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轩

作品数:68 被引量:324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6篇静脉
  • 35篇血栓
  • 30篇静脉血
  • 30篇静脉血栓
  • 26篇腔静脉
  • 23篇血栓形成
  • 22篇深静脉
  • 22篇静脉血栓形成
  • 20篇深静脉血栓
  • 18篇静脉滤器
  • 17篇腔静脉滤器
  • 16篇下腔静脉
  • 15篇深静脉血栓形...
  • 14篇下肢
  • 14篇下肢深静脉
  • 13篇动脉
  • 12篇下肢深静脉血...
  • 11篇血管
  • 10篇骨折
  • 9篇溶栓

机构

  • 68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8篇田轩
  • 64篇刘建龙
  • 57篇贾伟
  • 43篇蒋鹏
  • 30篇程志远
  • 20篇田晨阳
  • 7篇田伟
  • 4篇刘亚波
  • 4篇赵景明
  • 4篇程志远
  • 3篇沈余明
  • 2篇侯晓蕾
  • 2篇覃凤均
  • 2篇赵春鹏
  • 2篇梁陶媛
  • 2篇杜伟力
  • 2篇王成
  • 2篇姚晓东
  • 1篇庄百溪
  • 1篇张童

传媒

  • 10篇中国普通外科...
  • 8篇血管与腔内血...
  • 4篇山东医药
  • 4篇中国医刊
  • 4篇中国血管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3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解剖与临...
  • 2篇中华血管外科...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0篇2023
  • 10篇2022
  • 6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9
  • 7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下腔静脉溶栓治疗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管缝合器在下腔静脉溶栓治疗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进行溶栓治疗的118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患者,根据溶栓后穿刺点止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穿刺点采用血管缝合器进行处理,对照组采用徒手压迫法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 related skin injury,MARSI)发生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止血成功。术后6h和12h观察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4h两组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3.6%)发生MARSI,均位于大腿内侧,皮肤损伤程度较轻;对照组12例(19.4%)发生MARSI,其中11例位于大腿内侧。观察组MAR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后应用血管缝合器止血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康复,为临床静脉介入治疗后止血提供了新方法。
王萌萌梁陶媛陈耀涵刘建龙田轩
关键词:血管缝合器止血效果下腔静脉血栓
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在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血管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23年
背景与目的:肢体部位的毁损性创面,常会合并主干血管的损伤,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肢体缺血坏死而截肢的严重后果。为探索此类毁损性创面的诊治方法,本研究分析应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以期为此类毁损性创面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2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上肢毁损性创面合并主干血管损伤,并用游离皮瓣联合血管重建来修复的患者45例,总结血管损伤的评估及处理方法,修复毁损性创面所用游离皮瓣的种类,观察术后重建血管通畅情况和肢体血运情况以及皮瓣存活情况、创面和供瓣区愈合情况。最后一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手部肌腱、神经修复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屈、伸功能的肌力和手指感觉功能。结果:45例患者中,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39.4±15.1)岁。上臂毁损性创面合并肱动脉损伤5例,前臂及腕部毁损性创面合并桡动脉和(或)尺动脉损伤40例。大隐静脉桥接重建肱动脉3例(6.7%),人工血管桥接重建肱动脉2例(4.4%),大隐静脉桥接重建尺动脉1例(2.2%),大隐静脉桥接重建桡动脉35例(77.8%),行血流桥接皮瓣重建桡动脉4例(8.9%)。股前外侧皮瓣移植29例(64.4%),脐旁穿支皮瓣移植12例(26.7%),腹股沟皮瓣移植1例(2.2%),背阔肌肌皮瓣(面积24~10 cm×35~18 cm)移植3例(6.7%)。供瓣区直接缝合封闭24例(53.3%),于附近转移皮瓣覆盖13例(28.9%),取断层皮移植覆盖8例(17.8%)。游离皮瓣存活率为97.8%(44/45),创面Ⅰ期愈合率为93.3%(42/45)。38例患者获随访3~36个月,皮瓣及患肢血运良好,重建血管通畅率为92.1%(35/38)。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伸拇及伸指功能基本正常;屈拇及屈指肌力评定:Ⅴ级5例(13.2%)、Ⅳ级13例(34.2%)、Ⅲ级16例(42.1%)、Ⅱ级4例(10.5%);手指感觉功�
覃凤均王成张颖杜伟力贾伟田轩沈余明刘建龙
关键词:上肢血管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锥形腔静脉滤器致管壁损伤及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锥形滤器对动物下腔静脉管壁的损伤与修复,为临床合理、安全的应用滤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对19只羊置入锥形滤器,北方小尾寒羊种。滤器取出时使用抽签法随机选择动物取材下腔静脉管壁,留置14 d直接处死和介入回收后处死各1只,留置28、42、56、84 d直接处死1只、介入回收后处死2只和介入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1只,留置180 d直接处死1只。比较置入前后、取出前下腔静脉直径、倾斜角度和回收力;静脉壁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判断损伤程度、炎性反应、滤器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程度。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9枚滤器成功放置和取出,成功率100%;置入前直径(20.41±3.27)mm,置入后直径(20.24±2.91)mm,取出前直径(19.63±1.5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8、-0.282,P>0.05);滤器接触内膜粗糙,无接触内膜光滑,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置入28、42 d的动物静脉壁接近正常无明显损伤,置入56、84 d的动物静脉壁有轻微损伤伴滤器接触内膜稍增厚;HE和Masson染色病理分析,内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滤器留置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滤器脚支未穿透静脉壁,静脉壁损伤可恢复。结论锥形滤器应用安全,滤器置入和取出对下腔静脉管壁损伤小且可修复。
