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顺文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国家环境光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配合物
  • 2篇荧光
  • 2篇水杨醛
  • 2篇光热
  • 2篇SCHIFF...
  • 2篇SCHIFF...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电絮凝
  • 1篇电絮凝法
  • 1篇絮凝
  • 1篇絮凝法
  • 1篇氧离子
  • 1篇荧光淬灭
  • 1篇荧光性
  • 1篇荧光性质
  • 1篇藻类
  • 1篇水体
  • 1篇水体藻类
  • 1篇酸盐
  • 1篇天线

机构

  • 4篇泉州师范学院
  • 2篇福州大学

作者

  • 6篇王顺文
  • 3篇贤景春
  • 2篇黄彩进
  • 1篇陈楷翰
  • 1篇曾炜
  • 1篇陈成
  • 1篇俞剑辉
  • 1篇窦甜甜
  • 1篇彭泽壮
  • 1篇林瑶琴

传媒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铜(Ⅱ)、钴(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光热性质及其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用5-硝基水杨醛与乙二胺缩合,制备了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和Co(Ⅱ)在80℃水浴中搅拌回流1 h,分别形成草绿色和朱红色沉淀,合成出了2种新型的Schiff碱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荧光光谱、摩尔电导率等分析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组成、结构确定,热稳定性强,荧光光谱数据证明配体和配合物都具有荧光性质.用蛋氨酸光照法测定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生物活性,配体生物活性较低,但形成配合物后活性大增,说明配合物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贤景春王顺文俞剑辉
关键词:5-硝基水杨醛SCHIFF碱荧光性质
新型等离子体光催化剂Au/Cd_2Nb_2O_7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2011年
通过沉积-沉淀法将纳米Au颗粒负载于宽带隙的Cd2Nb2O7光催化剂上,利用纳米金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使其具有可见光响应。样品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液体荧光(PL)等表征了其晶相结构、形貌、光吸收性能、表面化学态和活性物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金是以金属态的形式存在,其粒径大约为5nm,并且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良好;催化剂在可见光区540nm处有明显的Au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结果表明所合成的Au-Cd2Nb2O7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同时对其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也进行了探讨。
黄彩进王顺文
关键词:铌酸盐光催化
纳米光学天线性能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在可见/红外频段,纳米光学天线一般是指金属(金、银、铜等)纳米颗粒及其相同结构的不同组合构成,这些金属纳米结构在特定波长光激发下产生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因此在纳米尺寸上能对可见/红外场约束、场增强或重定向等功能。对纳米光学天线的调控分为通过改变天线设计的被动控制和通过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主动控制模式。纳米光学天线是近年来纳米光学方向新兴的前沿课题,有望广泛应用于纳米光学、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主要介绍纳米光学天线的主要功能、调控模式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黄彩进陈成王顺文
关键词:纳米光学金属纳米粒子
Cu(Ⅱ)、Zn(Ⅱ)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热性质被引量:3
2011年
用5-硝基水杨醛与色氨酸缩合制备了一种Schiff碱配体,将其与过渡金属Cu(Ⅱ)、Zn(Ⅱ)进行作用合成出两种新型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差热-热重、IR、UV、摩尔电导率等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化合物的荧光性质和对超氧离子的催化歧化作用。
贤景春窦甜甜王顺文
关键词:SCHIFF碱荧光淬灭
5-溴水杨醛缩硫脲Schiff碱及钴(II)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被引量:1
2008年
以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5-溴水杨醛,将其与硫脲缩合合成Schiff碱配体及其钴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差热-热重、摩尔电导率等方法对配体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试表征.
贤景春王顺文
关键词:5-溴水杨醛硫脲钴配合物
缓释氯化镁-电絮凝法处理水体藻类技术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将氯化镁装袋作为电解质缓慢释放,铝为阳极,石墨为阴极,固定电极之间距离为3 cm,氯化镁按处理水质量分数的0.1%投加,探讨5~12 V安全电压直流电絮凝法处理水体内铜绿微囊藻的效果发现:该电絮凝体系可使藻类絮凝率达95%,且电絮凝后的水体藻类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该处理体系对罗非鱼幼苗和大瓶螺等小型水生动物无明显伤害。
彭泽壮陈楷翰王顺文林瑶琴曾炜
关键词:电絮凝法氯化镁除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