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祥波 作品数:24 被引量:145 H指数:7 供职机构: 日照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临床探讨 被引量:1 2008年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是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0.11%~21.4%,文献报道较少。其临床特点及疗效与非全膝关节置换髌骨骨折明显不同。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5例(5膝)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髌骨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林祥波 钱齐荣 吴海山 李彬 李晓华 吴宇黎 祝云利 吕厚山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 髌骨骨折 术后 并发症 发生率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09年 林祥波 吴海山关键词:膝关节僵硬 全膝置换 康复手段 手术技术 关节镜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患者行关节镜松解术。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71岁(56~83岁)。排除因感染、假体位置不良、假体松动等其他明显原因导致膝关节僵硬的患者。手术包括重建髌上囊和内外侧沟、松解髌骨周围挛缩、切除残留的半月板或膝前结节等。采用K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3年(1~6年)。术中均可见到关节内纤维束带形成、滑膜肥厚增生和髌骨周围粘连。2例患者术中见膝前结节纤维,1例术中见假性半月板形成。3例患者行髌骨内外侧支持带松解术,5例行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中平均屈曲度为119°(100°~130°),末次随访时为100°(95°~115°)。KSS评分从术前平均为7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6分。术前术后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P<0.01)。结论关节镜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安全、有效方法,达到明显改善功能和加快术后康复的目的。 林祥波 吴海山 祝云利 吴宇黎 李晓华 钱齐荣关键词:关节镜 关节成形术 僵硬 纤维化 新生儿雷诺氏综合征诊治分析与文献参考(附一例报告) 目的 探讨雷诺氏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雷诺氏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报告并分析1例新生儿雷诺氏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参考。结果 本例新生儿雷诺氏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寒冷刺激后出现右手全手皮肤苍白无血运,经保... 王建然 林祥波 李常辉 王希山 李从达 王宾关键词:雷诺氏综合征 新生儿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近中期疗效,以期对手术方法的改进及术后的随访研究提供指导。
[方法]
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首次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42例(46髋)随访取得... 林祥波关键词:髋关节发育不良 关节成形术 自体骨移植 骨性关节炎 文献传递 全髋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比较研究 目的 回顾性比较全髋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16例(16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施行全髋和双极半髋关节置换术,全髋组8例(8髋)和双极半髋... 林祥波 万磊 王建然 李从达 王代宪 陈波关键词:全髋置换 粗隆间骨折 内固定 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 王建然 林祥波 尹纪军 沙连生 李从达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小切口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关节翻修术的临床疗效 王建然 林祥波 陈波 王希山 李常辉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并发症 髋假体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微创与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的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施行THA的2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外侧入路微创组和标准后外侧入路组,各100例患者,对两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疼痛评分、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12~30个月)。两组患者均无骨折、感染、脱位、血管神经损伤、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两组相比平均手术时间、末次随访VAS评分、平均Harris评分及术后影像学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小、恢复快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王建然 林祥波 王静 王代宪 李从达 尹纪军 陈波 王希山 李常辉关键词:关节成形术 微创 骨肉瘤组织XIAP蛋白表达临床意义的研究 2018年 目的综合分析骨肉瘤组织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的临床意义,深入研究骨肉瘤发生和发展相关作用。方法 28例骨肉瘤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28例正常骨组织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比较两组XIAP蛋白阳性表达情况,观察XIAP蛋白阳性表达与骨肉瘤组织患者临床参数关系。结果实验组XIA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9%,对照组XIA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实验组XIAP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IAP蛋白高表达与XIAP蛋白低表达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IAP蛋白高表达与XIAP蛋白低表达患者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组织XIAP蛋白呈现高表达,对骨肉瘤患者的预后具有参考价值。 李从达 万磊 林祥波 王宾 王代宪关键词:骨肉瘤组织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