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蓉 作品数:49 被引量:358 H指数:9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特征及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临床特征和疗效,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至2021年诊断为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的68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有随访记录的100例患儿分为非手术组(66例)和手术组(34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①686例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患儿中男孩多见(455例,66.3%),最多分布于6~<10岁(249例,36.3%),声带息肉最常见(451例,65.7%)。非手术组和手术组长期有效率分别为63.6%和79.4%。22例声带息肉手术治疗患儿中7例术后复发,复发年龄为3~<10岁,复发中位时间为术后6月,均为男孩。所有声带囊肿患儿保守治疗均无效。结论儿童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更多见于男孩,年龄主要分布在6~<10岁,声带息肉最常见。声带息肉患儿小于6岁时首选保守观察,>10岁时可考虑行手术治疗;声带囊肿患儿建议手术治疗。 李雪岩 程丽宇 杨菁菁 胡蓉 徐文关键词:儿童 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 手术治疗 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治疗环杓关节脱位 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环杓关节脱位临床特征及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的疗效。方法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即应用直角喉钳握持杓状软骨上部表面,根据脱位位置将杓状软骨向后外侧或前内侧方向旋转拨动。67例声带运动不良患者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行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其中全身麻醉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57例,非插管原因10例(6例为顿挫性喉外伤)。对患者临床特征、嗓音功能、手术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均有明显声音嘶哑,频闪喉镜下均见不同程度的声带运动障碍(50例为左侧,占74.6%)及声门闭合不良,杓状软骨向前内侧移位63例,向后外侧移位4例。行喉肌电图检查的38例插管患者中,10例(26.3%)肌电异常,可见失神经电位。改良杓状软骨复位后,57例全身麻醉插管导致环杓关节脱位患者声音均有改善,其中51例发音正常,6例轻度嘶哑;54例声带运动恢复正常,3例声带运动改善。10例非插管原因患者中,声带运动及发音7例恢复正常,1例改善,2例无效。结论环杓关节脱位部分病例合并喉返神经损伤(多为暂时性损伤),脱位后6周内改良杓状软骨复位术可使声带运动及发音功能得到满意恢复。钝挫性喉外伤导致的声带运动不良原因复杂,即使杓状软骨复位,喉部瘢痕挛缩也可能影响疗效。 徐文 韩德民 胡蓉 张丽 朱红关键词:杓状软骨 环状软骨 脱位 声带麻痹 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预后及喉肌电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14~75岁,中位年龄36岁)经喉肌电图证实为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左侧麻痹22例,右侧麻痹7例,初诊病程为20天~10年。于初诊及初诊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进行嗓音的主观听感知评估(GRBAS)及频闪喉镜检查,初诊及初诊后6个月行喉肌电图检查,比较嗓音嘶哑程度、声带运动及喉返神经损伤程度变化。结果初诊时24例(82.8%)患者为中重度声嘶(G2~3级),频闪喉镜下见声带运动受限7例(24.1%),声带固定22例(75.9%),其中固定于旁正中位12例,固定于外展位10例。喉肌电图显示喉返神经功能完全损伤9例(31.0%),不全损伤20例(69.0%),其中内收支功能正常1例(3.4%),不全损伤16例(55.2%),完全损伤12例(41.4%);外展支功能正常6例(20.7%),不全损伤9例(31.0%),完全损伤14例(48.3%)。随访3年,21例(72.4%)患者声嘶改善(15例为患侧声带运动改善,6例为健侧代偿),其中嗓音恢复正常9例(31.0%)(7例患侧声带运动恢复正常,2例为健侧代偿);喉返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的声嘶恢复率(35.0%)明显高于完全损伤患者(11.1%)。15例(51.7%)患者声带运动改善(运动恢复正常7例,24.1%)。20例(69.0%)患者喉肌电图改善,其中2例(10.0%)患者喉肌电图恢复正常,喉返神经内收支功能的改善率(69.0%)高于外展支(34.5%)。