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少银
- 作品数:114 被引量:484H指数:12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孤立性蝶窦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炎的CT临床征象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2006年6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蝶窦冠状位及水平位薄层CT扫描。结果本组中17例以头痛为主诉就诊。18例中,蝶窦气化分型为鞍前型7例(7/18,38.9%),鞍后型6例(6/18,33.3%),甲介型5例(5/18,27.8%)。12例蝶窦有中隔,其中1个中隔6例,2个中隔4例,2个以上中隔者2例;6例蝶窦为单房。CT表现为蝶窦腔的部分或全部混浊变暗,蝶窦内密度增高。11例行鼻内窥镜蝶窦开放冲洗术,7例行抗感染治疗,均治愈。结论CT可提供蝶窦解剖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对鼻内窥镜手术有指导意义。CT可作为诊断孤立性蝶窦炎的首选方法。
- 康江河段少银梁昆如黄锡恩
- 关键词:孤立性蝶窦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鼻内窥镜
- Willis环三维CTA分型及解剖测量探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Willis环的CT血管造影(CTA)新的分型,并进行相关解剖测量。方法搜集头颈CTA未发现Willis环明确病变者114例,根据其完整性与发育分三型:完整型、相对完整型及不完整型,测量Willis环相关动脉内径并计算其比例关系。结果 CTA显示Willis环完整型26例,相对完整型9例,不完整型79例。发育不良Willis环88例,占77.19%,其中后循环占64.8%,两支占47.7%;变异环49例,占42.98%,其中后循环占71.4%,一支占69.4%。颈内、大脑中、前、后动脉及前、后交通动脉内径比为1.00∶0.74∶0.54∶0.51∶0.41∶0.40。结论本研究Willis环新的分型克服单一考虑环的完整或发育,增加相对完整型,形成分型间联系。进行发育不良与变异的定位与定量,结合Willis环内径测量可为相关疾病诊疗与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解剖依据。
- 林思敏黄倩文段少银
- 关键词:WILLIS环血管造影
- 心脏移植术后三维CT成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心脏移植是目前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惟一理想方法,而其中移植心脏血管病变(cardiac allgraft vasculopathy,CAV)是心脏移植术后最难处理的并发症之一[1].因移植心脏处于去神经状态,故患者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相关的心绞痛症状不明显,所以每年均需做血管造影随访或心肌活检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指标,但属于有创检查、价格昂贵,反复检查不易为患者接受,而且已被证明对CAV的敏感性低[2].笔者应用64层MSCT对11例心脏移植术后的患者进行检查,探讨其对移植心脏病变的显示及临床诊断价值.
- 蔡国祥张平廖崇先梁昆如段少银
- 关键词:心脏移植术后三维CT成像临床诊断价值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有创检查
- 前臂外固定装置在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与体会
- 2000年
- 许美心段少银
- 关键词:外固定装置CT动态增强扫描牛津布前臂化学疗法老年癌症患者
-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及其影像学诊断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 钟福华赵文俊段少银
- 关键词:寰枢关节影像学诊断
- 肺癌的CT灌注成像分析探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CT灌注成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64层VCT灌注成像技术,电影模式(层厚2.5-5mm/8层),总扫描时间40s,CT Perfusion 3分析软件,回顾性分析60例(腺癌35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8例,转移癌6例),体积3.56~115.68cm^3肺癌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和肿瘤最高增强值(PE);依据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进行比较。结果主动脉第一时相为14~28s,平均19.8s。肿瘤的BV值、BF值为鳞癌>转移癌>腺癌>小细胞癌,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和PS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平扫CT值比较,转移癌与其他组织类型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最高增强值(PE)比较,除鳞癌与腺癌外,其他组之间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的肿瘤(体积>50cm^3)与小的肿瘤(体积<50cm^3)灌注值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的拟合时间-密度曲线和主动脉的关系密切,峰值在主动脉峰值区域或稍后,A型8例,B型52例,其中6例转移癌中A型曲线有4例,占50%。结论肺癌的灌注值与肿瘤大小无关,BV值、BF值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有关;转移癌的TDC多表现为A型。
