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永

作品数:133 被引量:621H指数:14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5篇医药卫生
  • 7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细胞
  • 17篇银屑
  • 17篇银屑病
  • 15篇皮炎
  • 14篇紫外线
  • 14篇教学
  • 12篇窄谱
  • 12篇窄谱中波紫外...
  • 12篇中波紫外线
  • 12篇皮肤
  • 12篇紫外
  • 11篇疗效
  • 10篇血清
  • 10篇疗效观察
  • 9篇寻常型
  • 9篇诊断学
  • 9篇实验诊断学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8篇银屑病患者

机构

  • 79篇滨州医学院附...
  • 36篇温州医学院附...
  • 14篇温州医学院
  • 11篇滨州医学院
  • 8篇西安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温州市疾病预...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市第二人...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桓台县第一人...
  • 1篇桓台县中医院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33篇王忠永
  • 43篇邱会芬
  • 25篇张建明
  • 24篇张玉杰
  • 22篇陈晓东
  • 17篇高昱
  • 15篇陶志华
  • 15篇杨磊
  • 13篇王秀敏
  • 12篇周铁丽
  • 11篇谭升顺
  • 10篇周武
  • 10篇舒春梅
  • 8篇郑佳音
  • 7篇李超
  • 7篇李海英
  • 6篇朱丽青
  • 6篇胡海友
  • 6篇李侃
  • 6篇韩兆东

传媒

  • 23篇滨州医学院学...
  • 13篇中国皮肤性病...
  • 13篇中国麻风皮肤...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温州医学院学...
  • 5篇检验医学教育
  • 4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华检验医学...
  • 3篇临床检验杂志
  • 3篇中华皮肤科杂...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西北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9篇2012
  • 10篇2011
  • 8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8篇2003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豚鼠体癣模型表皮郎格罕细胞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1996年
应用ATPase组化法对豚鼠实验性皮肤真菌病进行皮损表皮LC的动态观察。结果发现,在感染非治疗侧,LC受损,其密度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例及感染治疗侧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皮肤真菌感染后可造成皮损表皮LC的减少,从而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变化。
王忠永谭升顺吴绍熙郭宁如
关键词:体癣动物实验郎格罕细胞
微小RNA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微小RNA(miRNA,microRNA)是近几年被人们所研究的相对较新型的分子,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大约由19~25个核苷酸组成,在转录后水平通过与靶细胞靶基因的结合来调控目标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微小RNA的表达异常在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多种微小RNA在特应性皮炎中表达异常。本文对微小RNA在特应性皮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孙其乐王忠永徐欣欣
关键词:微小RNA特应性皮炎靶基因
特应性皮炎的靶向治疗新进展
2023年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和成人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治疗药物通常存在许多局限性,且往往对中重度AD患者的疗效欠佳。近年来,生物制剂和小分子抑制剂等新型靶向药物的出现,为中重度AD患者带来了福音。
房祥芳黄钰洁李岩峰王忠永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生物制剂小分子抑制剂
液氮冷冻联合外用咪喹莫特及α-2b干扰素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6年
王忠永邱会芬张玉杰王秀敏张建明杨磊
关键词:Α-2B干扰素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外用液氮冷冻干扰素治疗
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B7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CD28-B7 T淋巴细胞活化协同刺激分子在梅毒发病、发展及转归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60例梅毒患者(早期梅毒患者和血清固定患者各30例)和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B7(CD80/CD86)及CD4+T淋巴细胞中CD2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固定组和早期梅毒组比较,CD28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80及CD86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CD80和CD86的表达水平在血清固定组和早期梅毒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80、CD86及其受体CD28的表达下调,通过影响CD28-B7协同刺激通路,抑制T细胞尤其是CD4+T淋巴细胞活性功能,可能参与了梅毒的发病、发展及转归过程。
李侃王忠永
关键词:梅毒共刺激分子CD28-B7T细胞
胶原敷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63例被引量:7
2009年
我们于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使用胶原敷料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63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现报道如下。
王忠永邱会芬李侃安荣真张俊花
关键词: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复方甘草酸苷片敷料胶原
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与脑卒中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了92例脑卒中患者和 15 8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型 ,并用Logistic回归筛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①脑卒中患者的甘油三脂 (TG)、高密度脂蛋白 (HDL)、总胆固醇 (TC)和载脂蛋白 (ApoAI、ApoB)水平与正常人相比 ,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②ACE各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间的分布以及在TG、HDL和ApoAI、ApoB等生化指标方面均未有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③脑卒中患者DD基因型的频率 (2 8.2 6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15 .19% ) (P <0 .0 5 )。结论 ①ACE基因型与引起脑卒中的其他危险因素 :TG、HDL和ApoAI、ApoB等无关。②ACE基因DD型、年龄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周武陶志华陈晓东袁谦张旭谢耀胜王忠永杨建荣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基因多态性脑卒中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
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14
2012年
探讨PBL与LBL相结合的双轨教学模式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的效果。从2007级5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中选取70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的LBL教学法,并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不仅在总分、综合分析题及基本技能得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学生更主动学习、更善于独立思考和沟通交流。表明双轨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皮肤性病学的教学质量,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得到学生普遍认可。
王忠永邱会芬董大群
关键词:皮肤性病学PBL教学法LBL教学法双轨制教学
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HLA-DRB1、DQB1位点基因在山东籍汉族寻常型天疱疮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61例寻常型天疱疮(pemph igus vu lgaris,PV)患者和57名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B1、DQB1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B1、DQB1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患者组DRB1*14(*1401、*1404*、1405)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c分别<0.05)。结论HLA-DRB1*14是山东籍汉族PV的易感基因。
周淑华王秀敏韩兆东高昱张玉杰杨磊张建明王忠永
关键词:天疱疮寻常型HLA-DRB1
NB-UVB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其转录因子的变化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对特应性皮炎(AD)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和转录因子RORγt,Foxp3 mRNA水平的影响,探讨NB-UVB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2例AD患者,使用NB-UVB照射治疗8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光疗前后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比,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光疗前后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转录因子RORγt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欧洲AD评分标准(SCORAD)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另选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治疗前,A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Th17/Treg比值及RORγt mRN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而Treg百分比及Foxp3 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Th17百分比、Th17/Treg比值及RORγt mRNA水平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reg百分比及Foxp3 mRNA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NB-UVB治疗8周后,SCORAD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AD的发生及病情严重程度与外周血Th17细胞、RORγt mRNA水平的高表达及Treg细胞、Foxp3 mRNA水平的低表达有关;NB-UVB可能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失衡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表达水平而发挥其治疗作用,这可能是NB-UVB治疗AD的机制之一。NB-UVB治疗AD安全有效。
邱会芬王雯王忠永孙其乐徐欣欣
关键词:窄谱中波紫外线转录因子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