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永锋

作品数:15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NDVI
  • 4篇岩溶
  • 3篇岩溶区
  • 3篇植被
  • 3篇植被覆盖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因子
  • 3篇ETM+
  • 3篇SPOT
  • 2篇滇黔桂
  • 2篇遥感
  • 2篇蒸散
  • 2篇石漠化
  • 2篇珠江流域
  • 2篇流域
  • 2篇喀斯特石漠化
  • 2篇TM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融合

机构

  • 14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15篇王永锋
  • 15篇靖娟利
  • 1篇韦波
  • 1篇殷敏
  • 1篇李景文
  • 1篇蔡江涛

传媒

  • 7篇桂林理工大学...
  • 4篇水土保持研究
  • 3篇测绘与空间地...
  • 1篇文理导航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MOD16的珠江流域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基于2000-2014年的MOD16遥感数据集,分析了珠江流域15年间蒸散量(ET)的年际、年内变化过程及空间格局,结合Theil-Sen中值趋势分析法及Mann-Kendall检验法,对流域内ET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表类型ET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表明:流域内ET年际波动较大,在941.0~1002.9 mm/a。ET的年内分布呈现单峰型分布,并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多年平均ET整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四季平均ET差异较显著,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年际ET_Sen的趋势度介于-57.3~44.2,ET整体处于轻微增加状态。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ET大小为林地>草地>灌木>耕地>荒地,且荒地ET年际波动明显。研究结果对珠江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及旱涝灾害监测预警等有着重要的实践参考意义。
靖娟利靖娟利耿仁方蔡江涛
关键词:蒸散珠江流域
基于SPOT 4-VGT的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4-VGT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运用标准差和趋势分析法对珠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波动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98—2012年,珠江流域月最大NDVI季节变化较明显,峰值出现在9月、极小值出现在2月,月均值为0.578,年最大NDVI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流域年最大NDVI均值为0.740,植被覆盖整体状况良好,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1998—2012年,珠江流域NDVI的标准差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年际波动较大的3个区域分别为珠江源喀斯特地区、流域中部广西盆地内的喀斯特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3)近15年来,珠江流域年最大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局部地区恶化。改善区域合计占总面积的57.29%,退化区域占总面积的9.20%,基本不变区域占总面积的33.51%。
靖娟利王永锋殷敏
关键词:遥感植被覆盖珠江流域
广西都安县石漠化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被引量:5
2015年
以都安县2007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根据石漠化与植被覆盖度的对应关系,反演了石漠化景观信息。从景观水平上选取7个常用的景观指数,定量分析了景观指数随粒度和幅度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显示:1不同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响应特征不同,除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和均匀度指数(SHEI)外,其余指数对粒度变化较敏感;2当幅度<5(实际8 km)时,大部分指数随幅度变化具有随机性,当幅度>5(实际8km)时,周长-面积分数维数(PAFRAC)对幅度变化不敏感,其他指数都表现出明显的幅度效应;3空间粒度和幅度两方面都说明石漠化景观格局具有尺度依赖性。
靖娟利王永锋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LANDSATTM
基于SPOT NDVI的广西植被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基于1998—2012年长时序SPOT VEGETATION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广西植被变化趋势作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2年,广西年最大化NDVI均值总体呈上升趋势,植被覆盖状况以良好区域占主导地位,其中较高植被覆盖区域占广西区总面积的73.08%,而低植被覆盖区域仅占1.18%。年最大化NDVI变化趋势以改善为主,局部地区恶化,其中97.86%的地区植被得到改善,严重退化区域约占0.57%。Mann-Kendall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趋势,与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结果一致。
王永锋靖娟利
关键词:SPOTNDVI植被覆盖
1999-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气候驱动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对其植被覆盖变化及气候驱动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1999-2019年SPOT NDVI数据和同期209个气象站点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Theil-Sen+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偏相关分析和复相关分析法,探讨西南喀斯特地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气候驱动。[结果]1999-2019年西南喀斯特地区NDVI呈显著上升趋势,整体植被覆盖较好;NDVI变化主要以极显著上升趋势为主,仅5.73%的地区呈退化趋势。NDVI与气温和降水整体上均呈正偏相关关系,气温对NDVI的影响强于降水,且存在空间差异性。NDVI与气温和降水的复相关显著性通过0.05,0.01水平的面积分别占15.12%,5.68%;NDVI主要受气温驱动,占研究区面积的13.90%,其他气候因子驱动类型占比均未超过3%。[结论]揭示了西南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机制。
靖娟利邓棋方和彩霞王永锋王永锋
关键词:西南喀斯特地区
