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卓贤

作品数:82 被引量:27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肿瘤
  • 21篇子宫
  • 15篇卵巢
  • 12篇手术
  • 11篇宫颈
  • 10篇疗法
  • 9篇生殖
  • 9篇细胞
  • 9篇介入
  • 9篇恶性
  • 8篇妊娠
  • 8篇卵巢肿瘤
  • 8篇内膜
  • 7篇宫内
  • 6篇子宫内膜
  • 6篇化疗
  • 6篇宫内膜
  • 5篇血清
  • 5篇药物疗法
  • 5篇异位症

机构

  • 42篇中山医科大学...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市皮肤病...
  • 4篇中山大学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二医...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79篇梅卓贤
  • 15篇杨国奋
  • 14篇巫岳鹏
  • 14篇何勉
  • 11篇黄建昭
  • 11篇徐成康
  • 9篇庄广伦
  • 8篇凌家炜
  • 7篇何科
  • 6篇王子莲
  • 6篇王宁宁
  • 5篇李季
  • 5篇曹文苓
  • 5篇陈伟
  • 4篇洪珊珊
  • 4篇刘斌
  • 3篇丁慧娟
  • 3篇余利云
  • 3篇冯丽萍
  • 3篇张锡宝

传媒

  • 8篇中国实用妇科...
  • 7篇中山医科大学...
  • 7篇广东医学
  • 6篇新医学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肿瘤研究与临...
  • 3篇癌症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年份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 13篇2001
  • 8篇2000
  • 12篇1999
  • 4篇1998
  • 4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波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88例 ,实验组 45例使用国产GZY -Ⅰ型功能治疗仪子宫腔内微波照射 ,对照组 43例口服安宫黄体酮止血和 (或 )安宫黄体酮与己烯雌酚联合应用 3个周期 ,观察止血时间、有效率、复发率及副作用 ,部分病例观察术后基础体温改变。结果 实验组止血时间( 14 0± 5 7)h ,有效率 89% ,复发率 10 % ;对照组分别为 ( 85 2± 2 2 .6)h ,5 8%和 60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杨国奋梅卓贤古伟文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微波疗法疗效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三方案比较
1994年
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化疗三方案比较巫岳鹏,梅卓贤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510080)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化疗效果已被广泛认定。至于哪一种药物或者化疗方案最理想,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据文献报道[1],5Fu,KSM单药化疗效果较好。但由于药物剂量大...
巫岳鹏梅卓贤
关键词:滋养细胞肿瘤恶性药物疗法
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3
1998年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配伍与不配伍甲基睾丸素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有症状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口服米非司酮及甲基睾丸素。米非司酮25mg,甲基睾丸素5mg,每日1次,连服90天;B组:口服米非司酮及安慰剂,服药方法同A组。结果:两组治疗后均使患者发生闭经。A组治疗后经量减少4932%,瘤体缩小5220%;B组治疗后经量减少3980%,瘤体缩小4410%。结论:抗雌孕激素的联合治疗是保守性治疗子宫肌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易村犍梁洁萍刘香琼黄兵兵梅卓贤张爱东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甲基睾丸素药物疗法配伍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了解不孕妇女下生殖道中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 A组 :对照组 ,2 76例正常健康育龄妇女。B组 :3 0 7例原发不孕女性患者。采用衣原体培养、支原体培养、淋病奈瑟菌培养和真菌培养 ,分别对 5 83例妇女宫颈分泌物进行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 (UU)和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检测。结果 不孕妇女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T)、支原体 (UU)、淋病奈瑟菌 (NG)及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 15 3 1% (4 7/3 0 7) ,19 87% (61/3 0 7) ,11 0 7% (3 4/3 0 7)和 2 4 76% (76/3 0 7)。与对照组比较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2 5 67,P <0 0 0 1;χ2 =3 3 88,P <0 0 0 1;χ2 =18 0 2 ,P <0 0 0 1) ,而两组念珠菌检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原发不孕与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和淋病奈瑟菌感染密切相关 ,而与念珠菌感染关系不密切。
李季关艳冰曹文苓田广南梅卓贤
关键词:下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不孕妇女念珠菌
黄体破裂合并重症ITP的围手术期处理被引量:1
2003年
易村犍郭明车荣华梅卓贤
关键词:黄体破裂重症ITP围手术期合并症
附件非赘生性包块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01年
王敏梅卓贤刘美娜
关键词:肿瘤
女性生殖道湿疣患者电灼治疗后免疫状态的变化
1999年
目的:比较电灼治疗前后女性生殖道湿疣的免疫状态变化,了解患者其免疫功能在湿疣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及比浊法对45 例生殖道湿疣及30 例正常妇女的血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进行检测。结果:湿疣者 C D3 、 C D4 、 C D4/ C D8 及 Ig A、 C3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无复发者12 例的5 项指标比治疗前升高,而复发者33例则无变化。结论:免疫功能在湿疣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电灼等治疗可刺激机体的免疫功能。
徐成康梅卓贤
关键词:尖锐湿疣阴道疾病电凝法免疫功能
366例生殖器病毒感染的阴道镜特征被引量:2
1989年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致男女生殖器尖锐湿疣。目前,普遍认为它是生殖器癌如子宫颈癌、外阴癌、阴茎癌的病因之一,从湿疣到癌可能是一渐变过程。早期诊断与治疗是防癌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是应用阴道镜观察HPV 感染后男女生殖器湿疣的早期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临床资科病例来自防癌专科门诊。1986年9月至1988年8月,共诊治366例,其中女性335例,男性31例。年龄13~54岁,35岁以下302例(82.51%)。
梅卓贤邓玲红梁贵尚
关键词:生殖器阴道镜病毒感染
利维爱和钙尔奇-D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探讨利维爱和钙尔奇D合用对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疗效并观察体重指数的变化及阴道流血情况等。方法:27例绝经后的妇女,口服利维爱125mg,每天1次和钙尔奇D600mg,每天2次,用Hologic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结果:治疗12个月后腰椎正侧位的骨密度分别较治疗前增加143%和215%(P<001)。结论:证明利维爱和钙尔奇D合用可以增加中国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
王子莲冯丽萍庄广伦梅卓贤
关键词:骨质疏松绝经利维爱骨密度
子宫颈浸润癌介入、手术、再介入治疗30例临床探讨
2003年
目的 根据女性盆腔血管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以及介入放射学理论 ,子宫颈癌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介入、手术、再介入的方法治疗子宫颈浸润癌 ,观察其消长变化 ,评价该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子宫颈浸润癌Ⅰb -Ⅲ期患者 30例 ,术前常规行盆腔介入治疗。介入后 1 4d左右 ,行子宫颈癌根治术 ,术后根据临床分期分别再介入 3~ 6次。结果 治疗后追踪随访 1~ 6年 ,全部未见复发征象。结论 本组临床观察结果初步肯定介入、手术。
巫岳鹏梅卓贤何科陈伟
关键词:子宫颈浸润癌介入治疗手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