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利 作品数:38 被引量:296 H指数:9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肝动脉栓塞术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采用CT灌注成像及多普勒血流计测定肝脏血流量,研究肝动脉栓塞术对肝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0头猪麻醉后,行肝左动脉栓塞术。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及术后,采用CT灌注成像测定肝右叶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总肝血流量(THBF)、肝动脉灌注指数(HPI),采用多普勒血流计分别测定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及肝右动脉血流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肝脏右叶HAP、PVP、THBF及HPI分别为0.3376ml.min-1.ml-1和0.4023ml.min-1.ml-1、0.9237ml.min-1.ml-1和0.8263ml.min-1.ml-1、1.2613ml.min-1.ml-1和1.2286ml.min-1.ml-1、26.80%和32.74%;肝左动脉栓塞术前和术后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动脉、肝右动脉血流量分别为793.04ml/min和987.6ml/min、316.59ml/min和188.90ml/min、164.10ml/min和10.13ml/min、158.83ml/min和186.64ml/min。与肝左动脉栓塞术前相比,栓塞术后肝右动脉血流量及灌注量增加,肝门静脉的血流灌注量减少;术后肝固有动脉血流量明显减少;肝门静脉血流量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肝动脉栓塞面积增加,门静脉血流灌注量逐渐增加。结论CT灌注成像可准确地定量测量肝脏血流量;肝动脉栓塞术后,通过肝动脉缓冲效应,门静脉血流量增加,维持全肝血流量基本平衡。 肖亦明 杨建勇 江利 陈伟 庄文权 孔健关键词:肝动脉栓塞 灌注成像 血液动力学 血清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MR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AQP4-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MR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NMOSD的认识。方法收集10例经临床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确诊为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病例资料,临床均以急性视神经炎、急性脊髓炎及最后区综合征三大核心症状的一种或多种就诊;每例患者均于治疗前行颅脑、全脊髓及眼眶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MRI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10例血清AQP4-IgG阳性NMOSD患者,眼眶MR扫描5例表现出长节段视神经肿胀,T2WI信号增高,病变累及长度均大于视神经全长的1/2,其中4例累及双侧视神经,1例累及视交叉,增强扫描4例明显强化;脊髓MR扫描9例表现为长节段脊髓T2WI高信号病变,其中颈胸髓累及6例,胸髓累及2例,颈髓累及1例,病变累及长度均大于3个连续椎体节段,增强扫描4例轻度强化,5例无强化;颅脑MR扫描3例出现脑干病变,7例出现间脑、大脑半球病变,以大脑半球白质、侧脑室、第三及第四脑室室管膜周围、丘脑、扣带回或胼胝体分布为主,病变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及T2WI-FLAIR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例出现“云雾状”强化,1例出现室管膜线状强化,其他颅内病变无强化。结论血清AQP4-IgG阳性NMOSD的MR主要表现为双侧长节段视神经炎、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以及脑干、间脑及大脑半球病变。结合典型临床核心症状与MR影像学特征,需考虑到NMOSD的诊断。 卢伟光 耿鹏飞 曾怡群 江利关键词:视神经炎 磁共振成像 一站式CTP对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一站式CT灌注成像(CTP)及治疗前后临床影像资料,明确与预后相关的临床及影像特征。【方法】纳入CT/MRI随访证实的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男:女=21:18,平均年龄65岁,平均起病时间8.4 h),所有患者均随访90天获取其mRS评分(平均2.8分)。对上述患者行320排螺旋CT一站式CTP[非增强CT(NCCT)-CT血管成像(CTA)-CTP]扫描,对NCCT图像行ASPECTS(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评分,经后处理获得脑血管图,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体积以及其相应比值,并获得CTP各灌注参数图[CBF,CBV,MTT,TTP,延迟达峰时间(Delay-TTP)]。将大小一致的感兴趣区分别放置在脑梗死核心区、缺血半暗带及其相应对侧脑实质,分别测量3次,取平均值。【结果】39例患者中,20例预后良好(mRS≤2)。相关分析发现,治疗前后NIHSS评分、梗死核心体积、缺血半暗带MTT及相应区域Delay-TTP与随访90天mRS评分成明显正相关(P≤0.04);而治疗后ASPECTS评分及梗死核心区CBF值与90 d mRS评分成明显负相关(P<0.05)。进一步两组对比分析发现,治疗前后NIHSS、治疗后ASPECTS、CTP示梗死核心区体积及梗死核心CBF值与患者预后明显相关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ROC分析显示治疗后NIHSS评分对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有着最高的诊断效能(AUC为0.90),其中敏感度、特异度及拐点值分别为79%,85%和4.5;而梗死核心区CBF具有最佳的特异度(89%),治疗后ASPECTS评分在预测预后方面具有最高的敏感度(94%)。【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核心区体积、CBF、治疗前后NIHSS及治疗后ASPECTS评分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相比较NIHSS评分,梗死核心区CBF对于预测急性脑梗死预后有着更高的特异度。 