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秉诚

作品数:63 被引量:394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电子电信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9篇手术
  • 17篇肿瘤
  • 17篇外科
  • 14篇外科手术
  • 12篇外伤
  • 10篇入路
  • 10篇颅内
  • 10篇脑外伤
  • 9篇血管
  • 9篇切除
  • 8篇重型
  • 8篇颅脑
  • 7篇脑损伤
  • 6篇蛋白
  • 6篇血管造影
  • 6篇造影
  • 6篇外伤后
  • 6篇脑血
  • 6篇脑血管
  • 5篇动脉瘤

机构

  • 59篇上海交通大学...
  • 7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3篇胡秉诚
  • 44篇沈建康
  • 35篇李国文
  • 28篇赵卫国
  • 17篇成侃
  • 15篇胡锦清
  • 10篇李宁
  • 9篇占世坤
  • 9篇王健
  • 8篇林东
  • 8篇濮春华
  • 5篇李云峰
  • 5篇尤晨
  • 4篇王懿
  • 4篇孙青芳
  • 4篇张仲伟
  • 4篇刘承基
  • 3篇蔡瑜
  • 3篇凌华威
  • 3篇史继新

传媒

  • 9篇上海第二医科...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上海医学
  • 4篇老年医学与保...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激光生物学报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微侵袭神经外...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5篇2002
  • 6篇2001
  • 10篇2000
  • 6篇1999
  • 4篇1998
  • 10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8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扩大的前颅底入路切除鼻、蝶、斜坡肿瘤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颅底中线部位侵袭鼻、蝶、斜坡的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时,遗留的颅底缺损修复十分困难。改良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方法可以克服这些困难。方法:扩大的前颅底入路是在双额瓣开颅的基础上,再做一个双侧眶顶和额窦的游离骨瓣,以扩大显露。我科自1993年10月至1995年3月采用该方法对10例鼻、蝶、斜坡肿瘤进行根治性切除,取得良好效果。其中男5例,女5例,平均年龄50(34~63)岁。组织学诊断为脊索瘤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2例,垂体瘤1例,脑膜瘤1例,巨细胞瘤1例,鳞癌1例。肿瘤侵入副鼻窦8例、斜坡6例、眶内1例、颅内鞍上或前、中颅窝7例。结果:获肿瘤全切除者7例,近全切除者3例,无手术死亡和严重手术并发症,颅底缺损的修复也无困难。结论:我们采用扩大的前颅底入路的初步手术结果是令人满意的,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①显露良好,不必过高抬起额叶底面即可增加术者在矢状面上的视角30°。②可显露和直视下切除的肿瘤范围广。③颅底重建可靠,基本上可避免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沈建康胡秉诚李国文赵卫国
关键词:颅底手术前颅窝
小脑脑桥角型颅内脊索瘤1例
1997年
小脑脑桥角型颅内脊索瘤1例黄录茂胡秉诚*李国文*李云峰*(安徽省巢湖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巢湖23800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25)颅内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斜坡及鞍区,而发生于小脑脑桥角区罕见,至今国...
黄录茂黄录茂胡秉诚李云峰
关键词:小脑肿瘤颅内脊索瘤病例报告
经单侧鼻前庭—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被引量:12
1996年
采用右侧鼻前庭、鼻小柱人字形切口,对20例垂体腺瘤行经单侧鼻前庭—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手术,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术式较经唇下蝶窦入路缩短手术路径约1cm,减少组织创伤和出血,避免唇龈麻木萎缩,面部基本不留手术痕迹。该入路不仅适合于高龄及鼻腔较大的患者,且Cushings病等较小鼻孔患者亦能很好适应。
赵卫国张天锡沈建康胡秉诚
关键词:垂体肿瘤腺瘤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和治疗——(附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收集63例颅内蛛网膜囊肿,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方法;该囊肿症状多样,CT和MRI有特征性表现,手术以囊壁大部分切除+脑室脑池沟通术为主。结果:手术51例,症状明显改善47例;余12例无特殊治疗,临床观察随访无特殊变化。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症状隐匿,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手术中应充分建立囊腔和脑池之间的交通。
孙青芳沈建康胡秉诚赵卫国李国文张天锡
关键词:颅内蛛网膜囊肿脑池手术CT脑室MRI检查
