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明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从离子半径变化看元素地球化学场中的成矿分带被引量:14
- 2002年
- 元素地球化学场揭示了与门捷列夫周期律相适应的、元素在内生过程中的聚散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在元素地球化学场展示的 3个不同层次的地球化学断面中 ,花岗岩体断面上成矿元素的析出顺序 ,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明确的对应关系。为此 ,从元素自身结构变化的角度 ,探讨这种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成矿元素的析出顺序和分带规律 ,与元素的离子半径和离子电位密切相关。
- 林小明陈国能
- 关键词:离子半径
- 广东棉土窝钨矿成矿元素分带研究
- 通过对广东棉土窝钨矿典型矿脉各中段成矿元素全面系统的含量分析,得知该矿主要矿脉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下至上依次为Mo-W-Cu(Sn)-Pb、Zn,Mo主要是在矿脉的下部逐渐富集,而W的含量往矿脉的下部则有下降的趋势,...
- 张素君林小明陈国能庄文明
- 关键词:钨矿成矿元素地球化学
- 文献传递
-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被引量:4
- 2006年
- 通过对长坑金银矿床16线部分钻孔进行较系统的氧同位素分析,发现岩石的δ18O值有自矿体下部(银矿体)向浅部(金矿体)、自矿体中心向围岩逐渐增大的趋势。全岩δ18O值的这种变化,与围岩蚀变强度减弱的方向一致。据此以及本区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结合近年提出的花岗岩原地重熔说所阐明的成矿元素分带规律,提出长坑金银矿床应为岩浆热液矿床、成矿热液流体应来自深部隐伏花岗岩的见解,并指出在银矿体的下部有寻找铅锌铜矿床的可能性。
- 庄文明陈国能林小明彭卓伦马浩明
- 关键词:氧同位素围岩蚀变成矿流体
- 广州城市地质调查
- 庄文明黄宇辉杜海燕林小明李文胜陈国能刘千红王良奎李文辉刘华孔祥伟张素君范运岭谢叶彩李东红
- 以大地质观、大资源观、大生态观为统领,围绕制约广州发展的地质构造、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综合因素,采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钻探、测试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多专业、多方法手段,开展了综合立体地质调查,查明了广州三维地质结...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质调查地质灾害治理
- 有关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模型及其地质证据
- 该文着重介绍了有关岩浆花岗岩成因的原地重熔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该模型对与花岗岩有关的和各处重大地质现象的解释。后者包括了岩基的空间、捕掳体和包体、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花岗岩背斜”以及与花岗岩有关的热变质作用等。
- 陈国能张珂李榴芬邵荣松林小明
-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地质模型
- 文献传递
- 高温热液矿床成矿机理研究——以粤北主要石英脉型钨矿为例
- 本文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床的地质特征,包裹体地球化学,成矿元素分带,氧同位素,成矿物质来源等多个方面,对粤北石人嶂、梅子窝、棉土窝等三个重要钨矿床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原地重熔的成矿模式的基础上,对该类型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及...
- 林小明
- 关键词:流体包裹体氧同位素分馏成矿过程
- 文献传递
- 原地重熔及其地质效应被引量:16
- 2001年
- 传统岩浆侵入模型已无法容纳与花岗岩有关的各种地质、地球化学资料 .与侵入模型不同 ,近年提出的原地重熔说视上陆壳为封闭系统而不是开放系统 .该假说认为 ,花岗岩的形成实质是系统内部的物质随着熵的变化而从有序 (原始岩石 )到无序 (熔浆 ) ,再到新的有序 (花岗岩 )的过程 .文章着重介绍原地重熔的基本原理及重熔过程引起的部分地质效应 ,包括岩基的空间、岩基的大小与形态、捕掳体和暗色包体、岩体与围岩的“侵入接触”关系、“花岗岩背斜”以及花岗岩内的流动构造等 .
- 陈国能张珂邵荣松李榴芬林小明
- 关键词:花岗岩原地重熔熔渣熔浆地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