漓江流域近15年遥感植被覆盖度f_(veg)变化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为研究漓江流域近15年植被覆盖度变化情况,以1991、2000、2006年3个时相的TM/ETM+影像为基础,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对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进行估算,分析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研究区地质数据,进一步分析地质条件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991—2000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有所增加,表现为高和较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增加,中度、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2000—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略有降低,表现为高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较高和中度植被覆盖区增加,较低和低植被覆盖区面积减少;②由于地质条件的影响,非岩溶区的平均植被覆盖度高于岩溶区,两者的变化趋势与流域整体变化基本一致;③从空间分布上看,1991—2006年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较显著。
靖娟利王永锋
关键词:TMETM+漓江流域植被覆盖度
基于MODIS NDVI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研究广西喀斯特石漠化演变特征,选择2000,2004,2008,2012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土壤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估算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根据石漠化与植被覆盖度的对应关系,反演了研究区不同时相的石漠化信息,分析了石漠化总体演变特征、演变轨迹,并探讨了石漠化演变与环境背景因素、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石漠化治理政策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2年研究区石漠化面积总体呈先迅速减少后又略有回升的趋势,石漠化改善与恶化并存,石漠化演变动态度最快的为轻度石漠化,动态度为3.73%;2)13a间,石漠化演变轨迹为改善型的面积占喀斯特总面积的11.60%,反复型的占9.54%,恶化型的占3.69%,4个研究时段均为石漠化的面积仅占1.59%,改善面积大于恶化面积;3)石漠化演变过程受环境背景因素、气候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石漠化治理政策因素的共同影响。
靖娟利王永锋
关键词:喀斯特石漠化MODISNDVI
基于亮度相关系数的ETM+影像融合
2009年
传统的影像融合方法对ETM+多光谱影像和全色影像融合往往存在一定的光谱失真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亮度相关系数的影像融合方法,能够提高融合影像的光谱保真度。该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影像进行IHS变换,将全色影像与亮度分量进行直方图匹配;其次,对亮度分量和新的全色影像分别进行小波分解,以分解后近似分量的相关系数作为权值,对两个近似分量图像进行加权融合,得到新的近似分量;然后,进行小波逆变化得到新的I分量;最后,通过IHS逆变化得到融合影像。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影像,不仅能够有效地保持全色影像的空间细节信息,而且能很好地保留多光谱影像的光谱信息。
靖娟利韦波王永锋
关键词:IHS变换小波变换影像融合相关系数
西南岩溶区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6
2016年
利用1998—2012年SPOT 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温度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我国西南岩溶区NDVI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15年来,西南岩溶区NDVI变化整体呈显著增加趋势,增速为0.052/10a,9月份NDVI达到最大值,2月份降到最小值;NDVI增加的区域占97.13%,其中显著增加(p<0.05)的区域占17.60%,减少区域占2.87%,显著减少(p<0.05)占0.35%。(2)从年际变化来看,NDVI与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系数各异,其中42.75%的地区NDVI与温度呈正相关,57.25%区域呈负相关;20.15%的地区NDVI与降水量呈正相关,而79.85%区域呈负相关,说明温度对研究区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量。(3)从年内变化来看,NDVI与当月温度和降水量的相关系数高于年际,91.62%的NDVI与当月温度呈正相关性,其中显著正相关(p<0.05)约占75.94%;94.29%的NDVI与当月降水量呈正相关,其中显著正相关(p<0.05)约占51.05%;表明水热因子的季节变化对植被生长影响更大。NDVI受前1个月温度和前2个月降水量的影响最显著,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效应。
靖娟利王永锋
关键词:西南岩溶区NDVI气候因子
基于SPEI的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干旱时空格局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干旱导致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受损,揭示干旱的时空格局对抗旱防灾、维持生态系统健康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02—2018年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数据集,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趋势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研究了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干旱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变化上,年际和季节尺度SPEI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无显著突变点;空间趋势上,年际和季节SPEI以下降趋势为主,云贵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地区干旱化趋势显著;年际和季节尺度上EOF分解得到的前3个特征向量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75%以上,主要空间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分布、东西反向分布和南北反向分布特征,其对应的时间系数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变化趋势具有差异性。综上所述,基于SPEI揭示了西南喀斯特核心分布区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明确了干旱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干旱预警及生态系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王永锋王永锋靖娟利
关键词:经验正交函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