结论本组特发性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喉返神经不全损伤的比率较高,患者的声嘶改善率为72.4%,声带运动改善率为51.7%;半年复查时患者喉肌电图的改善率为69.0%,喉返神经内收支功能的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外展支。 胡蓉 徐文 林毓鸿 程丽宇关键词:声带麻痹 特发性 喉返神经 喉肌电图 预后 组织工程技术在声带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08年 声带所特有的精细结构及功能是发音的基础,声带固有层细胞外基质成分是维持其正常振动的基础。声带损伤后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及分布发生变化,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导致不可逆瘢痕的产生,引起发音甚至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应用的声带注射填充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声门闭合情况,改善发音,但不能准确复原细胞外基质的复杂组织成分,不能真正实现声带的结构重建并最终达到功能恢复的目的。近年来,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给损伤声带的修复再生带来希望。目前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应用组织工程技术能够促进声带固有层细胞外基质的修复重建,促进损伤声带的修复再生。 胡蓉 徐文声带麻痹患者气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对声带麻痹患者进行气流动力学检测,观察声门下压及相关参数的表现特征,探讨其在声带麻痹患者嗓音评估、诊断、冶疗、康复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30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58例(13例行患侧声带脂肪填充术),采用气流动力学测试仪对其进行测量。结果①各参数在不同性别间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pa/音时声门下压最大,其次为/pi/音,最后为/ha/音。各音节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声带麻痹组声门下压、压力时程比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声门下压及压力时程比在声带麻痹术后仍然高于正常(P〈0.05),但与术前相比都明显好转(P〈0.05)。结论所检测各参数中,声门下压、压力时程比在正常与声带麻痹组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可以作为临床声带麻痹诊断的客观检测指标。 昝芳 徐文 鲍诗平 胡蓉 张丽关键词:声带麻痹 喉返神经损伤后神经肌肉变化及再生特点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观察大鼠喉返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后神经及甲杓肌变化、再生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实验用SD大鼠95只,因感染死亡2只、手术死亡2只、运输途中死亡1只未计入统计外,将剩余90只大鼠分为完全损伤组(横断伤)及不完全损伤组(钳夹伤)各43例,对照组4例。造模成功后6h、12h、1d、3d、5d、1周、2周、3周及4周观察喉运动情况,甲杓肌肌电生理及病理组织学特点,喉返神经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喉返神经损伤后均即刻出现声带固定。完全损伤组未见声带活动恢复;不完全损伤组中41例于伤后2周声带活动恢复正常,另2例分别于伤后3周及4周声带活动恢复正常。完全损伤组伤后1d甲杓肌出现纤颤波,伤后4周出现神经再生电位;不完全损伤组甲杓肌于伤后2周内可观察到失神经电位,3周后肌电恢复正常。两组甲杓肌伤后4周均出现肌细胞卷曲变性、横纹溶解等失神经表现,完全损伤组随时间的延长肌萎缩逐渐加重,不完全损伤组损伤2周后肌萎缩现象开始逐渐好转。完全损伤组喉返神经损伤后,神经远端崩解变性程度较近端明显,伤后4周出现少量粗大的有髓神经纤维;不完全损伤组伤后1d有髓神经破坏最明显,随后逐渐好转,至伤后1周基本正常。完全损伤组Schwann细胞于伤后2周内出现吞噬现象,3周后开始出现不包绕神经纤维的Schwann细胞,以近端尤为明显;不完全损伤组伤后1周内可见Schwann吞噬现象,偶见凋亡及变性。炎性反应在完全损伤组更为严重,同时纤维母细胞及成纤维细胞逐渐增多,间质中胶原成分增加。结论:喉返神经完全损伤后,神经远端变性更为明显,伤后4周观察到再生神经,不完全损伤的喉返神经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结构恢复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Schwann细胞伤后可发挥吞噬作用,并有幼稚型出现。神经纤维崩解产物可能不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趋� 白玉 徐文 胡蓉 范尔钟关键词:喉返神经 正常喉肌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特征定量分析研究 2024年 目的定量分析正常喉肌肌电图及神经诱发电位特征及影响因素、参考值范围及变异度。