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建军

作品数:52 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农业科学
  • 7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0篇污泥
  • 14篇堆肥
  • 14篇生活污泥
  • 9篇污泥堆肥
  • 6篇栽培
  • 6篇栽培基
  • 6篇栽培基质
  • 6篇土壤
  • 6篇林地
  • 6篇基质
  • 5篇林地利用
  • 5篇肥料
  • 4篇施用
  • 4篇碳土
  • 4篇重金
  • 3篇氮素
  • 3篇堆肥化
  • 3篇一串红
  • 3篇园土
  • 3篇土地利用

机构

  • 51篇北京城市排水...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甘肃农业大学
  • 5篇北京市农林科...
  • 4篇北京北排水环...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作者

  • 52篇熊建军
  • 8篇杨英杰
  • 7篇彭祚登
  • 6篇崔希龙
  • 5篇刘培财
  • 4篇胡俊
  • 4篇张荣兵
  • 4篇李伟
  • 4篇卢长松
  • 4篇张辉
  • 3篇刘淑英
  • 3篇邹国元
  • 3篇姚大伟
  • 3篇付兴民
  • 2篇张淑彬
  • 2篇柳少波
  • 2篇梁远
  • 2篇文洋
  • 2篇赵振凤
  • 2篇刘立超

传媒

  • 5篇中国给水排水
  • 3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给水排水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2篇北京水务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新型建筑材料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14篇2021
  • 6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群落动态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研究旨在明确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细菌微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城市污泥堆肥快速发酵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以污泥工厂化高温好氧堆肥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平板计数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污泥高温堆肥过程中的主要细菌组成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传统平板计数法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常温细菌(28℃)数量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高温细菌(55℃)的数量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不同的堆肥过程中共分离到6株常温细菌(Paracoccus thiocyanatus,Advenella sp.,Arthrobacter sp.,Lysobacter sp.,Serratia sp.和Rhodococcus pyridinivorans)和2株高温细菌(Ureibacillus thermosphaericus和Geobacillus thermodenitrificans)。DGGE的图谱结果显示,堆肥过程中细菌的组成有明显的变化,聚类分析表明微生物类群分属4个不同类群。污泥堆肥高温期(堆肥第7天)细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主要细菌分布在6个门,8个纲中,其中88.6%的细菌属于Chloroflexi门,Thermomicrobia纲,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在城市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组成和数量处于明显的变化过程中,Sphaerobacte目中的细菌是污泥堆肥高温阶段的优势微生物。
刘建斌熊建军张淑彬刘培财殷晓芳王幼珊
关键词:污泥堆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
污泥工厂化好氧发酵中理化性状和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以北京城市污泥、返混物料和蘑菇渣为主要原料,进行了工厂化的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了堆肥过程中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不同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泥堆肥的18d中,55℃以上的为8d,满足高温堆肥无害化要求;堆肥中的有机质含量从35.4%下降到30.4%。铵态氮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大变化,一直保持在1.04~1.08mg/g,但硝态氮从开始的2.51mg/kg上升到最后的6.15mg/kg,而且堆肥后期上升速度最快。对微生物进行平板培养分析表明,在污泥堆肥过程中细菌是主要功能微生物,在常温、中温和高温情况下都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6~108 CFU/g;放线菌在常温和中温情况下大量存在,生物量在104~108 CFU/g,但在高温55℃条件下却没有培养分离到;丝状真菌在污泥堆肥中的生物量很少,在103 CFU/g以下,而且只有常温和中温菌株。污泥工厂化堆肥过程中,细菌是有机分解的主力,放线菌次之,丝状真菌的作用最小。
熊建军刘建斌高洪波张淑彬殷晓芳王幼珊
关键词:污泥工厂化堆肥化微生物
热水解过程中污泥有机物的变化规律
2023年
开展了不同工艺条件的热水解预处理对污泥有机物溶出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预脱水污泥经过热水解处理后,可溶性化学需氧量(SCOD)、可溶性蛋白和氨氮等指标的含量明显升高,在200℃/40min条件下,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3895mg/L、19285mg/L和2228mg/L;可溶性多糖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170℃/40min条件下达到最大值3724mg/L;此时,可溶性蛋白与多糖之和在SCOD中的占比达到71.5%;在190℃/40min条件下,挥发性脂肪酸(VFAs)含量达到最大,相比预脱水污泥提升了300%。热水解有效改善了污泥厌氧消化效性。
