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俊 作品数:52 被引量:190 H指数:7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政治法律 更多>>
质谱筛选结直肠癌潜在血清标志物的研究 2018年 [目的]运用弱阳离子磁珠(MB-WCX)联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筛选结直肠癌的血清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健康对照(24名)、结直肠癌患者(24例)的血清标本。弱阳离子磁珠分离血清小分子蛋白,MALDI-TOF MS建立健康对照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表达谱。Clinprot Tools 2.0软件分析差异表达峰,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质谱(LC-ESI-MS/MS)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另收集结直肠癌及健康对照样本,ELISA法(各38例)验证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免疫组化(各40例)验证组织差异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蛋白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发现67个差异表达峰,10个有显著差异(P〈0.000001),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6个,低表达4个,其中m/z:4793.25及m/z:2663.45的差异表达峰经鉴定分别为组蛋白赖氨酸甲基转移酶(SETD7)和纤维蛋白原α前体亚型1(FGA)。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SETD7蛋白水平较健康对照升高(P=0.000),结直肠癌较癌旁组织中SETD7阳性细胞增多(P=0.003)。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SETD7基因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显著上调(P=0.008),且其表达水平与T分期有关(P=0.019)。[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质谱差异明显,SETD7有望成为新的结直肠癌血清标志物。 段宝军 白俊 张琰 陈红男 张荣 雷建园 封清 缪吉玉 张华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质谱 血清标志物 HER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乳腺癌的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2021年 乳腺癌是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约60多万人死于乳腺癌。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三种标记物的表达,临床上可将其分为Luminal A、Luminal B、HER2过表达和三阴性乳腺癌。大约15%~25%的乳腺癌为HER2阳性。当前HER2阳性的乳腺癌可以通过使用包含曲妥珠单抗在内的抗HER2靶向治疗,使患者生存期得到极大延长,但曲妥珠单抗耐药已经成为限制患者疗效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免疫治疗的飞速发展,以及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获得的突破性进展,其在实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一种新型抗肿瘤模式——HER2靶向CAR-T细胞的免疫治疗应运而生,并表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就HER2靶向CAR-T细胞在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HER2高表达乳腺癌提供一种新的免疫靶向治疗策略和思路。 孙阳 安改丽 段兰英 白俊关键词:乳腺癌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mCRC)耐药后复用治疗有效1例报道 被引量:5 2019年 结直肠癌是全球第3位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约20%~2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局部或远处转移,在疾病进程中,约40%~50%的患者出现转移,其中约80%~90%已丧失手术机会,5年生存率不足10%。西妥昔单抗作为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分子靶向药物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然而与传统化疗手段相似,西妥昔单抗的耐药不可避免。越来越多文献报道西妥昔单抗耐药相关机制,并且观察到部分患者耐药后复用治疗有效的现象,本文报道了我科室诊治的1例晚期结直肠癌西妥昔单抗治疗耐药后复用有效的病例,供临床治疗参考。 刘浩聪 雷雨 唐诗 王冠 白俊关键词:结直肠癌 西妥昔单抗 miR-145对人乳腺癌MCF-7/ADR细胞耐药逆转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miR-145对人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ADR阿霉素耐药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miR-145在乳腺癌细胞株MCF-7及MCF-7/ADR中的表达差异;脂质体转染法将构建好的miR-145 mimics,miR-145inhibitor成功转染进MCF-7/ADR细胞中,MTT法检测转染后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细胞对阿霉素诱导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抗凋亡蛋白Bcl-2、多药耐药基因MDR1表达蛋白P-gp的表达差异。结果:miR-145在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ADR中表达下降;上调miR-145可以增强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显著抑制MCF-7/ADR细胞增殖,并促进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显著抑制了耐药细胞中Bcl-2和P-gp的表达。结论:miR-145通过抑制Bcl-2和P-gp蛋白的表达来增加MCF-7/ADR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和凋亡。 安改丽 侯磊 李旭 白俊关键词:P-糖蛋白 Nrf2表达与顺铂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干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与顺铂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食管癌Eca-109细胞转染干扰质粒Nrf2-si RNA为干扰组,转染si-NC为阴性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为空白对照组,MTT法测定各组Eca-109细胞对顺铂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仪检测Eca-109细胞顺铂作用后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Eca-109细胞顺铂作用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干扰组Nrf2表达量为0.14±0.02,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0.61±0.07和0.57±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显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的IC_(50)分别为15.29、14.02和8.8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铂(10 mg/L)作用24 h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12±2.36)%、(17.04±2.21)%和(28.07±2.44)%,caspase-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72±0.03、0.73±0.05和1.02±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2表达降低增加了顺铂诱导Eca-109细胞凋亡的能力,可能作为食管癌顺铂化疗增敏的一个靶点。 侯磊 赵永丽 何莉 曹菲 白俊关键词:食管癌 顺铂 凋亡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胃癌与癌旁组织中差异基因的表达及验证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胃癌(gastric cancer,GC)与癌旁组织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寻找与G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的关键基因。方法: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筛选GC与癌旁组织间显著差异表达的基因,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行通路富集分析。