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莎

作品数:3 被引量:78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超声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羊水
  • 1篇异位症
  • 1篇孕期
  • 1篇早孕
  • 1篇早孕期
  • 1篇增厚
  • 1篇妊娠
  • 1篇妊娠结局分析
  • 1篇释放激素
  • 1篇释放激素激动...
  • 1篇胎儿
  • 1篇胎儿颈部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核型
  • 1篇染色体核型分...
  • 1篇染色体核型异...
  • 1篇转化生长因子...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胡莎
  • 2篇谭世桥
  • 2篇孟维杰
  • 2篇李亚
  • 1篇刘洪倩
  • 1篇杨太珠

传媒

  • 3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妇康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宫腔粘连预防效果及对宫内膜组织TGF-β1、PAI-1和MMP-9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2
2013年
目的观察妇康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宫腔粘连模型宫腔组织形态学及对宫内膜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妇康口服液预防宫腔粘连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健康雌性未交配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妇康口服液高剂量组(Hfuk,n=10),妇康口服液中剂量组(Mfuk,n=10),妇康口服液低剂量组(Lfuk,n=10),空白对照组(Bcon,n=10),模型对照组(Mcon,n=10)。Hfuk、Mfuk、Lfuk和Mcon组制作宫腔粘连模型;Hfuk、Mfuk及Lfuk组于造模术后第1d开始分别灌胃给予妇康口服液4mL/d、2mL/d、1mL/d,Bcon和Mcon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2mL/d,10d后断颈处死所有大鼠。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宫腔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宫内膜TGF-β1、PAI-1及MMP-9的表达。结果光镜下,Bcon组子宫腔及子宫壁组织结构清晰;Mcon组宫腔组织结构消失;Hfuk、Mfuk、Lfuk组各层结构基本保持正常排列,并随着妇康口服液剂量的增加,宫腔内形态表现越好。Hfuk、Mfuk、Lfuk组的TGF-β1、PAI-1蛋白表达少于Mcon组(P<0.001),而MMP-9蛋白表达高于Mcon组(P<0.001)。结论妇康口服液能预防大鼠发生宫腔粘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宫内膜组织TGF-β1、PAI-1和MMP-9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ECM)的生成与降解,从而发挥其预防作用。
胡莎李亚孟维杰谭世桥
关键词:宫腔粘连转化生长因子-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基质金属蛋白酶-9
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44
2014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治疗后的自然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单纯腹腔镜手术组127例(A组),腹腔镜联合GnRH—α组129例(B组),术后电话随访12~28个月,对两组患者术后试孕6个月、12个月的累计自然妊娠率及自然流产、宫外孕、早产、足月活产率等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患者229例。A、B两组患者术后试孕12个月的累积妊娠率分别是52.7oA(58/110)与69.7%(83/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之间自然流产率、宫外孕率、早产率、足月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联合GnRH—α治疗较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的妊娠率有更好的效果。
孟维杰胡莎李亚谭世桥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不孕
胎儿颈部透明层增厚在早孕期筛查染色体核型异常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胎儿颈部透明层厚度(NT)增加在早孕期筛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查发现胎儿NT增厚(≥3.0mm)并行羊水穿刺的84例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研究胎儿NT增厚程度与染色体核型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84例NT增厚胎儿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为21.43%,其中孕妇年龄23~<35岁55例,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14.55%,年龄35~45岁29例,孕妇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异常率34.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NT在3.0~<3.5mm范围内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14.71%,NT≥3.5mm的50例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26%,两组胎儿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正常胎儿NT在3.0~<3.5mm范围内健康新生儿出生率为82.75%(24/29),在NT≥3.5mm范围内健康新生儿出生率为75.67%(28/3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年龄大于35岁、胎儿NT≥3.5mm的病例,应重点进行羊水细胞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指导妊娠结局。
胡莎宋清芸刘洪倩杨太珠
关键词: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