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静 作品数:39 被引量:54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通过多中心调查,前瞻性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5年1月1Et至2006年2月28日在ROP协作网内11家医院出生或收治的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纳入研究,按时进行ROP筛查,并记录完整的临床资料,调查ROP发病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82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完成ROP随访752例,123例发生ROP(16.4%)。ROP组出生时平均胎龄为(30.82±0.20)周,平均出生体重(1430±25)g,平均吸氧时间为(11.6±1.4)d;无ROP组出生时平均胎龄(32.56±0.09)周,平均出生体重(1636±10)g,平均吸氧时间为(4.4±0.3)d。单因素分析提示窒息[相对危险度(RR)=1.462]、吸氧时间〉5d(职=2.644)、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RR:1.880)、肺炎(RR=2.138)、贫血(RR=3.039)、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RR=2.325)和酸中毒(RR=1.507)与ROP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出生体重[比值比(OR)=0.998]、呼吸暂停(OR=1.653)和输血(OR=1.763)是ROP独立作用的因素(均P〈0.05)。结论在诸多因素中,窒息、吸氧、贫血、NRDS、酸中毒与ROP相关,出生体重、呼吸暂停、输血是ROP独立危险因素。 朱丽 石文静 张淑莲 虞乐萍 姚明珠 施婴婴 曾雪芹 王三南 陈冬梅 林振浪 阮芳箐 黄绮薇 钱燕 陈超关键词:视网膜病 早产儿 多中心研究 不同日龄新生小鼠视网膜血管对氧疗的敏感性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不同日龄新生小鼠对氧疗的敏感性,研究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4、7、9、11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各48只,分为高氧组和空气组,通过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和视网膜切片(HE染色),定性和定量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与各空气组相比,4、7、9日龄高氧组小鼠吸高氧5d,返回空气第5天时,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而11日龄高氧组小鼠在返回空气第5天未见新生血管形成。4、7、9、11日龄高氧组小鼠出氧箱第5天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分别为25.0±3.7、47.7±5.0、18.7±2.0、2.6±1.4个,4、7、9、11日龄空气组分别为0.7±1.1、1.2±1.2、0.8±1.0、1.6±1.0个,4、7、9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目明显增多,与相应的空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11日龄高氧组细胞核数无明显增多,与11日龄空气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视网膜血管的发育程度与新生血管形成有关,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成熟越易发生视网膜病变,而发育成熟的视网膜则不会发生视网膜病变。 王玉环 陈超 石文静关键词:视网膜病 新生血管 日龄 小鼠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对高氧诱导的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吸75%高氧5d后返回空气制备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小鼠模型。通过对模型组(n=26)和模型对照组(n=26)小鼠视网膜比较,观察吸氧对视网膜血管的影响。治疗组(n=112):采用不同剂量和注药次数给ROP小鼠右眼玻璃体内注入PEDF,左眼作为自身对照,在生后17d各组取材做视网膜铺片和切片,对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定量研究。结果ROP小鼠在生后第12天和14天右眼注入两次PEDF后,第17天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细胞核数,1μg组左右眼细胞核数分别是(39.43±3.28)个和(13.51±2.05)个(P=0.000);2μg组左右眼细胞核数分别是(48.40±6.24)个和(11.80±1.74)个(P=0.000)。血管形态和定量结果均显示眼内注射PEDF后新生血管形成明显减少。以2μg作为注射PEDF剂量,单次注药无效,二次和三次眼内注药有效果。结论玻璃体内注入PEDF能有效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同时不影响正常血管的发育,可能成为防治ROP有效的血管抑制因子。 张淑莲 石文静 陈超关键词:舍平类 视网膜新生血管化 新生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变化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基因表达谱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7日龄C57BL/6J新生小鼠暴露于75%的高氧5d后回到空气中,制成ROP动物模型,应用Trizol法抽提17日龄小鼠ROP模型及同时期对照组小鼠的视网膜总RNA,逆转录并用Cy3和Cy5标记,与小鼠Oligo表达谱芯片杂交,扫描后获取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差异分析、聚类分析和基因分类等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小鼠比较,视网膜病变小鼠有1347个基因呈差异表达。SOM聚类显示12类不同的表达差异变化模式,基因本体学分析显示变化的基因并不局限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发育相关基因及G蛋白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改变亦很明显(P<0.05)。结论ROP小鼠视网膜基因表达谱有较大改变,为今后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该病发病机制和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石文静 陈超 胡宝洋 龚红华 周国民关键词: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视网膜病 基因表达谱 小鼠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27 2004年 陈超 石文静关键词:婴儿 早产 视网膜病 不同胎龄新生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及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测定不同胎龄新生儿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ROP的关系。