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he cancer genome altlas,TCGA)中分析差异基因在GC中的表达及其与GC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最后在GC临床样本中验证。结果:在GEO中共筛选出1353个差异表达基因。对GC中显著高表达的31个基因进行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参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和蛋白消化与吸收。TCGA中分析显示此通路中的3个基因(COL1A1、COMP及THBS2)在GC中显著高表达,其中COL1A1高表达与GC的分期、预后不良显著相关。免疫组化结果证实COL1A1在GC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与GC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COL1A1在GC中显著高表达,其与GC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重要关系。 段宝军 王晓霏 高艺 白俊 普彦淞 靳荣辉 张蓉 路凯关键词:胃癌 生物信息学 COL1A1 COMP PBL联合LBL教学法在住培癌痛教学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癌痛规范化治疗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6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科第一病区及第二病区进行住培的学员105名,分为对照组、PBL组、联合组,每组35名。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PBL组采用PBL教学法;联合组培训开始前1周采用LBL教学法,剩下时间进行PBL教学。以标准化出科考试评价学员成绩,考试结束后以问卷形式评估教学满意程度。结果 PBL组出科成绩高于对照组,联合组出科成绩高于PBL组,对照组与PBL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对照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BL组与联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满意程度评价中,在理论知识理解、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癌痛认识、有助于解决以上问题、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方面联合组最高,PBL组次之,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住培癌痛规范化治疗教学中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教学效果好,具有明显优势。 王希方 白俊 岳青芳 雷雨 王海鹏 孙超 何莉 酉鹏华关键词:癌性疼痛 PBL LB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血清羧肽酶N1和半乳糖凝集素-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 探讨血清羧肽酶N1(CPN1)和半乳糖凝集素-1(Gal-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42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乳腺良性肿瘤组),以及同期40例女性体检健康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血清CPN1、Gal-1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CPN1、Gal-1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血清CPN1、Gal-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PN1、Gal-1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相比于乳腺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血清CPN1、Gal-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血清CPN1、Gal-1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是否为三阴性乳腺癌有关(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CPN1表达水平与Gal-1呈正相关(r=0.48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PN1、Gal-1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8(95%CI:0.490~0.923)、0.725(95%CI:0.458~0.982)及0.863(95%CI:0.688~0.963),血清CPN1、Gal-1联合检测诊断乳腺癌的效能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清CPN1、Gal-1表达水平升高,CPN1、Gal-1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张媛 白俊 曹菲 孙超 岳青芳关键词:乳腺癌 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治疗101例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共纳入101例营养不良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甲地孕酮组(n=53)口服MA 160mg,每日1次,肠内营养粉(ENP)联合甲地孕酮组(n=48)口服ENP55.8g,每日3次,MA 160mg每日1次,治疗时间12周。主要观察指标为体重指数、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食欲、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甲地孕酮组与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甲地孕酮组与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对体质指数及上臂中部周径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甲地孕酮组相比,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显著性改善ECOG评分、食欲、血清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P<0.05)。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肠内营养粉联合甲地孕酮组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恶性肿瘤相关营养不良的方法。 王玺 张琰 白俊 何莉 王希方 侯银银 雷雨 安改丽 侯磊 余敏 王维佳 段宝军关键词:恶性肿瘤 营养不良 甲地孕酮 HBsAg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HepG2.2.15特异性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5 2004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缺少一种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肝癌的有效免疫治疗手段。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为基础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为免疫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提供了新方法。本实验通过体外负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基因(HBsAg)的重组质粒转染DC,制备HBsAg-DC瘤苗,评价HBsAg-DC瘤苗体外诱导抗HepG2.2.15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反应。方法将已构建含HBsAg基因的重组质粒pCR3.1-S转染培养第5天的DC;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法鉴定转染基因表达;以MTT法测定DC诱导的抗HepG2.2.15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细胞表型鉴定结果显示诱导5天的DCCD1a、CD11c、CD86、CD80和HLA-DR表达量分别为55.0%、98.6%、86.1%、66.1%和88.9%;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法研究表明HBsAg基因能在转染的DC中表达;MTT法检测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不同效靶比,pCR3.1-S转染DC组均显示对HepG2.2.15肝癌细胞高效特异的杀伤活性,杀伤率分别为(52.3±2.8)%(E∶T为5∶1)、(64.6±2.4)%(10∶1)、(78.8±2.6)%(20∶1)、(82.1±2.4)%(40∶1),显著高于pCR3.1-DC组和DC组(P<0.05,n=4)。结论重组质粒转染的DC能够有效表达HBsAg;并在体外诱导出特异性CTL反应。 杨静悦 任军 白俊 刘都户 范黎 斯小明 腾增辉 杨文涛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T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