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
- 作品数:3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组织蛋白酶D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bF-GF)及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ath-D)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标本中HPSE、bFGF及Cath-D的表达情况,15例正常子宫内膜和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数据用t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进行分析,总结出结果,找出HPSE、bFGF及Cath-D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①HPSE、bFGF及Cath-D从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到子宫内膜癌三种组织的表达逐渐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HPSE<0.05,PbFGF<0.05,PCath-D<0.05)。②HPSE、bFGF及Cath-D在手术病理分期II^III期中表达显著高于I期者,有脉管浸润及淋巴转移阳性标本中三种指标均高表达,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③HPSE与bFGF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08,P<0.05);Cath-D与bFGF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8,P<0.05)。结论 HPSE、bFGF及Cath-D的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有密切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对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有重要作用。
- 胡滨崔金全王淑石莹莹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组织蛋白酶-D子宫内膜癌
-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适宜手术范围、方法对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及(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另外3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作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对141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子宫旁结缔组织及淋巴结、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0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盆腔淋巴结发生转移26例,占24.76%。除Ⅰa期外,其余各期均有淋巴结转移发生。Ⅰb、Ⅰc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2.50%、21.05%。141例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者中,宫旁组织转移2例(Ⅱa、Ⅲb期),宫旁淋巴结转移2 例(Ⅰc、Ⅲb期);宫旁血管瘤栓2例(Ⅰb、Ⅰc期)。结论除Ⅰa期以外的其他各期,均宜施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以及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 夏立原王淑卢爱妮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肿瘤分期子宫切除术
- 乙酰肝素酶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SE)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65例子宫内膜病患者的子宫内膜中HPSE和BFGF的表达进行测定,并与非典型增生组织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对比,结合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SE和BFGF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和非典型增生内膜),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SE和BFGF的表达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③III、IV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PSE和BFGF蛋白阳性率均为93%,明显高于I、II期患者(P<0.01)。生存3年以下的患者,组织中HPSE和BFGF阳性率明显高于生存3年以上患者。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HPSE和BFGF的高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HPSE和BFGF可作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王淑崔金全郭社珂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乙酰肝素酶碱性成纤维因子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