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作品数:10 被引量:149 H指数:6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杂交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分蘖成和穗规律比较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分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杂交水稻品种D优527和Ⅱ优498为材料,采用目前四川水稻生产上的4种主要栽培方式,研究了分蘖力不同的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分蘖成穗规律及其不同蘖次对产量的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
1.杂交稻不同... 胡蓉关键词:分蘖力 栽培方式 成穗规律 杂交水稻 安县塔水镇农业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农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三农”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产业经济的进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 胡蓉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农技队伍 监督管理 文献传递 杂交水稻不同栽培方式分蘖成穗规律比较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以分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的杂交水稻品种D优527和Ⅱ优498为材料,采用目前四川水稻生产上的4种主要栽培方式,研究了分蘖力不同的水稻品种生理特性、分蘖成穗规律及其不同蘖次对产量的贡献率。主要结果如下: 1.杂交稻不同栽培方... 胡蓉关键词:水稻 分蘖力 不同栽培方式 分蘖成穗规律 文献传递 氮肥运筹和栽培方式对杂交籼稻Ⅱ优498结实期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2011年 以杂交籼稻Ⅱ优498为材料,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4种栽培方式水稻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穗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结实期冠层透光特性得到改善,抽穗期茎鞘干重、高效叶面积率和有效叶面积率等群体质量指标得到提高,抽穗后叶面积指数(LAI)和呼吸占群体光合的相对比例(CR/TCAP)有所降低,而群体光合速率(CAP)在两地的变化趋势并不一致,温光条件较差的温江点表现为先升后降,而温光条件较好的汉源点则呈下降趋势。当氮肥运筹为6:3:1时,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有利于改善冠层透光特性和群体质量,CAP升高的同时结实中后期CR/TCAP增幅减小,群体光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当氮肥运筹比例为5:2:3时,扩行减株稀植栽培透光性能和群体质量的增幅最大,CAP升高的同时CR/TCAP并未增加甚至有所减少,群体光合生产能力高于其他栽培方式;当氮肥运筹比例为4:1:5时,抛秧栽培在温江点有利于改善群体质量和增加光能截获,结实中后期CAP显著提高的同时CR/TCAP降低,群体光合生产优势明显,但温光条件改善后此优势并无体现。因此,提高水稻群体光合生产能力需结合当地温光条件并针对栽培方式采用适宜的氮肥管理措施。 李旭毅 孙永健 程宏彪 郑洪帧 杨志远 贾现文 刘树金 胡蓉 马均关键词:栽培方式 氮肥运筹 冠层特性 种子引发对水分胁迫下水稻发芽及幼苗生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0 2010年 不同基因型稻种经水引发及聚乙二醇(PEG)渗透胁迫引发处理均能降低稻种丙二醛(MDA)含量,促进可溶性总糖(SS)降解,加快稻种内部糖代谢进程,提高相溶性溶质脯氨酸(Pro)及可溶性蛋白质(SP)含量,也有利于提高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引发效果较明显。且适度PEG引发稻种的效果明显好于水引发,杂交籼稻在PEG浓度为20%的条件下引发效果最优,而常规粳型水稻在PEG浓度为10%~15%的引发条件下效果较好,但超出最高PEG引发浓度的阈值,会对稻种产生危害,影响其正常萌发。引发处理后的稻种对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响应表明,适当强度的引发处理利于激发稻种物质代谢、利于各水稻品种的萌发、幼苗形态指标及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显著提高,而严重的水分胁迫均不利于稻种萌发;表明引发处理虽能提高水分胁迫条件下种子活力,但稻种激发自身对外界萌发环境的协调能力有限,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籼稻优于粳稻。 孙园园 孙永健 王明田 李旭毅 郭翔 胡蓉 马均关键词:种子引发 不同基因型水稻 水分胁迫 发芽 生理特性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2011年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 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李旭毅 孙永健 程洪彪 郑宏祯 刘树金 胡蓉 马均关键词:水稻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氮素调控 干物质积累 三角形强化栽培模式下氮肥运筹对II优498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2年 以大穗型杂交籼稻II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riangle-planted 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TSRI)适宜的密度和秧龄条件下,研究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TSRI结实期叶面积、光合作用以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并探讨花前期物质积累转运与花后期光合生产在产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同时探索既能提高产量又能减少氮肥损失的氮肥运筹措施。结果显示,TSRI下,除蜡熟期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外,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对光合作用和其他生育期的LAI有显著运筹作用;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可以显著提高齐穗期和蜡熟期剑叶净光合速率,LAI则随施氮量和氮肥后移程度增加多呈抛物线趋势。TSRI下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共同提高,总颖花数和产量增加,而施氮量和施肥比例又各自通过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来增加产量。TSRI下,花前干物质积累量、物质转运量、转运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施氮量为150kg hm-2,穗肥占总施氮量的30%的处理在显著增加花前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灌浆期间向穗部的转运量,实现高产的同时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是TSRI平衡产量与氮肥利用率的最优氮肥运筹组合。 杨志远 胡蓉 孙永健 徐徽 许远明 马均关键词:三角形强化栽培 施氮量 氮肥运筹 氮肥利用率 不同灌水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0年 以杂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处理)和旱种3种灌水处理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AI)、茎蘖成穗率、抽穗期粒/叶比、一、二次枝梗数、净光合速率(Pn)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作用,水氮互作下上述各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合产量与水稻群体质量指标关系间的表现,W2灌溉方式与施氮量为180 kg/hm2组合是本试验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淹灌条件下,施氮量以180 kg/hm2为宜,旱种条件下,施氮量可适当降至90~180 kg/hm2。 孙永健 孙园园 李旭毅 胡蓉 朱从桦 马均关键词:水稻 灌水方式 施氮量 微卫星DNA标记与凉山半细毛羊羊毛性状关系的研究 本文选用绵羊基因组中第3号染色体上的13个微卫星标记和X染色体上的2个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和复合电泳银染技术对凉山半细毛羊核心育种群6个父系组成的129只个体的7个羊毛表型性状进行标记一表型相关研究。7个表型性状为:断... 胡蓉关键词:凉山半细毛羊 等位基因 微卫星标记 羊毛性状 文献传递 不同灌水方式和施氮量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交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湿润灌溉(前期)+浅水灌溉(孕穗期)+干湿交替灌溉(抽穗至成熟期)”(W2处理)和旱种3种灌水处理及不同的施氮量处理,研究对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 孙永健 孙园园 李旭毅 胡蓉 朱从桦 马均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