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红

作品数:21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国家教育部“985工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哲学宗教
  • 2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教育
  • 5篇大学生
  • 4篇内化
  • 4篇教学
  • 4篇高校
  • 3篇德育
  • 3篇心理
  • 3篇文化
  • 2篇大学德育
  • 2篇政治
  • 2篇时代境遇
  • 2篇思政
  • 2篇主体性
  • 2篇民族
  • 2篇民族精神
  • 2篇境遇
  • 2篇价值观
  • 2篇教师
  • 2篇教学实践
  • 1篇大学教师

机构

  • 20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1篇梁红
  • 2篇丘斯迈
  • 1篇陈文婷
  • 1篇朱慧
  • 1篇唐彬
  • 1篇黄希庭
  • 1篇彭湃
  • 1篇郑丹丹
  • 1篇彭湃

传媒

  • 3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学校党建与思...
  • 1篇教育评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大学教育
  • 1篇理工高教研究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高教论坛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 1篇新德育.思想...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性别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视角被引量:1
2015年
性别教育不仅关乎大学生个人的成长,还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将性别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既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主义诉求的回归,又是审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新视角。开展性别教育,不仅要宣扬男女平等的观点,更要尊重两性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蒋成陈梁红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内涵及提高被引量:17
2003年
本文认为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包含人文精神、学科文化素养和教育素养并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论述其要旨和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梁红
关键词:大学教师文化素养
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热设计及优化
梁红
关键词:管壳式换热器计算机辅助设计最佳化
大学生素质形成过程的内化诠释被引量:13
2004年
素质的形成不仅意味着人类代代相传的知识与经验内化为个体的知识与经验 ,而且意味着一定的社会规范与价值体系内化为个体的信念、价值与态度 ,是个体觉悟提高、情感升华、行为养成的过程。大学生汲取知识 ,发展能力 ,养成素质 ,可以大致划分为三次转化 :一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个体自身的知识 ,二是将被个体认知结构同化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是在已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 ,个体把对外界影响的体验、觉悟转化成信念。
梁红
关键词:内化大学生素质知识转化觉悟
大学生人际适应“二年级现象”的辩证解读被引量:18
2010年
本文以整体把握、普遍联系及矛盾论的辩证思维视角探讨大学生人际适应的过程,分析大学二年级成为大学生人际适应低谷期的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接纳自己、悦纳他人的教育策略:大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和在人际适应中的运用,有利于个体构建成熟的"可能自我"、欣赏和包容矛盾及多样性,有助于适应不良个体走出人际适应低谷期,达到个体与环境从不平衡到平衡的适应状态。
梁红黄希庭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适应辩证思维
硕士研究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适应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适应是个体通过自我调整,认识环境、改善环境、发展自我的过程。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本科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普遍性被研究生新生学业适应问题所取代。本文以287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考察硕士研究生主动性人格对学业适应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二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硕士研究生学习适应、主动性人格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三个变量相互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和学习适应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
梁红陈文婷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主动性人格学业适应学业自我效能感
如何设置好的性别课程——华中科技大学面向理工科学生开设性别课程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1
2009年
社会性别等级制不仅阻碍了两性平等、和谐关系的实现,影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会阻碍个体的发展与幸福。改变学生的观念,开设相关的课程是最为有效的渠道。本文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通过对理工科学生开设性别课程的实践总结与反思,使我们对社会性别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更深层的阐释与价值规范,还使女性主义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及致力于改变现状等教学理念的存在形式与合理性获得新的表达。
梁红郑丹丹丘斯迈
关键词:教学实践
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心理机制及模型——基于H大学S教学团队的扎根理论探索被引量:6
2023年
选取H大学S教学团队为个案,进行参与式观察以及深度访谈,遵循扎根理论的方法,对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心理机制和外在支持系统进行研究,并构建了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生成的模型。研究发现:(1)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生成需要以内在的认同感、自主感和获得感的满足为前提;(2)在教学团队中,团队结构与团队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团队成员心理感受,进而会影响到思政课教师主体性的生成;(3)思政课教师主体性易受行政力量以及学生反馈的影响,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以及积极的外部反馈能够对思政课教师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汪悦梁红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主体性教学团队
我国高校民族精神培育机制的时代境遇被引量:1
2007年
高校民族精神教育机制是指受教育者个体文化底蕴、社会实践活动、文化选择能力和教育者文化素养、学校文化品位、社会文化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高校民族精神教育的基础、过程、方式等三个方面都反映出文化性缺失的境遇。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培育的基础,而文化底蕴的薄弱正是民族精神培育中文化性缺失的表现及后果。
梁红
关键词:民族精神教育高校境遇民族精神培育社会实践活动
主体性德育与大学德育的有效性被引量:3
2006年
忽视大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是大学德育弱效的主要原因,实施主体性德育是增强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而要实施主体性德育,需要首先构建科学的主体性德育模式。
朱慧梁红
关键词:主体性德育大学德育有效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