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扬茂

作品数:86 被引量:512H指数:13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9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0篇地震
  • 33篇INSAR
  • 31篇形变
  • 19篇反演
  • 18篇断层
  • 13篇震后
  • 10篇GPS
  • 9篇地壳
  • 8篇滑动分布反演
  • 7篇断层滑动
  • 7篇反演分析
  • 7篇M
  • 7篇MW
  • 6篇地表形变
  • 6篇地震破裂
  • 6篇形变场
  • 6篇震后形变
  • 6篇汶川地震
  • 5篇同震形变
  • 5篇位错模型

机构

  • 86篇武汉大学
  • 11篇国家基础地理...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
  • 4篇国家测绘地理...
  • 3篇教育部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格拉斯哥大学
  • 2篇纽卡斯尔大学
  • 2篇青海省基础测...
  • 1篇鲁东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86篇温扬茂
  • 65篇许才军
  • 22篇刘洋
  • 14篇何平
  • 13篇李志才
  • 8篇江国焰
  • 5篇张鹏
  • 3篇王乐洋
  • 2篇尹智
  • 2篇李振洪
  • 2篇冯万鹏
  • 2篇王帅
  • 2篇汪建军
  • 2篇刘洋
  • 2篇易磊
  • 2篇宋闯
  • 1篇单新建
  • 1篇林敦灵
  • 1篇陈长云
  • 1篇何福红

