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君
- 作品数:23 被引量:60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17对于萎缩性胃炎诊断及胃癌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AG)是重要的胃癌前病变,临床对于AG及胃癌的确诊须依赖胃镜及组织学检查,但上述检测手段为有创性操作且费用相对较高,我国是人口大国,此方法不适用于AG及胃癌的大规模筛查。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就诊时已处于病变中晚期。因此,我们需要简单、经济,且能在门诊常规开展的筛查手段,以求做到对AG及胃癌的早发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是反映胃黏膜状态和功能的重要指标,大量研究证实上述三者的检测是诊断AG及评估胃癌风险的重要依据。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AG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其通过干预上述胃黏膜相关指标可有效改善胃黏膜炎症,促进胃黏膜修复,阻止或逆转胃癌前病变。文章旨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阐明三者在协助诊断AG及胃癌风险评估中的有效性。
- 马玉秀肖君
- 关键词:胃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幽门螺杆菌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是否追治疗对早期胃癌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后是否需要追加治疗,如手术或化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7年因早期胃癌于我院住院接受ESD治疗及手术或化疗的70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46.4月。53例单纯接受ESD治疗者为对照组,17例ESD术后追加手术或化疗者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反酸、腹痛、腹胀、恶心、呕吐、早饱、嗳气及便秘等)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生存率及复发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是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结论ESD是治疗早期胃癌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 陆友祝余超孙玉立肖君韩树堂
- 关键词:早期胃癌手术化疗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探析结直肠息肉癌变中西医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的相关性。方法:采集结直肠息肉确诊患者的住院病历1428份,制定相应信息表,建立中医证型与影响因素数据库,对结直肠息肉疾病进展中结直肠腺瘤病变和结直肠癌变与各影响因素及中医证型之间的关联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胆囊疾病或胆囊切除史、结直肠息肉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危险因素(P<0.05,r>1),胃炎病史、结直肠炎病史、结直肠息肉病史、心脑血管病家族史为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保护因素(P<0.05,r<1);中医证型对结直肠息肉腺瘤病变的影响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脾虚湿盛证、湿热蕴肠证、气滞血瘀证、脾胃虚弱证;对结直肠息肉癌变影响强度最大的中医证型为气滞血瘀证。结论:结直肠息肉癌变进程与年龄、胆囊疾病史及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等多种影响因素具有相关性,且特定的中医证型与不同病理阶段存在相关性。
- 陈婷婷肖君史丽萍周青程海波
-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癌变LOGISTIC回归脾虚湿盛证气滞血瘀证
- 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内镜治疗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回盲部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特点及内镜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回盲部LST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内镜治疗,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最大径、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病灶分型,并分析病灶分型与病理分型的关系、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1,患者年龄主要为50~79岁;病灶最大径<20mm的患者占比最大;病理分型为管状腺瘤的患者占比最大,其次为绒毛状管状腺瘤;手术方式以ESD为主;病灶分型以扁平隆起型为主,其次为结节混合型。扁平隆起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管状腺瘤,结节混合型病灶的病理类型多为绒毛状管状腺瘤,假凹陷型病灶数量较少;行EPMR治疗的患者复发率高于行ESD、EMR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回盲部LST好发于男性、中老年人群;病灶最大径多小于20mm;不同病灶分型的病理分型存在差异;应对锯齿状腺瘤加以重视,减少漏诊;ESD对病变的完整切除率高,可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 张婷肖君张其德韩树堂
- 关键词:侧向发育型肿瘤回盲部
- 食管记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贲门狭窄及胸内食道胃吻合口瘘36例
- 目的评价食管记忆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和瘘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方法总结了36例食管贲门狭窄及残胃-胸腔瘘食管记忆金属内支架置入病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6例,年龄39岁~90岁,平均年龄68.25...
- 肖君韩树堂周晓白张其德张以洋胡余关黄海燕
- 关键词:金属内支架食管贲门狭窄
- 文献传递
- NOD2/CARD15基因突变与中国人克罗恩病相关性研究
- 背景NOD2/CARD15基因是人类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第一个易感基因,既往研究发现P268S可能与中国人CD发病及临床特征相关。目的本研究旨在证实P268S与中国人CD发病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
- 张以洋韩树堂史伟张小琴张其德肖君周玉宏
- 关键词:克罗恩病NOD2/CARD15基因
- 文献传递
-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防治思路
- 2024年
- 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但目前面临术后复发率高的治疗窘境。基于玄府理论及各医家共识,认为脾胃虚弱是结直肠腺瘤发生之根本,并导致玄府郁闭,针刀祛其病灶后玄府未得开通是引起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重要病理变化,开通玄府是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的基本原则。根据导致玄府郁闭的病因病机的不同,以补虚开玄、解表开玄、清火开玄、理气开玄、活血开玄等为不同侧重点进行治疗,以期为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提供临床新思路。
- 王瑶高翔肖君
-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术后复发玄府理论开通玄府
- 内镜切除术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胃多发息肉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研究内镜切除术联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胃多发息肉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胃多发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内镜下切除术和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治疗组结合疏肝和胃汤内服,疗程1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R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切除术结合疏肝和胃汤治疗胃多发息肉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
- 陈晶肖君张小琴韩树堂
-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疏肝和胃汤
- 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患者病变组织标本,利用HE染色、免疫组化、基因重排及原位杂交等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分析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下见胃窦和胃体多发性孤立或融合息肉样丘状隆起,表面光滑。送检胃窦及胃体ESD标本光镜下见黏膜固有层弥漫致密的淋巴细胞浸润,局部浸润到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形态小到中等大,形态单一,细胞核轻度异型;免疫组化示CD2、CD3、CD5、CD7、CD8、TIA(+),CD4、Gr B、CD56(-),Ki-67约5%(+);原位杂交EBER(-);基因重排检出T淋巴细胞受体TCR基因发生克隆性基因重排。肠镜检查肠道黏膜未见特殊。结合复习相关文献,诊断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对症治疗并随访9个月,患者身体状况良好。结论胃肠道惰性T细胞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具有惰性临床过程,正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申龙树肖君王耀辉王洁高丽丽章宜芬
- 关键词:基因重排原位杂交外周T细胞淋巴瘤
-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在2015年4月与2017年4月期间开展研究,期间总共选取120例五特殊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120例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方案,实验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取内镜治疗。借助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止血、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与80.00%,数据差异较大,对比结果显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实验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存在明显优势,数据差异突出。结论: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普及。
- 姜旭肖君
- 关键词:内镜止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