- 康江河梁昆如段少银黄益民吕绍茂
-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
- 解剖学和影像学观察寰枢关节及相关结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评价解剖学和影像学方法观察寰枢关节(AAJ)及相关结构的优缺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8例寰枢关节段尸体解剖标本进行解剖学和影像学对比研究,观察椎动脉寰枢段(VA-A)、第1、2脊神经(CN1,CN2)以及AAJ滑膜皱襞(SF)的解剖,测量它们的大小及位置关系值。结果:CN1出椎管后向外下走行于寰椎后弓上缘及VA下缘,CN2出椎管后走行于寰、枢椎后弓之间及VA后。SF存在于寰枢中央前关节6例,寰枢外侧关节5例。VA-A沿AAJ走行,有4个弯曲,其中第2、4个弯曲远离其骨结构。CN1、CN2到VA-A距离范围分别为0.0~2.2 mm、0.0~3.6 mm,VA2个弯曲行程远离AAJ骨结构距离范围分别为0.0~4.8 mm、2.0~7.9 mm,解剖及影像测量值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学方法有利于观察CN和SF,影像学方法显示VA-A与AAJ清楚。两者具有互补性,得到的测量值相当,结合应用为研究该区域的复杂解剖提供了新的手段。
- 何宏伟王泽恩赵慧毅林清池段少银
- 关键词:寰枢关节影像学解剖学
- 一种新型疫苗接种效果快速评价试剂盒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疫苗接种效果快速评价试剂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部依次装有检测试纸盒、稀释溶液盒和试纸夹板盒,所述试纸夹板盒内装有试纸夹板,所述试纸夹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夹子,所述检测试纸盒装有若干检测试纸,所述检测...
- 段少银
- 文献传递
- 新型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设计及其生物力学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测试新型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采用国际通用标准ASTM F543-2013及ASTM F1717-2013测试新型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单轴钉置入及拔出试验,万向钉压缩试验。并与常用颈胸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常用组)及强生椎弓根钉棒系统(强生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置入力矩低于常用组,拔出力小于常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屈服力大于强生组,但小于常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屈服刚度大于强生组,弹性位移、屈服位移小于强生组,但与常用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态试验加载力最大值81 N为强生组的屈服力,反复加载后未损坏,故动态测试结果优于强生组。常用组动态试验加载力最大值110.9 N为试验组的屈服力,试验组与常用组反复加载后均未损坏,故动态试验结果接近。结论若上胸椎不稳但胸廓完整,新型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性能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提供即刻稳定性。
- 陈雍君华强段少银林永祥赵慧毅
- 关键词:上胸椎胸廓内固定生物力学
- 足痛患者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及其解剖分型的多种影像学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背景:探讨痛性足副舟骨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指导临床实施治疗,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目的:分析足副舟骨的发生率、解剖变异分型及损伤后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痛性足副舟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2019年期间336例(男212例,女124例)因外伤后足部疼痛或持续慢性足部疼痛的患者,拍摄患足X线正斜位片,其中15例行CT检查,5例行MRI检查。统计足副舟骨的发生率和解剖变异分型,分析不同摄片位置足副舟骨的显示率及其多种影像学特征。结果与结论:足痛患者336例(男212例,女124例)中,发现副舟骨52例,发生率约为15.5%。在52例足副舟骨中分3型,Ⅰ型15例(28.8%),Ⅱ型32例(61.5%),Ⅲ型5例(9.7%)。足正位及内、外斜位X光片显示率分别约为85.7%、66.1%、100%,三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6)。CT、MRI均能显示副舟骨,CT三维成像展现足副舟骨与舟骨关系清楚,MRI可显示局部骨髓水肿和软组织病变。足副舟骨Ⅱ型最常见,足正位及外侧斜位片是足舟骨损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CT、MRI检查显示更全面。足副舟骨并不少见,分析其解剖与分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临床误诊与误治。
- 孙莉薇王捷钟华段少银康江河
- 关键词:足副舟骨X线片CT三维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