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河 作品数:24 被引量:10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OX-2及VEGF-C的表达对Ⅱ、Ⅲ期直肠癌微血管、淋巴管生成及预后的影响 第一部分
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COX.2和VEGF.C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ⅦGF.c)在II、III期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 王铭河关键词:直肠肿瘤 环氧化酶 新生血管生成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直肠类癌4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21 2004年 目的 :探讨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例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并进行随访 ,将其按直径大小和肌层有无浸润分别分组 ,比较各组手术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结果 :直肠类癌最大径 <2cm组五年生存率为 10 0 % ,最大径 >2cm组五年生存率为 43 % ,两者有显著差别 (χ2 =2 1.83 ,P <0 .0 0 1) ,未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 10 0 % ,浸润肌层组五年生存率为 50 % ,两者有显著差别 (χ2 =16.95,P <0 .0 0 1)。结论 王铭河 莫善兢 王亚农关键词:直肠类癌 预后 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研究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3例限期手术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2),两组根据理想体重给予等热量104.5k J/kg·d和等氮量0.2 g/kg·d的肠内营养聚合剂,研究组给予高能型肠内营养(力存),对照组给予肠营养聚合剂(能全力),试验期为7天。观察基础人口学资料及临床信息,于术前和术后第7天检测患者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结果两种肠内营养均能同等改善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两组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TP)、转铁蛋白(FP)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第7天,研究组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术前的,而血液IL-1、TNF-α水平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术前的。术后第7天CD4、CD8水平与对照组及术前比较,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血尿素氮(BUN)、血总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各参数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国产高能型肠内营养(力存)明显改善大肠癌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炎性反应和提高细胞免疫应答。 舒晓亮 王铭河 赵坚 于婷婷 康凯关键词:大肠肿瘤 营养状况 炎性反应 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诊疗 2024年 结直肠息肉的规范化处理,包括分型、治疗、随访和预防控制等多个方面。针对不同类型的息肉需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目前对于pT1期的“恶性息肉”是选择内镜下切除还是外科手术还有所争议。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及指南就息肉的分型及治疗方式、随访及预防控制分别进行阐述。规范化处理结直肠息肉对于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的治愈率,具有重大意义。 王人杰 张晓兰 蔡继东 王铭河 刘建强 徐烨关键词:结直肠息肉 随访 胃肠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25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胃肠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质量评价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营养指标、肠功能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结局资料,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项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087例病例纳入分析,其中术后24h内予以肠内营养者541例(早期营养组),术后予以常规营养支持或单纯静脉输液者546例(对照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营养组患者术后血浆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WMD=2.87,95%CI:1.03。4.71:WMD=0.04,95%CI:0.02-0.05),术后肠通气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WMD=4.10,95%CI:-5.38—2.8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RR=0.64,95%CI:0.44—0.93)。结论胃肠道手术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舒晓亮 康凯 钟静霞 姬舒荣 王铭河 张勇胜 唐大寒关键词:胃肠道手术 早期肠内营养 预后 META分析 血清肿瘤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癌合并同时性肝转移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结直肠癌患者合并肝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预后不良因子,其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术中探查时始被发现。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和CA50是结直肠癌患者常用检查指标,本研究通过分析以上各指标在结直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术前的差异,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彭俊杰 蔡三军 徐烨 管祖庆 蔡国响 廉朋 王铭河关键词:同时性肝转移 结直肠癌 肿瘤分子标志物 直肠癌患者 血清 预后不良 Ⅱ、Ⅲ期直肠癌微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 2008年 直肠癌常通过血管和淋巴管转移,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而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的必要前提。测定微血管密度(MVD)和淋巴管密度(LVD)是检测肿瘤微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方法。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Ⅱ、Ⅲ期直肠癌组织中MVD和LVD值,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 王铭河 莫善兢 蔡三军 陆洪芬关键词:淋巴管生成 肿瘤微血管 直肠癌组织 免疫组化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淋巴管密度 直肠类癌局切后补充手术71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通过对直肠类癌病例的诊治分析,探索较为合适的处理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0年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1例局部切除后行补充手术的直肠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中位随访64个月(1~352月)。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直径与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的直径与有无肌层浸润相关(P<0.001),肿瘤直径与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肿瘤直径≤1 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3.6%,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4%;肿瘤直径>2 cm时,发生肌层浸润的机率为75%,淋巴结转移的机率为50%。结论对于局部切除后的直肠类癌,如存在肌层浸润、直径大于2 cm和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建议应行补充根治术;如仅为局部残留,则行补充局部切除术。 周凯 王铭河关键词:直肠肿瘤 类癌瘤 局部切除 国产肿瘤疾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术后营养状态、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国产肿瘤疾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对大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表将145例限期大肠癌患者分为研究组(n=72)和对照组(n=73),两组根据理想体重给... 舒晓亮 王铭河 于婷婷 赵坚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疗效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病人的疗效及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7个生物医学数据库(CBM、Medlin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NKI等)的文献资料。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进行纳入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定,应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相关文献(n=565)。Meta分析显示,低氮低热量试验组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较对照组降低1.36 mmol/L,95%CI[-2.01,-0.72],P<0.000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清清蛋白含量平均增加1.31g/L,95%CI[-3.11,5.74],P=0.56,无显著性差异;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可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平均为35%),95%CI[0.19,0.63],P=0.000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卫生经济学方面,试验组住院天数平均缩短2.41天,95%CI[-3.80,-1.02],P=0.000 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病人营养药品费用较对照组降低,合并SMD=-2.53,95%CI[-7.18,2.11],P=0.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部术后病人早期给予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术后住院时间,降低病人的医疗费用,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康凯 舒晓亮 姬舒荣 钟静霞 王铭河 张勇胜 唐大寒关键词:肠外营养 腹部手术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