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药物
  • 1篇阴沟
  • 1篇阴沟肠杆菌
  • 1篇诱导性
  • 1篇院内获得性
  • 1篇院内获得性肺...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类
  • 1篇酰胺类
  • 1篇细菌
  • 1篇耐药
  • 1篇耐药情况
  • 1篇菌药
  • 1篇抗菌
  • 1篇抗菌药
  • 1篇抗菌药物
  • 1篇获得性
  • 1篇获得性肺炎
  • 1篇肺炎
  • 1篇杆菌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王琨
  • 2篇阎雪
  • 2篇李艳玲
  • 1篇康健
  • 1篇侯显明
  • 1篇夏丽萍
  • 1篇张放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院内获得性肺炎产ESBL_s细菌的调查及其临床背景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了解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分布、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结果证明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仍是构成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产ES-BLs菌株有增长趋势。
李艳玲张放王琨阎雪侯显明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肺炎耐药情况
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诱导性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和氨曲南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诱导前后耐药性的变化,并对部分突变菌株进行ampD基因的测序及序列分析。方法选择野生型和高诱导型阴沟肠杆菌各5株,进行抗菌药物诱导实验;检测菌株诱导前后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进行三维试验、等电点测定及抑制试验的检测,选择诱导突变的1194E菌株4株进行ampD基因扩增、测序。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对野生型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不明显,而对高诱导菌株诱导前后的MIC值变化较大,以头孢曲松和氨曲南诱导后的MIC值增高最为明显,可达10.7~128.0倍;ampD基因测序结果提示,经抗菌药物诱导的突变株中,ampD基因序列中有多个位点发生突变,并且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结论尽管作为诱导剂的抗菌药物不同,但ampD基因序列中发生突变的位点基本相同。
王扬夏丽萍康健李艳玲王琨阎雪
关键词:AMPC酶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诱导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