方法纳入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诊断为“单侧声带活动不良”并行喉肌电图检查的患者480例,其中男259例,女221例;年龄(44.4±14.9)岁。测定患者健侧甲杓肌(TA)、环杓后肌(PCA)及环甲肌(CT)运动单位电位(motor unit potential,MUP)、募集相及神经诱发电位参数,分析不同性别间差异及随年龄变化特征,计算各参数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及参考值。以SPSS 24.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A、PCA、CT的MUP波幅分别为(129.52±24.95)、(240.67±88.25)、(125.88±21.36)μV;时程分别为(3.67±0.17)、(3.82±0.29)、(3.68±0.17)ms;相位数分别为1.94±0.28、2.16±0.38、1.98±0.25。TA、PCA、CT的募集相转折数分别为(565.76±193.88)、(520.94±170.99)、(523.29±159.58)个/s,波幅分别为(1038.00±368.65)、(1269.91±434.75)、(919.64±240.54)μV。TA、PCA、CT的喉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1.69±0.08)、(1.70±0.08)、(1.70±0.11)ms,时程分别为(6.20±1.30)、(6.41±1.34)、(7.05±1.67)ms,波幅分别为(7.42±3.62)、(6.05±2.83)、(5.54±2.62)mV。男性健侧TA(t=5.70,P<0.01)、CT(t=2.41,P<0.05)的MUP时程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喉返神经甲杓肌支(t=3.63)、喉返神经环杓后肌支(t=3.21)、喉上神经外支(t=2.98)的诱发电位时程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PCA诱发电位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17,P<0.01)。TA、PCA及CT的MUP时程参考值分别为3.30~3.90、3.40~4.30、3.30~3.90 ms,诱发电位潜伏期集中在1.70 ms,变异系数均<10%。结论本研究分析了单侧声带活动不良患者健侧正常喉肌的MUP、募集相及神经诱发电位判定标准及正常参考值范围。MUP时程及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异度较小。男性TA及CT的MUP及各喉肌神经诱发电位时程高于女性,喉肌各参数随年龄� 林毓鸿 程丽宇 李雪岩 胡蓉 徐文关键词:喉肌 肌电描记术 运动单位电位 类脂蛋白沉积症喉部表现与处理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索类脂蛋白沉积症喉部特征与处理。方法以持续性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的类脂蛋白沉积症患者16例,其中10例于婴儿期发病(4例为出生后即出现)。患者还均伴有上眼睑改变,13例于6~8岁后发现。对患者喉部特征,全身表现,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喉部治疗策略进行研究。结果16例患者中有2例为兄妹关系,2例为姐妹关系。15例(93.8%)为重度嘶哑,1例为中度嘶哑;频闪喉镜见声带、杓问区黏膜不规则淡黄色物质沉积、增厚,黏膜波明显减低甚至消失。13例(81.3%)患者伴口腔黏膜改变。所有患者上眼睑边缘均发现半透明串珠形丘疹样改变。14例(87.5%)患者面部及四肢皮肤出现不同程度增厚或瘢痕样改变。眼睑及咽喉部病理示上皮下固有层大量均质粉染物质沉积,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刚果红染色阴性。8例重度嘶哑患者(10例次)全麻下行喉显微手术去除沉积物质,术后嗓音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喉部黏膜透明样变性物质沉积(最早发生于婴儿期)导致声音嘶哑为类脂蛋白沉积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还可以并发全身其他部位黏膜及皮肤改变。通过显微手术去除声带病变有助于改善发音功能。 徐文 王磊 张丽 刘红刚 昝芳 胡蓉 刘文斌 韩德民关键词:喉疾病 声嘶 一种表面肌电图同步音频信号采集方法及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肌电图同步音频信号采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受试者静息、活动、发音、短句及阅读时,采集斜方肌、胸锁乳突肌、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环甲肌处的表面肌电信号,并同步采集受试者的语音信号;(2)对步骤... 徐文 程丽宇 胡蓉文献传递 喉返神经损伤后神经及喉内肌变化特点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喉返神经损伤后超微结构变化及喉内肌的变化情况。方法大鼠喉返神经完全(横断伤)及不完全损伤(钳夹伤)模型各18例,术后1天、3天、5天、1周、2周、3周及4周观察声带形态、运动情况及声门闭合情况等。透射电镜观察喉返... 白玉 徐文 胡蓉 范尔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