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亮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研究生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滞育
  • 3篇历期
  • 3篇发育历期
  • 3篇繁殖
  • 2篇亚洲玉米螟
  • 2篇玉米
  • 2篇玉米螟
  • 2篇生活史
  • 2篇温度
  • 2篇昆虫
  • 2篇光周期
  • 1篇新型装置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叶甲
  • 1篇夜蛾
  • 1篇蛹重
  • 1篇幼虫
  • 1篇羽化
  • 1篇羽化节律
  • 1篇玉米螟幼虫

机构

  • 8篇江西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肖亮
  • 8篇薛芳森
  • 6篇傅淑
  • 5篇何海敏
  • 2篇肖海军
  • 2篇杨慧中
  • 1篇陈超

传媒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物灾害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西植保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昌地区灰飞虱的生活史、繁殖和越冬生物学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为了探明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在南昌地区的生物学特性, 本研究在实验室和自然条件下系统调查了该虫的年生活史, 温度对其生长发育、 繁殖、 性比及翅型分化的影响, 及其越冬生物学。结果表明, 灰飞虱在南昌一年发生4-7代。在18-32℃, 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若虫的发育历期在18-28℃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 但若虫的发育历期在30和32℃时显著长于28℃的发育历期(P=0.000﹤0.05)。越冬个体的若虫期为143-187 d。卵和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17℃和7.51℃。在室外, 7月中旬高温下孵化的第4代若虫的发育历期也明显延长, 显示了高温诱导的夏季休眠现象。在18-28℃, 产卵前期随温度升高而逐渐缩短, 当温度上升到30℃时, 其产卵前期比26和28℃下有所延长。产卵期在22℃最长, 30℃下最短。成虫在20-24℃下的寿命最长。在28℃下, 平均每雌产若虫量最大。不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 雌雄比均接近1∶1。在18-32℃, 羽化的成虫均以长翅型占绝对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越冬代和第6代羽化的成虫以短翅型占优势, 其他各代仍以长翅型占优势。在自然条件下, 9月中旬孵化的若虫就有少量个体滞育越冬, 10月中旬后孵化的若虫全部进入越冬。越冬若虫的龄期为1-5龄。本研究为该虫发生的预测及有效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王柳风傅淑肖亮陈超薛芳森
关键词:灰飞虱年生活史发育历期繁殖翅型
温度和光周期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测试了不同温度(22℃、25℃、28℃)和不同光周期(LD11:13,LD12:12,...,LD15:9)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甜菜夜蛾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有显著影响(P=0.000)。随着温度升高,每雌产卵量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每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P=0.004);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雌虫寿命有显著影响(P=0.001);雄虫寿命也呈下降趋势,但温度对雄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P=0.289)。在22℃、25℃、28℃条件下,在所有的光周期下,甜菜夜蛾滞育率都为0,没有光周期反应。在22℃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2,P=0.011),蛹重没有显著差异(P=0.171);在25℃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无显著差异(P=0.973,P=0.069,P=0.862);在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没有显著差异(P=0.207),蛹期、蛹重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6)。
何海敏杨慧中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甜菜夜蛾温度发育历期繁殖
昆虫滞育虫态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
2013年
昆虫属变温动物,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许多昆虫利用滞育特性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对昆虫滞育及感应光周期的敏感阶段进行描述,拟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昆虫滞育期及感应光周期敏感阶段昆虫生物学特性。
肖亮傅淑薛芳森
关键词:昆虫滞育光周期