韦丹 赵静 党超 谢炎钊 谢定祥 杨旭峰 陈红兵 江利关键词:NIHSS ASPECTS CT灌注成像 急性脑梗死 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MRI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总结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脑部MRI表现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及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临床确诊的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简易乳酸运动试验、脑部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7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最大者39岁,最小者13岁,7例均有长期反复发作四肢抽搐病史,伴视物模糊1例,肢体乏力1例;7例患者行简易乳酸运动试验,6例患者高于正常参考值;7例患者脑部MRI均显示为大脑半球受累,6例为双侧大脑半球,其中颞、顶、枕叶较额叶多见,3例皮层受累为主,4例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受累,1例累及双侧基底节区及右侧小脑半球,出现软化灶及脑萎缩;6例患者行多体素磁共振波谱成像检查,5例局部病变区可见乳酸峰;5例扩散加权成像提示病变区轻度扩散受限;2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病变区皮层呈脑回样强化。结论以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及脑部MRI特点多不典型,易于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诊断较困难,综合分析病史、简易乳酸运动试验、脑部MRI表现特点,有助于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的正确率。 肖靖 江利关键词:线粒体脑肌病 癫痫 MRI表现 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氢波谱临床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氢波谱(~1H-MRS)分析对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TCI)的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中度TCI患者和10例志愿者做氢波谱检查,观察损伤组与对照组、损伤组患侧与对侧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肌酸(Cr)、乳酸(Lac)及NAA/Cho,NAA/Cr,Cho/Cr值的变化。结果:NAA/Cho,NAA/Cr值损伤组较对照组以及损伤组患侧脑白质较对侧同一部位正常脑白质(NAWM)降低明显,而Cho/Cr值升高明显。NAA/Cho,NAA/Cr,Cho/Cr值变化与TCI患者GCS,GOS具有相关性。结论:氢波谱分析对中度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何天生 李在雨 蔡一峰 关天明 江利 魏晓薇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 N-乙酰天门冬氨酸 胆碱 肌酸 POEMS综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被引量:1 2013年 POEMS综合征又称Crow-FIIkase综合征、Takatsuki综合征,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临床症候群,涉及多个系统的一系列病变。POEMS综合征的名称由其主要临床特点的首字母构成,即(1)多发周围神经病变(Polyneuropathy);(2)脏器肿大(Organomegaly);(3)内分泌异常(Endoerinopathy);(4)M蛋白(Monoclonalprotein); 林玲 周旭辉 江利 张朝晖关键词:影像学特点 POEMS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 内分泌异常 脏器肿大 家兔脊椎与脊髓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家兔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成像方法和表现。方法对17只健康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进行磁共振矢状面和横断面检查,并总结分析其成像方法和表现。结果17只家兔在全麻下采用高场MRI扫描仪、头线圈、薄层扫描,均成功完成脊椎与脊髓结构的磁共振检查,选用体重≥2.0kg的家兔和采用仰卧体位有利于脊椎与脊髓结构的显示。结论应用磁共振成像检查家兔的脊椎与脊髓结构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今后可用来研究家兔脊椎与脊髓病变。 李鹤平 庄文权 杨建勇 陈伟 余深平 江利关键词:家兔 脊椎 脊髓 磁共振成像 亚急性期脑梗死神经网络缺损的肢体运动障碍与情绪等因素的关联及结局分析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与情绪、认知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10 m步行速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测。比较患者弥散张量成像(DTI)参数: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和FA指数、ADC指数,并对脑梗死患者DTI参数与情绪评估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MA评分及10 m步行速度与HAMD、HAMA及MMSE评分无相关性。HAMD、HAMA、MMSE评分与SF-36中的情感职能相关(P<0.05),HAMA评分与SF-36中的躯体疼痛负相关(P<0.05)。双侧内囊后肢的FA值均与HAMD呈负相关(P<0.05)。结论神经网络缺损可导致脑梗死患者情绪变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与情绪无关。情绪、认知功能相互关联而影响生活质量的功能结局。 肖湘 吕衍春 蔡培强 江利 林玲 黄东锋关键词:脑梗死 抑郁 弥散张量成像 去金属伪影技术(SEMAR)在颅内动脉瘤夹植入术后患者的应用价值 严超贵 杨旭峰 李平 冯玉 江利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纵向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结合减重平板训练(VR+BWSTT)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早期恢复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1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跑台组(6例)和常规组(5例),分别采用不同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在康复训练前及训练后3周、3个月和6个月各行一次脑功能成像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结果:跑台组步行速度和下肢Fugl-Meyer评分进步程度较常规组显著,跑台组进步较大的患者患肢对侧旁中央小叶(PCL)激活强度较训练前增大较明显;患肢运动激活辅助运动区(SMA)的LI值训练后3周多数为负值;跑台组6名患者中有4名训练后3周患肢运动时出现双侧前额叶皮层多发激活区。结论:VR+BWSTT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常规步态训练;下肢功能恢复的中枢神经机制与上肢不完全相同;VR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双侧前额叶皮质有关。 林玲 江利 肖湘 田文硕关键词:功能磁共振 虚拟现实 步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