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正副

作品数:20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经济管理
  • 13篇社会学
  • 5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学

主题

  • 10篇布依族
  • 9篇文化
  • 7篇传承
  • 6篇文化传承
  • 5篇文字
  • 5篇民族
  • 4篇民族文化
  • 4篇民族文化传承
  • 3篇调适
  • 3篇人类学
  • 3篇民族志
  • 2篇信仰
  • 2篇信仰世界
  • 2篇学科
  • 2篇演进
  • 2篇仪式
  • 2篇视域
  • 2篇谱系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12篇贵州大学
  • 6篇厦门大学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贵州省委党校

作者

  • 20篇罗正副
  • 2篇王代莉
  • 1篇蒋英

传媒

  • 4篇贵州大学学报...
  • 2篇世界民族
  • 2篇贵州文史丛刊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贵州民族学院...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共贵州省委...
  • 1篇教育文化论坛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仪式展演与实践记忆——以一个布依族村寨的“送宁”仪式为例被引量:18
2008年
铜鼓是布依族的神器礼器。布依族送、迎铜鼓的"送宁"仪式,在具体实践展演过程中,产生重大的社会—文化作用:一方面使民族文化在实践记忆中得以唤醒重现和传播继承,另一方面增强了族群的社会记忆和自我认同。实践记忆的情境性和在场性特点,在民族文化的保存再现和传承播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罗正副王代莉
关键词:布依族
“民族文献”再思考被引量:8
2007年
民族文献应以中国传统文献观丰富的理论为基石,以国家标准局对文献概念定义作准绳,以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实存状况为核心,结合民族学学科的具体特点,对民族"文"和"献"作区分又联系的诠释;民族文献是反映民族知识文化的一切载体。它以民族文化、知识、信息为内容,既包括文字文本,也涵盖非文字承载的实物图符、乡贤达能等。其特点主要是口头语言与文字书写互转,文物典章与贤才达能共存,历时性与现时性同在。
罗正副
关键词:民族文献
地方文献整理的最新成果——读《黔南丛书》点校本被引量:1
2009年
罗正副
关键词:点校本主编字数
神人体系与祭祖信仰——《苗族古歌》的信仰世界解读
2011年
《苗族古歌》是一部集中反映苗族神人体系宇宙观和祭祖信仰的典籍。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苗族信仰的根基是神人体系的确立;信仰的要件在于金银的生命历程,即人格化和神格化;信仰的世界体现为祭祖。
罗正副
关键词:《苗族古歌》信仰祭祖
仪式的谱系与解释——读《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
2011年
人类学对仪式的研究,可以说从学科建立伊始相伴相随至今。几乎每位人类学家都关注仪式,因为它与人类的关系是如此的密切以至于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仪式之中,当然对仪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在理论和民族志实践上多有创获的就更不乏其人。作为一个学科长期关注的话题,
罗正副
关键词:人类学家仪式谱系学科建立民族志
任可澄及其《黔南丛书》被引量:1
2004年
任可澄 (1 878— 1 94 5 )在探新学 ,入政界的同时 ,仍不忘整理国故。由他主持编印的《黔南丛书》 ,前后费时二十余年 ,内容涵括经史子集 ,是贵州地方文献的集大成者 ,不仅为保存乡邦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且至今仍有积极借鉴作用。
罗正副
关键词:任可澄学术价值
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探析被引量:5
2012年
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口头语言、实践记忆、实物图符、文字借用、传媒介质、网络空间等形式,各种传承方式彼此之间交叉互渗,盘根错节,共同呈现和统一于文化"一体"之中。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或社会技术条件下存在着自我内在的调适机制,并随人类文化的发展永无完结地向前演进。
罗正副
关键词:调适演进文化传承
实践记忆论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首先通过对中西实践、记忆知识谱系的梳理及田野经验的考察,界定实践记忆是指人们在日常交往、生活、行为或仪式实践活动中,耳闻目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习得的文化记忆;然后爬梳个人记忆、历史记忆、社会或集体记忆、"体化实践"等记忆概念和理论关系,在厘清实践记忆来龙去脉的同时,也对以往的记忆理论做出反思;最后强调实践记忆的情境性或在场性特点,对知识活动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从而阐明实践记忆立足现在、重构过去和开启未来的时间线性与多元复合特点。
罗正副
关键词:知识谱系情境性
文化采借转换、涵化整合与草根力量——汉族与布依族神牌的比较人类学探析被引量:4
2008年
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总要产生彼此的采借转换、涵化整合之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草根性力量又往往保存着各自深层的文化特性,使每种文化呈显出不同于他文化的价值体系和意义系统。汉族"天地君亲师"神牌反映了中国大传统文化的特征,布依族采借之后,转换为自己深层文化价值和社会结构的祖先崇拜的陈述。这两种文化在涵化整合的同时,都体现了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间的采借转化,涵化整合与草根力量的关系,正是人类文化纷纭多姿、精彩丰富的根源之一。
罗正副
关键词:汉族布依族草根力量
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以布依族为个案的研究
在人类众多民族中,系统地创制出自己文字的少,无文字的民族占多数。我们将人类分为有文字民族和无文字民族,只是强调民族有无文字的区别,就二者的文化传承而言,除了有无文字记载的不同以外,还有许多相同的传承方式。 (一...
罗正副
关键词:文化传承布依族文化人类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