方法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人院新生儿184例,根据胎龄分为3组:〈32周早产儿组、32~36周早产儿组、足月儿组,各组根据是否吸氧再分为未吸氧和吸氧2个亚组;ROP组为出生体重〈2kg,且在眼科筛查中确诊为ROP的早产儿。各组新生儿分别在生后第1、3、5、7周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水平。结果未吸氧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随着日龄增加而下降,足月组血清VEGF水平较平稳。32—36周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ng/L)在第1、3周显著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224比247±123,P=0.000;393±220比247±177,P:0.022)。〈32周早产儿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1周稍高于早产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1)。32—36周早产儿组中,吸氧和未吸氧亚组血清VEGF水平(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周:324±148比522±224,P=0.000;第3周:264±106比393±220,P=0.005)。ROP组血清VEGF水平在第5周反常性升高,与〈32周早产儿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P组血清VEGF水平(ng/L)在纠正胎龄31周高于非ROP早产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5±154比347±161,P=0.047)。结论早产儿血清VEGF水平异常增高时,可能与ROP的发生有关。动态监测早产儿血清VEGF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ROP的发生。 杜鹃 陈超 石文静关键词:视网膜病 早产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早产儿视网膜病危险因素多中心研究及PEDF的治疗作用 目的:近年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发生率明显升高,因ROP致盲人数在增多,加强对ROP危险因素及防治研究非常迫切。本文主要进行以下3方面研究:(1)通过多中心合作研究,调查国内ROP 相关危险因素;(2)研究不同吸氧方式... 陈超 石文静 王玉环 张淑莲 朱丽文献传递 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吸氧是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高危因素之一,目前吸入氧浓度、吸氧方式等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关系仍有争议。该实验通过研究不同吸氧方式对新生鼠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影响,为早产儿临床合理用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日龄C57BL/6 J新生小鼠144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24只。实验组1:吸入氧浓度(F iO2)由30%逐渐升高至75%后突然中断吸氧;实验组2:F iO2由75%逐渐降低直至停氧;实验组3:吸75%高氧5天后骤然停氧;实验组4:吸75%高氧5天后逐渐降低F iO2直至停氧;实验组5:第1天吸75%高氧,第2天吸空气氧,交替进行,连续6 d;对照组:置于同实验条件下的空气中。实验组1,2,3,5和对照组分别于P12(生后第12天),P14,P17视网膜铺片(ADP酶染色法),实验组4于P14,P17,P22视网膜铺片,各组均在P17行视网膜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增生和发育情况。结果①视网膜铺片显示:对照组:P12见少量无灌注区,周边血管结构清晰,P14无灌注区消失,血管形态基本正常,P17血管形态全部正常。实验组1,3,5:P12视网膜中央部有大片无灌注区,血管收缩、闭塞,P14新生血管开始形成,P17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实验组4:P14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灌注区,有少量新生血管形成,P17无灌注区缩小,血管走行基本正常,深层血管有阻塞,P22血管发育基本正常。实验组2: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形态与对照组相似。②视网膜切片显示:实验组1,2,3,4,5小鼠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的数目分别为49.50±1.36,5.17±0.67,47.68±4.70,5.74±2.37,29.15±2.48个,对照组为1.22±0.20个。实验组1,3,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2,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吸氧方式对视网膜血管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吸入氧浓度波动较大、吸入高浓度氧后突然停氧可严重影响新生鼠视网膜血管的发育,产生类似早产儿视网膜病 王玉环 陈超 石文静 肖虹蕾 童蓓燕 周国民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吸氧方式 吸氧浓度 新生小鼠 重组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早产儿视网膜病(ROP)是世界范围内儿童致盲的重要原因,约占儿童致盲原因的6%-18%,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ROP的治疗还是采用激光光凝、冷冻术和玻璃体切除术吼术后还是可残留视野缺损、夜视力下降、虹膜萎缩、... 戴仪 王一雪 石文静 陈超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 文献传递 胎龄<28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9 2015年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常见疾病,目前早产儿PDA的自然发展过程仍未完全明确,PDA发生的有些高危因素仍存在争议,对PDA是否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以及何时进行药物、手术干预仍存在争议。尽管已经有相当多的证据证实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可能有害,但目前尚缺乏关闭导管治疗方案的远期益处或害处的相关证据。大多数临床试验旨在评估短期导管开放对患儿的影响。目前尚无评估动脉导管持续开放对早产儿死亡率及并发症影响的临床试验。近年来PDA治疗上最大的变化是减少对PDA的治疗。该文重点总结胎龄<28周早产儿PDA的治疗策略。 田方 石文静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