田轩刘建龙田萌萌张蕴鑫贾伟蒋鹏程志远李金勇田晨阳姚晓东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
Pilon骨折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 分析pilon骨折患者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及D-Dimer和Fib浓度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单发闭合性pilon骨折予以B超和静脉造影术检查的患者117例,根据是否行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分为急诊外架固定组(18例)和无急诊外架固定组(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DVT的发生率及D-Dimer和Fib的浓度. 结果 所有患者中共有12例(10.3%)被证实有DVT.且全部为无急诊外架固定组,发生率为12.1% (12/99),而急诊外架固定组患者DVT的发生率为0.无急诊外架固定组的平均D-Dimer浓度(620.6 ±228.7) μg/L高于急诊外架固定组(331.5 ±39.7) 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597).无急诊外架固定组的平均Fib浓度(378.6±16.6) mg/dL高于急诊外架固定组(290.2±64.4) mg/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2,P=0.068).结论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对pilon骨折患者DVT的发生率有影响,对D-Dimer和Fib浓度无影响.
杨帆王满宜刘亚波田轩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器静脉血栓形成PILON骨折
右美托咪定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大隐静脉(GSV)曲张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89例GSV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麻醉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DR)组(n=47)和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MR)组(n=4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AS)、瑞芬太尼用量]。分别于麻醉前(T_(1))、术中10 min(T_(2))、术中30 min(T_(3))、术毕即刻(T_(4))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RR)与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2、12、24 h比较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R组患者麻醉恢复时间、SAS评分、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M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T_(4)时,DR组患者HR、SpO_(2)、RR均高于MR组患者,MAP、RSS均低于M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48 h,DR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MR组患者;术后12、24 h,DR组患者MMSE评分均高于M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CRP、IL-6、MDA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但DR组患者CRP、IL-6、MDA水平均低于MR组患者,SOD水平高于MR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3%,低于MR组患者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较好地维持GSV曲张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与生命指征的稳定性,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程度,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降
李秋军郑少强杨小宇王庚田轩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闭合术应激反应
临时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急性肺栓塞
2010年
急性血栓栓塞症是院内常见死亡病因之一,尤以创伤性患者发病隐匿,致死率较高。我院自2004年5月以来,选择性针对下肢骨折患者放置临时性腔静脉滤器取得良好临床结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共176例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9例,女性47例;年龄18~65岁。
贾伟刘建龙田轩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骨折患者下腔静脉造影血栓栓塞症下肢长骨
重建股深动脉开口治疗股总动脉分叉处受累的下肢动脉严重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行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SFAS)及股深动脉成形术(DF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Rutherford 3~5级患者40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SFAS组和DFAP组,每组2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和Rutherford分级的改变。随访2年,比较2组患者手术后2年截肢情况、12个月及24个月通畅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年龄、性别、临床症状、血糖、血脂、高血压、冠心病和受损血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FAS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98±0.09)vs(0.51±0.08),t=-18.450,P<0.001]。DFAP组患者术后ABI相比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70±0.10)vs(0.47±0.07),t=-8.910,P<0.001]。SFAS组相比DFAP组术后ABI高[(0.98±0.09)vs(0.70±0.10)]、Rutherford分级降低率高[90%(18/20)vs 60%(12/20)]、1年通畅率[70%(14/20)vs 95%(19/20)]和2年通畅率低[55%(11/20)vs 90%(1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总动脉分叉处存在病变的下肢动脉硬化严重缺血患者,DFAP和SFAS均可改善患者症状,增加肢体血供,SFAS即刻症状改善优于DFAP,而DFAP的1年及2年通畅率均高于SFAS。
田轩刘建龙贾伟张蕴鑫程志远李金勇蒋鹏田晨阳
关键词:股动脉
Rotarex机械性减容联合药涂球囊治疗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2年
