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卫
- 作品数:39 被引量:11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黏蛋白2和细胞角蛋白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皮损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黏蛋白2(MUC2)和细胞角蛋白20(CK20)在乳房外佩吉特病(EMPD)中的表达情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生物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24例EMPD及10名美容切除术后正常组织上MUC2与CK20的表达。结果 24例EMPD常规苏木素-伊红(HE)染色显示:11例为原位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局限在上皮内;13例为浸润性佩吉特病:Paget细胞穿破基底膜浸润到真皮及皮下脂肪。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中等强度阳性1例,弱阳性5例,阴性5例;13例浸润性EMPD细胞质中CK20表达强阳性9例,阳性4例;10例正常皮肤细胞质中CK20表达4例弱阳性,6例阴性。11例原位性EMPD细胞质中MUC2表达阳性1例,弱阳性7例,阴性3例;13例浸润性EMPD中MUC2表达强阳性13例;10例正常皮肤中MUC2表达6例弱阳性,4例阴性。浸润性EMPD中MUC2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P<0.05),原位性EMPD中CK20与MUC2之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UC2在浸润性EMPD中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高于CK20的阳性表达,MUC2可能是EMPD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因子,可能在EMPD的侵袭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EMPD中联合检测MUC2和CK20,有助于对EMPD做出更为明确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
- 梁丽丽秦小卫张志新
- 关键词:黏蛋白角蛋白
- 双侧带状疱疹一例被引量:2
- 2005年
- 患者男,28岁.因感冒后自觉背部针刺样疼痛3 d,前胸、后背相继出现疱疹来院就诊.平素抵抗力差,常患感冒及口腔溃疡.有腹泻病史.曾有静脉吸毒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及非婚性接触史.体检:一般情况尚可,各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
- 秦小卫史维平
- 关键词:双侧带状疱疹下腹部疼痛腰背部疼痛皮肤红斑中医治疗
- 全身泛发性黄色丘疹8个月被引量:3
- 2010年
- 患者男,46岁。8个月前从膝关节伸侧开始出现黄红色皮疹,逐渐增多,成批发生,扩展至躯干、四肢、臀部,皮疹无明显自觉症状。有糖尿病史3年,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不好。喜好肉类食品,基本不饮酒。体检:一般情况可,肥胖体形,身高174cm,体质量85kg。皮肤科检查:躯干、臀部、四肢泛发丘疹,中央呈淡黄色,周围绕以红晕,约小米至高粱米大小,3~8个左右聚集排列,形似花瓣状,触之质韧,无压疼(图IA、B)。取皮损病理检查(图2)。
- 陈丽芳秦小卫赵鹏陈小敏郝树媛史维平刘金华
- 关键词:泛发性丘疹黄色全身红色皮疹皮肤科检查
- 全身泛发性黄色丘疹8个月——发疹性黄瘤病1例
- 2010年
- 诊断:发疹性黄瘤病(eruptive xanthoma)。
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56.8IU/L(正常值〈45U/L。以下同),谷丙转氨酶55.6IU/L(〈45U/L)。空腹血糖15.12mmol/L(〈6.9mmol/L)。总胆同醇13.24mmol/L(3.5—5.2mmol/L),甘油三酯22.29mmol/L(0.4~1.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28mmol/L(0.8-1.8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6.49mmol/L(2.3-3.9mmol/L)。腹部B超:脂肪肝。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中、上部有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散在或群集泡沫状黄瘤细胞。
- 陈丽芳秦小卫赵鹏陈小敏郝树媛史维平刘金华
- 关键词:黄瘤病发疹性
- 足部真菌感染患者988例调查分析被引量:3
- 2004年
- 史维平陈丽芳刘金华单立真王子仲秦小卫高影陈小敏郝树媛
- 关键词:足部真菌感染足部疾病皮肤病学
- 黑头粉刺痣1例被引量:2
- 2009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主因右侧胸部、腹部、右下肢泛发密集的黑头粉刺样损害,无自觉症状10余年,于2006年2月8日就诊我院门诊。患者于幼年时发病,皮疹逐渐增多,发展至右侧胸部、腹部、下肢,由密集分布的丘疹组成,皮损可以挤出淡黄色半透明胶冻样物质,有时可反复发生脓疱、脓肿,愈合后遗留瘢痕,皮损无自觉症状,因影响美观而就诊。
- 秦小卫史维平
- 关键词:黑头粉刺痣
- 斑秃患者皮损处T淋巴细胞表型的研究及Fas的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研究斑秃患者皮损处浸润T淋巴细胞的表型及Fas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斑秃患者皮损处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Fas的表达。结果 CD4和CD8:活动期和稳定期斑秃患者皮损处无论是毛囊周围还是血管周围CD4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均明显多于CD8T淋巴细胞 (P <0 .0 5 ) ;斑秃活动期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与稳定期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Fas :与对照组相比较 ,斑秃患者皮损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Fas的表达例数较多 (P <0 .0 5 )。结论 斑秃患者皮损处浸润T淋巴细胞以CD4T细胞占优势 ;Fas在斑秃皮损处毛囊角质形成细胞异常表达。
- 陈丽芳史维平刘金华陈小敏秦小卫郝树媛郑杏改尚玉兰王宇芳
- 关键词:斑秃皮损CD8CD4
- 阿维A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6年
- 秦小卫史维平
-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阿维A酯疗效观察角化性皮肤病雷公藤多苷
- 白细胞介素18对斑秃患者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调控
- 2022年
- 目的观察斑秃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8(IL-18)变化,评估IL-18对NK细胞活性的调控。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就诊的67例斑秃患者和25例健康志愿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血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中NK细胞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IL-18水平。使用重组人IL-18刺激PBMC,建立PBMC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P815-Ab细胞共培养体系,检测NK细胞中CD107a表达细胞比例和CD16表达细胞荧光强度,评估NK细胞功能。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配对t检验。结果斑秃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8.12%±3.14%)低于对照组(10.78%±4.08%,t=3.33,P=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46.08%±15.21%)高于对照组(32.14%±10.45%,t=4.22,P<0.001),CD56^(-)CD16^(+)NK细胞比例(28.81%±8.65%)与对照组(27.09%±7.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P=0.383)。斑秃组血浆IL-18水平(112.0±23.72 pg/ml)高于对照组(99.34±15.15 pg/ml,t=2.48,P=0.015)。斑秃组NK细胞与721.221细胞、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后表达CD107a细胞比例(9.53%±1.70%、5.15%±1.35%、6.50%±1.64%)均高于对照组(5.00%±1.17%、4.40%±1.09%、5.13%±1.36%,均P<0.05)。P815-Ab细胞刺激后,斑秃组CD16阳性NK细胞荧光强度(151.10%±59.30%)低于对照组(221.90%±93.56%,t=4.31,P<0.001)。IL-18刺激后,与721.221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高于未刺激组(14.47%±2.67%、9.93%±1.94%,t=6.00,P<0.001);与K562细胞和P815-Ab细胞共培养的NK细胞CD107a表达比例与未刺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秃患者IL-18通过增加自然杀伤毒性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增强NK细胞活性。
- 赵鹏秦小卫秦俊霞梁丽丽张馨中高杰
- 关键词:斑秃白细胞介素18自然杀伤T细胞
- 银杏叶对银屑病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2
- 1998年
-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拮抗剂的研究对银屑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应用琼脂糖玻片法对20例银屑病患者外用血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反应进行了观察,发现银杏叶能抑制PAF引起的趋化反应,为银杏叶治疗银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 秦小卫郑茂荣牟贤龙孙君红
- 关键词:银屑病血小板活化因子银杏叶趋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