF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凋亡,促进椎间盘细胞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
胡龙王昕丁轩玺张超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椎间盘羟脯氨酸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干骨折12例
目的:寻找一种临床治疗长骨干骨折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用一种新式的组合式髓内钉——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旋入钉),旋入钉是以旋转进钉,髓内填充式纵向交锁为特点的髓内固定系统,其结构由主钉和锁钉组成,200...
胡龙陈根元
关键词:自锁髓内钉髓内固定系统长骨干骨折适应症
文献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常被用来预防异位骨形成,但是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尚无定论。目的:用荟萃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数据库,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搜集有关全髋关节置换后应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的随机对照试验,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3篇随机对照试验(470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低剂量的阿司匹林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9,95%CI(0.87,1.14),而中到高剂量的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在预防异位骨形成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0.44,95%CI(0.30,0.64);在轻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2.15,95%CI(1.28,3.61)],在改善髋关节疼痛方面和躯体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MD=-0.1,95%CI(-0.1,0.4)];7Gy放疗组和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相比异位骨形成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6.0%。除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中到高剂量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可显著降低患者异位骨的形成,但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轻度的胃肠道反应较高,有限的证据表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和安慰剂组在髋关节疼痛缓解和躯体功能改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7Gy放疗组在降低异位骨形成发生率方面优于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组。
马宏武陈根元米登海胡龙侯卫华曲国欣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非类固醇类抗炎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