背景与目的:胸廓出口减压术,锁骨下动脉重建术被认为是治疗动脉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OS)的标准术式,需要根据动脉受压的位置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手术疗效确切,通常情况下术后患肢的长期功能预后满意。然而上述手术难度大,术者学习曲线长,手术创伤大,出血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多,患者术后恢复慢。近年来,腔内技术的进步和血管耗材的创新使得相当一部分血管狭窄性病变可以通过介入手术的方式进行有效治疗,腔内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可反复操作的优点。既往应用血管腔内技术治疗动脉型TOS的报道极少,因此,本研究探讨Rotarex机械性减容联合药涂球囊治疗动脉型TOS的初期临床疗效,以期为动脉型TOS提供新的可靠的治疗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自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采用Rotarex机械性减容联合药涂球囊治疗的6例动脉型TOS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的动脉通畅率、靶血管再干预率,比较术前与术后颈-臂症状评分、McGill疼痛评分,桡动脉搏动情况。结果:6例患者,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2.3±18.7)min,平均住院时间为(5.7±1.6)d,术中平均出血量(31.5±20.7)mL,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的动脉通畅率为100%,术后3个月的靶血管再干预率为16.67%,患者术后的颈-臂症状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59.3±17.3 vs.83.1±11.2,P<0.05),但术后McGill疼痛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3±12.5 vs.51.9±9.2,P>0.05),术后患者的桡动脉搏动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Rotarex机械性减容联合药涂球囊是治疗动脉型TOS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是需要严格控制腔内介入手术的适应证,仔细筛选应用该种手术方式治疗动脉型TOS的患者,同时需要严密随�
周密蒋鹏贾伟张蕴鑫程志远田轩李金勇刘笑田晨阳刘建龙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血栓切除术血管成形术
Aspirex机械清栓治疗创伤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22年
背景与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早期血栓清除减容可恢复静脉通畅及缓解症状,目前Angio Jet是国内最常用的静脉血栓清除系统,而Aspirex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在创伤后急性DVT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4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其中有Dneali 35例(64.8%)、Celect 3例(5.6%)、Cordis 14例(25.9%)、Octoparms及临时滤器(贝朗)各1例(1.9%)。患者创伤经手术及固定治疗后均行彩超检查或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2例(40.7%)为髂股静脉血栓、4例(7.4%)为髂及下腔静脉血栓、11例(20.4%)为下腔静脉血栓、17例(31.5%)为股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腘静脉或股静途径Straub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手术(PMT),术中联合导管取栓(MA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统计技术成功率、即刻临床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滤器取出率。术后随访1年,超声评价目标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54例患者中,3例(5.6%)行单纯机械血栓清除手术,17例(31.5%)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术,3例(5.6%)行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术,18例(33.3%)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置管溶栓术,12例(22.2%)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1.9%)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及即刻临床成功率均为100%。12例(22.2%)血栓Ⅲ级清除,33例(61.1%)为Ⅱ级清除,9例(16.7%)为I级清除,血栓清除成功率为83.3%。围手术期1例(1.9%)出现脑出血,给予停止溶栓及抗凝,2周复查头颅CT见血肿吸收,无后遗症;2例(3.7%)出现鼻出血及穿刺点血肿,给予压迫后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及�
李金勇刘建龙刘笑贾伟蒋鹏程志远张蕴鑫田晨阳田轩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外伤血栓切除术
AngioJet清除急性下腔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背景与目的: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常继发于IVC滤器置入术后,急性期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和肺栓塞(PE),慢性期表现为IVC狭窄、闭塞及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因此临床上推荐早期清除急性IVC血栓,减少并发症发生。AngioJet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清除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但对急性IVC血栓清除的方法及清除效果研究极少。本文旨在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装置治疗急性IVC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6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行AngioJet治疗的58例急性IVC血栓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手术安全性、PE发生率、血栓清除效果、滤器取出率以及住院时间和血栓治疗费用增加。结果:58例患者均放置了可回收型滤器,术后56例(96.6%)成功取出,2例(3.4%)3个月后失访未取出。行AngioJet治疗后,III级清除10例(17.2%),II级清除34例(58.6%),I级清除14例(24.1%);联合使用导管吸栓或导管溶栓后(CDT)血栓III级清除14例(24.1%),II级清除36例(62.1%),I级清除8例(13.8%);2例(3.4%)发生IVC阻塞,3个月随访通畅率96.6%;术前存在PE 16例(27.6%),术后出现PE或PE加重2例(3.4%),其余患者无变化或PE减轻,手术前后PE情况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肝肾功能指标升高,但均未达到急性肝损伤和肾损伤诊断标准。单纯应用AngioJet共22例(37.9%),术后住院时间增加(1.45±0.51)d,增加医疗费用(27248±78)元;AngioJet联合导管吸栓和(或)CDT共36例(62.1%),术后住院时间增加(2.22±1.22)d,增加医疗费用(30607±113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ngioJet清除急性IVC血栓治疗安全有效,未明显增加患者症状性PE风险,使用导管吸栓和CDT导管溶栓等治疗可增加血栓清除效果,但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并增加血栓清除相关医疗费用。
田轩陈耀涵刘建龙李金勇刘笑张蕴鑫程志远贾伟蒋鹏周密田晨阳
关键词:血栓形成腔静脉滤器血栓切除术肺栓塞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