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洪永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医二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中医
  • 3篇中风
  • 2篇益气
  • 2篇证论治
  • 2篇通络
  • 2篇中医药
  • 2篇疗效
  • 2篇活血
  • 2篇辨证
  • 2篇辨证论治
  • 1篇丹参
  • 1篇丹参片
  • 1篇定势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病
  • 1篇宣肺
  • 1篇养心
  • 1篇养血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机构

  • 10篇泰安市中医二...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10篇王洪永
  • 2篇袁力
  • 1篇王白玲
  • 1篇张恭新
  • 1篇蒋丽莉
  • 1篇张庆祥
  • 1篇史玉香
  • 1篇毕京峰

传媒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脏躁病新解被引量:1
2012年
脏躁病,传统认为"胞宫血虚",采用"甘麦大枣汤"治疗。而笔者另辟蹊径,认为其病机为肝郁少阳疏机不利,累及脾、肺、肾三脏,最终影响到心,导致心主神明的功能失职,发生病变。治疗以调和少阳、养心重镇安神为主,方选小柴胡汤加减,取效较佳。
张庆祥王洪永
关键词:脏躁小柴胡汤
分期论治中风被引量:17
2002年
中风病应从急性期和恢复期两方面治疗。气机紊乱,痰瘀互阻是急性期的基本病机,因此,化痰活血,泄热通腑是急性期的治疗大法;脏腑虚损,痰瘀互阻是恢复期的基本病机,因此,补肾活血、化痰兼益气通络为恢复期的治疗大法。
史玉香袁力王洪永
关键词:中风化痰活血补肾益气通络中医药疗法
肥厚性心肌病病案被引量:3
2001年
患者吴某,男,66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慌、气短15年余,加重3月,于1997年2月28日14时住院。
王洪永袁力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中医药治疗疗效
关于中医论治疾病思路的思考
2009年
中医在诊治疾病、组方用药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整体观与辨证论治,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从定因、定性、定位、定势和定量的过程进行细化分析,有助于我们认真分析每一个疾病,掌握其规律,从动态的过程中进行论治,可使我们组方精良,选药准确,用量合适,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王洪永尹国荣
关键词:整体观辨证论治定势
治肺七法保康复
2009年
肺为娇脏,即恶寒又恶热,易受外邪侵袭,肺脏的病症最为常见。通过复习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肺脏病症的治法可分为宣肺、清肺(包括降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七法,总结了肺脏病的症状、病机、代表方药。只有辨证正确,分清外感与内伤,虚证与实证,然后再选用治肺的方法,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病人得以康复的效果。
张恭新王洪永
关键词:宣肺泻肺温肺补肺敛肺
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治疗感觉性卒中临床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治疗感觉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给予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片,2周为一疗程,2疗程结束后进行评定。结果: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可以显著改善感觉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结论:祛瘀通脉胶囊(中风Ⅲ号)治疗感觉性卒中有较好的疗效。
王洪永
关键词:复方丹参片
中风病中脑与大肠的关系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中风病是近年来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水平。在临床中观察到,中风病灶的"脑"与大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病变过程相互促进。二者一则内聚精微,藏而不泄;一则传化糟粕,泄而不藏,这符合传统的脏腑表里关系。故在中风病发生时,应及早应用通腑的药物,使大便尽快通畅,必要时予以清洁灌肠,以利于腑气下降,气机调和,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腹压下降,颅压亦随之下降,有利于脑组织的保护。
王洪永
关键词:中风病大肠
不同方法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01年
王白玲王洪永蒋丽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中西医结合治疗
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法在感觉性卒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王洪永
关键词: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中医辨证与辨病论治的思考被引量:12
2009年
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关系的探讨逐年增多,各家学说不一,各执一辞。中医的辨证论治,西医的辨病论治,应该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不应该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中医辨证学的发展,应当汲取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不断地充实自己,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飞速发展的现代医学,也应该取其精华,舍弃糟粕,达到辨证与辨病论治的和谐统一。
王洪永毕京峰
关键词:中医辨证论治西医辨病论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