刘研萍闫旭升熊建军叶美瀛刘茹飞李伟夏洲
关键词:污泥热水解有机物
一种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施用土壤淋溶液取样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属于城镇生活污泥产品处置领域,公开了一种城镇生活污泥产品林地施用土壤淋溶液取样方法和系统。该系统包括模拟雨水输入装置、淋溶柱和淋溶液收集装置;所述模拟雨水输入装置包括模拟雨水储存设备和蠕动泵;所述模拟雨水储存设备、...
贾清棋陈玲杨文彬李海洋彭祚登马富亮熊建军崔超姚海白家云张晓娟
文献传递
一种高有机质配方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有机质配方营养土及其制备方法。高有机质配方营养土的原料组成包括:55‑80wt%污泥产物、20‑45wt%辅料;所述辅料选自腐殖酸、腐殖酸钾、硫酸铵、磷酸二铵、硫酸钾和颗粒增强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实...
崔超马富亮杨英杰熊建军曹贺雄白子征
文献传递
一种非洲凤仙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于城镇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和栽培基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非洲凤仙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该栽培基质的总体积计,该栽培基质包括有机营养土35vt%~55vt%、椰糠25vt%~45vt%、珍珠岩5vt%~15v...
白家云崔超熊建军马富亮曹贺雄白子征李海洋张晓娟贾清棋杨文彬姚海
基于新《固废法》的城镇污泥处置管理要求与资源化思考
2024年
2020年9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下简称新《固废法》)从宏观上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污染防治原则,从固废监督管理上进一步明确了职权界定,完善了联防联控管理机制,强化了全流程监管体系要求,同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加大了违法成本,完善了付费管理和保障机制。城镇污泥处置的综合管理被列为新《固废法》的重点管理内容,为此围绕固废综合防治要求对其处理处置过程管理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介绍了北京中心城区污泥产品土地利用管理案例。基于此,城镇污泥生产单位应在新《固废法》的管理要求及“双碳”目标背景下,不断探索以城镇污泥资源化为目标的污泥处置路线,建立全流程闭环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保障污泥处理处置过程安全规范。城镇污泥产品土地利用是资源化发展的有效方式,新《固废法》为城镇污泥生产单位、利用单位及个人在固废利用管理上提供了法律保障,提升了城镇污泥土地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
熊建军崔超张荣兵姚大伟马富亮曹贺雄杨文彬姚海
关键词:污泥处置污泥土地利用
吨袋灌装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吨袋灌装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用于承载吨袋;多个支撑架,多个支撑架均匀分布于底座的边缘;每个支撑架包括支柱、弹簧及挂钩,支柱的底端连接于底座,挂钩通过弹簧连接于支柱的顶端;每个挂钩用于悬挂吨袋的一...
白子征崔超曹贺雄姚海王鹏清李居易杨英杰熊建军马富亮李志然李博善李盼龙张腾赵雨童王学良
文献传递
热水解污泥作为制备花盆原料的应用和透水免烧污泥制营养花盆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免烧花盆技术利用领域,具体涉及热水解污泥作为制备花盆原料的应用和透水免烧污泥制营养花盆及其制备方法。透水免烧污泥制营养花盆的组成包括:热水解污泥20wt%‑50wt%,水泥37wt%‑48wt%,沙粒10...
曹贺雄李志然李伯善薛凯王东龙李娜崔超李居易王鹏清马富亮杨英杰熊建军
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与氨气排放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目前我国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的温室气体(N2O、CH4)与氨气(NH3)排放数据极其缺乏,难以满足温室气体减排和氮素保存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原位观测,首次开展污泥堆肥及其土地利用全过程温室气体和氨气排放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机械翻堆条垛(turning windrow,TW)工艺的全过程温室气体排放因子(eCO2/干污泥,196.21 kg·t-1)是基于强制通风+机械翻堆条垛(aerated turning pile,ATP)工艺的1.61倍.N2O主要来自土地利用过程,CH4主要来自堆肥过程.ATP工艺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eCO2/干污泥,12.47 kg·t-1)远低于TW工艺(eCO2/干污泥,86.84 kg·t-1).TW工艺的氨气排放因子(NH3/干污泥,6.86 kg·t-1)略高于ATP工艺(NH3/干污泥,6.63 kg·t-1).NH3是全过程最主要的N素损失形式,其中TW和ATP堆肥工艺因NH3排放造成的氮素损失相当,均约占堆料TN损失量的30%.而N2O和CH4带来的N、C元素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这些结果表明ATP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污泥堆肥工艺.
钟佳魏源送赵振凤应梅娟周国胜熊建军刘培财葛振丁刚强
关键词: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温室气体氨气排放因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