三维CT血管造影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治中的初步应用经验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评估三维CT血管造影 (3D CTA)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及术前评估中的应用。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2 5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 3D CTA检查 ,并同期行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比较两种检查的结果。结果  3D CTA显示了 2 4例动静脉畸形 ,3D CTA在显示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的三维构造以及空间关系上优于DSA ,并能显示三者与颅骨的关系。 3D CTA虽未能发现 1例小型小脑动静脉畸形 ,但其显示了一个位于小脑后下动脉 (PICA)远端的供血动脉动脉瘤 ,并确定了出血系动脉瘤而非动静脉畸形。 3D CTA可以模拟手术入路时可观察到的血管构造 ,有助于正确判断动静脉畸形的各种成分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结论  3D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及其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尤其适合于大型脑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以及颅内巨大血肿怀疑系动静脉畸形破裂者。它与DSA可互补 ,但尚无法取代DSA。
胡锦清沈建康凌华威赵卫国林东胡秉诚李国文孙青芳张仲伟
关键词:三维CT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
李国文尤晨占世坤胡秉诚沈建康濮春华胡锦清
关键词:颅脑损伤内皮素一氧化氮脑水肿
S-100B蛋白评估重型脑损伤预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研究重型脑损伤后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变化 ,以期为重型脑损伤后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监测及预后评估提供直观的定量手段。 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4 0例重型脑损伤住院患者伤后 12h~ 4d进行连续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检测 ,并结合临床表现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本组 4 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 12h血清S- 10 0B蛋白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不同严重程度组之间S - 10 0B蛋白浓度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以伤后 12h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 2 .0 0 μg/L为标准评估预后 ,其特异度为91% ,敏感度 72 % ,相对危险度 4 .33。本组 4 0例重型脑损伤患者伤后S - 10 0B蛋白浓度虽均呈下降趋势 ,但仍高于正常值 ,且预后恶劣组伤后各天S - 10 0B蛋白浓度均持续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 ,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重型脑损伤后血清S - 10 0B蛋白浓度变化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脑损害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救治效果及病情转归的判断提供了有效手段。
李宁沈建康徐福林王建清赵卫国胡秉诚
关键词:S-100B蛋白重型脑损伤影像学
经颅底入路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
1997年
沈建康胡秉诚李国文赵卫国成侃王健濮春华
关键词:颅内肿瘤动脉瘤外科手术
颅内肿瘤组织中纤维结合蛋白的初步分析
1994年
近来,我们连续收治了21例脑瘤患者,逐一进行了血浆,肿瘤组织、肿瘤周围脑组织FN含量测定。由于患者脑瘤病变性质,病灶切除程度不一,因此FN含量结果也各有差异。尽管如此,它们还是具有共同的特性,即病灶切除后血浆FN含量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并发颅内感染或其他部位感染时血浆FN可以下降,待感染控制后可恢复正常范围。我们观察到肿瘤组织、肿瘤周围组织FN含量较低,但似乎恶性病变比良性病变常见、血浆中FN含量与肿瘤性质无关,与肿瘤切除多少有关,动态观察血浆FN含量,FN含量继续下降,提示肿瘤复发可能性。
李国文胡秉诚王健
关键词:纤维结合蛋白肿瘤组织脑组织
CT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评估CT血管造影(CTA)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60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CTA检查,包括颅内动脉瘤31例、脑血管畸形15例、脑缺血性疾病4例和自发性颅内出血10例。除7例外其余患者同期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与CTA结果对照。结果52例CTA的结果与DSA相符。1例多发性动脉瘤,CTA漏检1个动脉瘤。7例本行DSA的患者,其CTA结果被手术或临床证实。CTA在描绘脑血管三维结构以及毗邻骨结构上优于DSA结去CTA是脑血管病诊断的一种简单,快速,非侵袭和可靠的方法。它特别适合于手术计划制定,术中定位以及长期系列随访。
王健胡锦清胡秉诚沈建康赵卫国张仲伟凌华威丁晓毅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CT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