亚洲玉米螟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明亚洲玉米螟不同地理种群性体型二型性及幼虫发育历期与蛹重的关系。【方法】在26℃,L︰D=16︰8条件下,详细记录了来自热带地区的海南省三亚种群,来自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省广州和江西省永修种群,及来自温带地区的河北廊坊种群的雌雄幼虫发育历期、蛹重、成虫重,并计算幼虫发育速率。【结果】不同地理种群的雌性个体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三亚种群雌雄个体的发育历期没有差异,但雌性的生长速率显著大于雄性个体;广州种群、永修种群及廊坊种群,雌雄的生长速率没有差异,但雌性幼虫的发育历期显著长于雄性幼虫。各地理种群蛹重随幼虫发育历期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亚洲玉米螟存在明显的性体型二型性,雌雄个体发育历期和生长速率存在地理差异。
肖亮傅淑何海敏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发育历期生长速率
昆虫滞育反应的种内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昆虫滞育反应的种内差异包括品系差异和个体差异。品系差异是昆虫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结果,主要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随着纬度的升高,冬季滞育的滞育率也升高,诱导其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也随之延长。个体差异表现在进入滞育趋势、滞育强度和滞育后发育的性别差异。
杨慧中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昆虫滞育性别差异
绿缘扁角叶甲生活史、交配及繁殖的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明绿缘扁角叶甲Platycorynus parryi Baly年生活史、交配及繁殖情况。【方法】越冬代成虫在室内自然条件下连续繁殖,及在不同温度下,详细观察记录了成虫的交配、繁殖力和寿命。【结果】绿缘扁角叶甲是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在3~5 cm深的土层中越冬,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于次年4月中旬开始陆续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自然条件下各虫态发育历期:卵期(11.81±0.17)d,幼虫期300~330 d,蛹期(13.62±0.13)d,成虫寿命(47.99±0.65)d。成虫羽化3~4 d后开始交配,日平均交配(3.55±0.11)次,交配持续时间最短5 min,最长可达140 min,平均交配持续时间(28.11±0.89)min,日龄大的成虫交配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日龄小的成虫;相邻两次交配之间的间隔时间最短3 min,最长426 min,平均交配间隔时间(74.75±3.19)min,日龄大的成虫交配间隔时间显著短于日龄小的成虫。交配后2~3 d开始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69粒。在22、25和28℃条件下,温度对雌虫寿命具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显著缩短,而雄虫寿命和每雌产卵量却差异不显著。【结论】绿缘扁角叶甲在江西南昌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成虫日龄对其交配行为有显著影响,温度对该虫的繁殖力无显著影响。
何海敏肖亮傅淑薛芳森
关键词:生活史交配繁殖
光周期和温度对条纹小斑蛾羽化和交配节律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明条纹小斑蛾Thyrassia penangae(Moor)羽化及交配行为的发生规律,在实验室不同光周期和温度条件及自然条件下详细调查了该虫的羽化和交配节律。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成虫羽化高峰期出现在上午07:00—08:00。在25、28和30℃恒温条件下,羽化高峰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提前,分别出现在上午08:00—09:00,07:00—08:00和06:00—07:00;成虫羽化时间基本不受光周期的影响。在自然条件下,成虫越冬代至第3代出现的交配时间随季节日长的延长而推迟,交配高峰期分别为15:00—17:00,16:00—18:00,17:00—19:00和18:00—20:00。在25、28、30℃恒温条件下,交配时间随日长的延长而推迟,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在日长11 h时为16:00—17:00,日长13 h时为17:00—18:00,日长15 h时为19:00—20:00;交配时间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何海敏肖亮傅淑肖海军薛芳森
关键词:羽化节律光周期温度
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被引量:3
2015年
研制了一种适宜亚洲玉米螟幼虫滞育解除的新型装置,装置由托盘、带孔泡沫板、透明圆柱管和脱脂棉4个部件组成。其方法是,将泡沫板置于盛有少量水分的托盘上、将装有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两端塞有脱脂棉的透明圆柱管插入泡沫板小孔内,然后将整个托盘置于诱导发育的条件下,观察滞育幼虫的化蛹情况。该方法模拟了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解除的外环境,满足了滞育幼虫解除对水分的需求。该方法用于广东惠州(简称HZ)、江西永修(YX)、安微合肥(HF)、山东泰安(TA)、河北廊坊(LF)和辽宁沈阳(SY)6个不同地理种群亚洲玉米螟的滞育解除试验,滞育幼虫在光周期L∶D=18∶6和25℃下及在春季自然条件下化蛹成功率都在85%以上。本方法操作简便,还可直接用于亚洲玉米螟的越冬代幼虫化蛹进度的观察及成虫发生期的预测预报。
傅淑何海敏肖海军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滞育解除新型装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