传媒

  • 26篇武汉大学学报...
  • 13篇地球物理学报
  • 8篇测绘学报
  • 5篇大地测量与地...
  • 3篇测绘科学
  • 2篇测绘工程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地震学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科技资讯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 1篇地球与行星物...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2015中国...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entinel-1影像约束下的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现今地壳变形特征
2023年
东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北部一条活跃的大型左旋走滑活动断裂,其东段滑动速率呈自西向东递减的特征;东段的玛沁—玛曲段被认为是地震破裂空段,存在发生大震的可能.本文首先处理2014—2021年间覆盖东昆仑断裂带玛沁—玛曲段的Sentinel-1卫星升、降轨影像,获得该区域近7年的视线(Line-of-sight,LOS)向形变速率场;然后,联合GPS速度场解算该区域的三维形变速率场和应变率场;最后,对玛沁—玛曲段的应变率积累、滑动速率和形变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壳变形表现为整体向东运动的特征,LOS向和东西向形变速率在玛沁—玛曲段南北两侧存在明显的梯度,且沿断裂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2)玛沁—玛曲段上的阿尼玛卿山和西贡周断层交汇区附近具有显著的应变率积累,同时这两处距上次地震的离逝时间已非常接近其地震复发间隔,表明这两个区域具有较高的地震危险性;(3)玛沁—玛曲段的滑动速率自阿尼玛卿山向东分别为6.0±0.2 mm·a^(-1)、5.6±0.2 mm·a^(-1)、3.9±0.2 mm·a^(-1)和3.5±0.2 mm·a^(-1),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东段的滑动速率在距离断裂带最东端至少300 km处的阿尼玛卿山附近就已经开始缓慢递减;(4)玛沁—玛曲段附近的次级块体表现出顺时针旋转的刚性运动特征,符合书斜构造模型,即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侧向挤出产生的区域变形由东昆仑断裂带和周缘次级断裂的左旋走滑及其断裂带最东端的地壳缩短共同吸收调节.
温扬茂方志斌贺克锋杨九元熊露雲许才军
关键词:东昆仑断裂带应变率场滑动速率
利用InSAR数据和地震破裂模型提取2007年阿里地震的三维地表形变场
<正>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具有空间连续覆盖、全天候、全天时、高空间分辨率、具有穿透性等优势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的用于获取地震...
温扬茂冯怡婷
同震变形分析中不同地球结构模型差异性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顾及地球结构的非均匀性、分层和球体特性,定量研究了球体分层模型、球体均匀模型、半空间均匀模型分别作用于地震断层(走滑断层,逆冲断层)产生的地表同震变形的差异。计算结果显示,相对实际地球模型,利用半空间均匀位错模型计算的同震变形差异很大,大大超出现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精度。如果利用实测资料(例如GPS,VIBL,InSAR等高精度测量数据)进行反演研究,必须根据实际地壳构造情况考虑地壳分层结构的影响。
李志才许才军赵少荣温扬茂邓洪涛
关键词:同震变形
基于应变张量的GNSS-InSAR联合估计三维地表形变的改进算法
1.引言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 (Interferometry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nSAR)技术是一种具有高形变敏感度和空间分辨率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和低空间分辨率但是能全天候、连...
吕明哲陈克杰温扬茂
文献传递
基于MAI和常规干涉的2003年Bam地震三维地表形变场提取及其滑动分布反演
<正>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它利用两幅或多幅SAR复数影像的相位差信息提取地表地形信息和形变信息。常用的空间大地测量手段(如GPS、VLBI等)都只能获...
先文娟许才军温扬茂
关键词:地表位移
文献传递
联合GPS与重力资料反演分析川滇地区现今地壳形变被引量:13
2009年
联合GPS与重力数据,反演给出了川滇地区(96°-106°E,20°-36°N)的活动块体运动速度和主要活动断裂的错动速率。受青藏块体的北东向推挤和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重力势能作用,川滇地区围绕着喜马拉雅东构造作顺时针旋转运动,造成川滇地区东侧断裂作左旋走滑运动,而西侧断裂以右旋走滑为主。鲜水河-夏宁河-则木河-小江断裂是区内最活跃的断裂带,其左旋走滑速率分别为12.1±0.6 mm/a,9.0±1.2mm/a,6.4±1.0 mm/a,6.0±1.2 mm/a和8.3±0.5 mm/a。龙行山断裂具有2.6±1.1 mm/a的右旋走滑和1.3±1.2 mm/a的挤压速率。反演结果表明,区内的地壳运动模式更趋向于“连续变形”假说。
温扬茂许才军
关键词:GPS联合反演块体运动
利用PSInSAR研究意大利Etna火山的地表形变被引量:12
2011年
利用2003~2010年升轨、降轨ASAR数据对意大利Etna火山的地表形变进行PSInSAR处理,获取了该火山区域的高精度形变速率场,在此基础上,对部分特征区域点位进行时序分析。结果显示,Etna火山的东部区域的形变量变化大,LOS方向形变速率约为7~12 mm/a,西部区域变化较小,LOS方向形变速率仅为1~3 mm/a;火山东南和南侧存在两个较大垂直形变区域,其垂直形变速率分别为-4 mm/a和12mm/a。目前,Etna火山东南侧区域地表形变起伏较大,位于东南区域下的火山源岩浆活动活跃、岩浆体积处于补充期。
许才军何平温扬茂
关键词:PSINSAR地表形变
基于ArcEngine的构造大地测量成图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ArcEngine的构造大地测量成图方法,借助ArcGIS图层功能,将构造所在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底图加载在地图上,用于表示构造地区的地貌;根据测站位置、水平形变值、水准形变值和形变中误差信息,于测站...
江国焰许才军宋闯温扬茂
基于地壳分层的唐山地震断层震后变形分析被引量:9
2005年
本文利用球体粘弹性地球模型研究唐山地震断层基于地壳分层的震后变形影响,计算四种不同类型的地球分层模型(均匀模型和三种地壳分层模型)产生的震后变形场,分析不同模型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异同,定量研究了实际地壳分层模型与均匀地壳模型计算的地表变形差异.计算结果显示,相对均匀粘弹性地球模型,利用分层的地壳结构模型,计算的唐山地震断层附近区域震后28年积累的变形,两者最大差值水平方向可达20mm,垂直变形相差10mm左右.计算的结果显示地壳结构的差异对震后地表变形的影响很大,超过现有高精度测量技术的精度.如果利用该区的实测资料进行反演研究,必须根据实际地壳构造情况考虑地壳分层的影响.
李志才许才军赵少荣温扬茂
关键词:地壳分层
利用GPS资料反演汶川Mw 7.9级地震滑动分布被引量:48
2009年
2008年5月12日,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发生Mw7.9级汶川地震,该地震使得北川—映秀断裂、灌县—江油断裂带发生了同震破裂。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项目组提供的GPS同震位移资料,采用基于敏感度迭代拟合法(SBIF)及分段发震断层模型,分别应用均匀半空间和分层地壳结构两种方法反演分析该次地震的精细同震滑动分布。结果表明:①SBIF反演方法应用于相对较小的GPS数据集仍然可以获得理想的同震滑动分布;②采用考虑分层地壳结构模型的反演结果整体上要优于均匀半空间模型的结果;③同震滑动主要发生在10~19km深度以上,且存在五个滑动峰值区域及北川断裂南西端存在明显的深部滑动区,与震后野外考察结果及余震分布相吻合,同时能够较好地解释GPS观测数据;④青川断裂存在明显的右旋走滑分量,其平均滑动量为1.99m,北川断裂主要发生逆冲滑动,平均滑动量为3.35m,灌县断裂的平均滑动量为0.65m;⑤反演得到的地震矩为8.74×1020Nm(Mw7.90),与地震学结果吻合。
许才军刘洋温扬茂
关键词:汶川地震GPS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