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萌 作品数:6 被引量:32 H指数:3 供职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更多>>
4种园林树木树冠微环境与增湿降温的关系 被引量:4 2015年 通过对大花水桠木、红瑞木、山杏、桃叶卫矛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以及表层、外层、中层和内层4个部位的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和树冠微环境变化的研究,探讨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的合理取样部位以及增湿、降温量与树冠微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树种树冠不同方位(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由大到小均呈现为南侧(表层)、东侧(外层)、西侧(中层)、北侧(内层),树冠西侧和外层与增湿、降温量的平均值接近。树冠内微环境呈现为空气CO2摩尔分数在树冠内的变化不明显;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南侧→东侧→西侧→北侧及表层至内层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空气温度、叶面温度和风速呈下降的趋势;树冠西侧和外层的微环境与树冠内的平均值更接近。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风速与增湿、降温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细胞间隙CO2摩尔分数和空气相对湿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的负相关,空气CO2摩尔分数、空气温度和叶面温度与增湿、降温量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 刘瑞文 孙晓刚 郭太君 林萌关键词:园林树木 9种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评价 被引量:12 2013年 通过对9种园林树木树冠表层,以及外1/3层(距树冠外表层)、中1/3层和内1/3层中间部位的光照强度、叶片光合速率和叶面积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不同树种及其树冠不同部位光照强度、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和叶面积的变化,以期探讨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均由树冠表层向树冠中心顺次降低,其平均值接近外1/3层或外1/3层和中1/3层之间;叶面积以外1/3层最大,占51.47%,其次是中1/3层占29.88%;用树冠表层、外1/3层、中1/3层和内1/3层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量计算全株的固碳释氧量,分别是全株的1.53~2.37、1.04~1.32、0.6~0.96和0.25~0.53倍。因此,在评价园林树木固碳释氧生态功能时,用外1/3层中点与中1/3层中点之间偏于外1/3层中点处的叶片更为合理和方便。 林萌 郭太君 代新竹关键词:园林树木 固碳释氧 生态功能 园林树木树冠不同部位的蒸腾速率 2014年 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6种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将树冠由外向内分为表层(距树冠表面10cm),外层、中层和内层(各占剩余部分的1/3)。分别取上述各层的中间部位叶片(记为表层A、外层B、中层C、内层D),测定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探讨园林树木蒸腾速率测定的合理取样部位。结果表明:9种园林树木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的变化,均为由树冠表层向树冠内层顺次降低。表层A单位叶面蒸腾速率(Tr)是全株平均值的1.3倍,Tr(外层B)∶Tr(全株平均值)≈1∶1。因此,在测定园林树木单位叶面积蒸腾速率时,以外层B或与中层C偏向外层B处的叶片作为取样部位更为合理。 代新竹 林萌 郭太君 黄勇关键词:园林树木 蒸腾速率 长春市主要绿地类型及园林树木生态效益的评价研究 本论文以长春市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道路绿地及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常见的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环境温度、湿度、绿地投影系数、树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光照强度等指标,研究分析了绿地面积、密度、树冠质地及园林树木树冠不同部... 林萌关键词:园林树木 绿地结构 固碳释氧 文献传递 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7 2014年 试验以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的9种园林树木为研究对象,将树冠由外向内分为4个部位(分别记为表层A、外层B、中层C和内层D),分别测定各部位单位叶面积蒸腾降温量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种内和种间不同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的变化,以期探讨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评价的合理取样部位。结果表明:9种园林树木树冠各测定部位的单位叶面积增湿降温量均由树冠外围向树冠内部显著降低,树冠不同测定部位增湿降温量与平均值比较,种间SD和CV的变化大于种内。9个树种不同部位单位叶面积增湿量平均值为2.32 kg m-2d-1,降温量平均值为0.45℃。其中,表层A和外层B的增湿量较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3.71%和10.77%,中层C和内层D分别较平均值下降了8.62%和26.46%;表层A和外层B的降温量较平均值分别提高了22.22%和11.11%,中层C和内层D分别较平均值下降了8.89%和26.67%;外层B和中层C平均增湿降温量为2.35 kg m-2d-1和0.46℃,与各测定部位平均值基本一致。9个树种各测定部位增湿降温量的偏离程度和和离散系数与平均值比较,外层B和中层C与各测定部位平均偏离程度接近,离散系数外层B最低。因此,在评价园林树木增湿降温生态功能时,提出用外层B或中层C偏向B点处的叶片作为取样部位更为合理。 郭太君 林萌 代新竹 黄勇关键词:园林树木 树冠不同部位叶片结构与固碳释氧和增湿降温相关性 被引量:3 2018年 以桃叶卫矛(乔木)和长白忍冬(灌木)为试材,通过对桃叶卫矛和长白忍冬树冠表层、外层、中层、内层4个部位的解剖结构与树冠微环境和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研究,以期探讨树冠不同部位解剖结构与微环境和固碳释氧量、增湿降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树冠不同部位的蒸腾速率与叶下表皮细胞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质部呈极显著负相关。光合速率与叶表细胞厚度、海绵组织、叶片厚度呈正相关,与木质部呈负相关。空气温度、叶面温度、空气CO_2浓度与解剖结构之间相关性并不明显。除传输组织的韧皮部外,其它解剖结构基本均与固碳释氧量和增湿降温量有相关性。 张婧雯 郭太君 刘瑞文 林萌关键词:园林树木 固碳释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