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影像
  • 1篇中国绘画
  • 1篇中国绘画美学
  • 1篇三峡好人
  • 1篇青春
  • 1篇萧红小说
  • 1篇小城
  • 1篇小说
  • 1篇民间立场
  • 1篇绘画
  • 1篇绘画美
  • 1篇绘画美学
  • 1篇贾樟柯
  • 1篇《三峡好人》
  • 1篇《小城三月》

机构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3篇王静
  • 1篇赵成国

传媒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李朝实录》所载朝鲜与琉球的使节往来被引量:1
2015年
朝鲜与琉球之间为遵守交邻之义、贸易和送还漂流民等,使节往来较为频繁,相关史实均载于《李朝实录》(亦名《朝鲜王朝实录》)。李朝非常重视琉球使节,派宣慰使迎接,并高规格接待,琉球使节回国时,赏赐丰厚。朝鲜在与琉球的使节交往中逐渐深化了对琉球的认识。
赵成国王静
解读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民间立场——基于《三峡好人》的电影文本分析
2012年
影片《三峡好人》作为贾樟柯"后青春"影像的开篇之作,通过有意遮蔽传统叙事中的"宏大三峡"而捕捉了民间,通过遮蔽英雄诗化的民间而获取了具有真实感的现实,致力于表达民间"人"的存在和尊严。贾樟柯"后青春"影像民间立场的建构,牵涉到视觉焦点和影像内容的转向,以及文化精神和价值立场的坚守。
王静
关键词:贾樟柯《三峡好人》民间立场
论中国绘画美学在萧红小说中的体现——以《小城三月》为例
2012年
作为"文学洛神"萧红的绝笔,短篇小说《小城三月》展现了独特的美学追求和深厚的艺术功力。立足于萧红艺术世界的终点,并将其置于中国绘画美学的视域中进行尝试性的解读,以期为进一步理解萧红小说的深度意蕴提供一个意义性的依据,并藉此显幽烛隐,挖掘萧红小说创作深远的文学史价值。
王静
关键词:中国绘画美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