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周血EOS、PCT及CRP水平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分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2例AECOPD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生存者53例与死亡者19例,检测EOS、PCT及CRP水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AECOPD入院28 d预后危险因素,评估外EOS、PCT及CRP水平。结果72例生存53例(73.6%),死亡19例(26.4%),死亡者外周血EOS水平低于生存者(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病情严重程度为D级、EOS、PCT及CRP水平为AECOPD患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EOS、PCT及CRP水平预测AECOPD患者的AUC值(95%CI)0.822(0.714~0.902)、0.768、0.890(P<0.05)。结论EOS、PCT及CRP预测AECOPD预后中具有临床意义。
- 潘永良郦文捷黄晓敏
-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
- 羟基喜树碱用于放射增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 张玉田温国致刘秀杰潘永良于丽萍
- 该项目充分利用同期放化疗的优势,选择了临床毒副作用较低,疗效确切的羟基喜树碱用于放疗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Ⅰ、Ⅱ、Ⅲ期临床研究,证明了羟基喜树碱用于放疗增敏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
- 关键词:
-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非小细胞肺癌放射增敏治疗
- 纤支镜在老年重症肺内感染中的应用
- 2001年
- 潘永良林云辉
- 关键词:纤支镜重症肺部感染
- 茶碱治疗4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临床分析
- 2011年
- 目的对采用茶碱缓释片对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88例在我院就诊的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茶碱缓释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分析结果表明,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茶碱缓释片对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可以作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首选方法。
- 潘永良
- 关键词:茶碱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
- 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32例大咯血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林云辉姚学军潘永良潘慧敏马宏达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疗效分析内科保守治疗呼吸系统急症急诊外科治疗
- 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甲基强的松龙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丹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头-甲组和头孢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头孢组患者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进行治疗,为头-甲组患者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头孢组患者相比,头-甲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头-甲组患者的TV、MVV、FVC、FEV1均大于头孢组患者,其FEV1%高于头孢组患者,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
- 潘永良
-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及复方异丙托溴铵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慢阻肺患者98例,根据电脑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气及肺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PaO2、FEV1/FVC(%)、FEV1占预计值(%)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喘息缓解、咳嗽消失、哮鸣音消失、湿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排痰量多于对照组,但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慢阻肺患者可见良好药用,患者动脉血气及肺功能恢复佳。
- 潘永良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氨溴索布地奈德复方异丙托溴铵
- 经皮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皮冠状动脉移植治疗重症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06-02/08承德北方医院收治的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4±13)岁,由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①患者俯卧位局麻,双测髂后上嵴行多点穿刺,抽取骨髓血60~260mL,要求在60min内完成。将采集的骨髓血进行骨髓细胞分离、洗涤,用生理盐水稀释单个核细胞悬液至20~30mL。②用PTCA球囊以先后顺序放置在左前降支中段或右冠状动脉中段,以4~6个大气压扩张球囊临时阻断远端血流,从球囊导管尾端注入分离净化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左冠状动脉注射总量2/3,右冠状动脉注射总量1/3。③分别于术后1,3个月进行随访,检测NYHA心功能分级与射血分数,以6min标准步行实验评估运动能力。结果:实验选取20例重症心力衰竭患者,3例于术前发生猝死而退出试验,最终17例成功进行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均完成术后3个月随访。①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不良反应:17例患者中,严重心律失常1例,急性左心室衰竭1例,心绞痛2例,头痛1例,术中呕吐2例,术后低热1例,穿刺点血肿1例。②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NYHA心功能分级的变化: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后1,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均明显提高(t=9.294~10.102,P均<0.01)。③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心功能指标与运动能力的变化:与术前比较,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后1,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6min行走距离均得到明显改善(t=3.034~5.064,P<0.05)。④NYHA心功能改善程度与其他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细胞移植后3个月,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呈明显正相关(r=0.461~0.494,P均<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移植�
- 戚龙温国政李艳兵张洪存潘永良焦春静李京芬臧小点刘敏余良侠
- 关键词:单核细胞骨髓移植充血性血管成形术
- 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对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的作用。方法将96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和试验治疗组56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3周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7.5%(27/40),试验治疗组为92.9%(52/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液流变学和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
- 潘永良陈延斌范辉
- 关键词:曲美他嗪替米沙坦肺心病
- 血清miR-146b、ICAM-1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miR-146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86例ARDS患者的基线资料、生化指标[氧合指数、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白细胞介素(IL)-6水平、IL-10水平]和血清miR-146b、ICAM-1水平。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组(n=45)、中度组(n=58)、重度组(n=83),并根据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52)和存活组(n=134)。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186例ARDS患者血清miR-146b、ICAM-1水平与氧合指数和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6b、ICAM-1水平对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的血清miR-146b、IL-10水平依次降低,血清ICAM-1、TNF-α、IL-6水平依次升高(均P<0.05)。ARDS患者血清miR-146b水平与氧合指数、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ICAM-1、TNF-α、IL-6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血清ICAM-1水平与氧合指数、血清IL-10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急诊ICU入住时间延长,氧合指数和血清miR-146b、IL-10水平降低,EVLWI和血清TNF-α、IL-6、ICAM-1水平升高(均P<0.05)。机械通气时间延长、EVLWI和血清TNF-α、IL-6、ICAM-1水平升高是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氧合指数和血清IL-10、miR-146b水平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血清miR-146b、ICAM-1水平预测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0.811。结论miR-146b、ICAM-1可能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参与ARDS的发生和发展,与ARDS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关,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 郦文捷潘永良黄晓敏顾俊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细胞间黏附分子1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