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莎 作品数:43 被引量:488 H指数:14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水利工程 更多>>
昆仑山北坡不同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被引量:20 2011年 在2008年7月25日—8月6日的连续晴天中,选择昆仑山北坡塔里木沙拐枣自然分布区3个海拔高度(2100,2300,2500m),利用便携式光合测定仪LI-6400测定塔里木沙拐枣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结果表明:2100m处塔里木沙拐枣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与2300m,2500m处差异分别达到显著,而3者间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差异均达显著。表观量子效率(AQY)在3个海拔之间差异均不显著,但在2100m处的羧化效率(CE)分别与2300m和2500m处的差异显著。相同海拔下塔里木沙拐枣的暗呼吸速率值(Rday)要高于光呼吸速率值(Rp),且2500m处的暗呼吸速率分别与2100m和2300m处的有显著的差异,2100m处的光呼吸速率分别与2300m和2500m差异显著。3个海拔塔里木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均为单峰曲线。随着海拔的升高,塔里木沙拐枣Pn,Tr,Gs和Ls的日均值降低,但光能利用率(LUE)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却显著增加。塔里木沙拐枣的Pn与叶温(Tl)、大气温度(Ta)和光照强度(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与空气相对湿度(RH)和大气CO2浓度(Ca)之间均不具有显著相关性。Tr与Ta,Tl和PPFD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RH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Gs只与Ca之间呈极显著的负相关。Pn与Tr,Ls,Gs,WUE和Vpdl分别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与Ci呈极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不同海拔高度塔里木沙拐枣光合生理参数与光、温等生态因子关系的对比分析表明:塔里木沙拐枣对山地荒漠草地自然环境变化的温度和光照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 朱军涛 李向义 张希明 林丽莎 杨尚功关键词:气体交换参数 光合作用速率 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回收量月动态数据集 2024年 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具有植被群落简单,土壤有机质积累缓慢等特点。凋落物是该区域重要的养分来源。基于对策勒站荒漠植物群落的长期定位观测,通过对不同植物凋落物器官(枝、叶、果)分组,本文整理统计得到2010–2020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的回收量月动态数据,同时记载了观测场群落以及土壤养分的年度变化情况。数据的产生严格遵照CERN生物观测规范执行,数据的审核及质量控制由台站与分中心质控人员共同完成。本数据集以期为深入研究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草地凋落物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了解和评估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王鹏 李向义 李向义 林丽莎 热甫开提关键词:极端干旱区 短期环割对骆驼刺气孔导度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9 2014年 为研究骆驼刺对不同环割的生理响应,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骆驼刺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对照(CK),韧皮部半割(PS),韧皮部全割(PF),木质部半割(XS)4种处理,研究了骆驼刺的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曲线在不同环割处理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短期韧皮部半割对骆驼刺各项生理指标影响不明显;韧皮部全割下,骆驼刺气孔导度、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木质部半割显著降低了骆驼刺气孔导度但光合色素含量和大部分荧光参数没有发生变化。处理后第5天和第10天各项参数相差不大,短期内环割对骆驼刺的伤害程度随时间推移变化较小。总体来看,短期环割处理对骆驼刺伤害程度是PF>XS>PS>CK。在荒漠化防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骆驼刺的韧皮部被全部剥蚀。 唐钢梁 李向义 林丽莎 李磊 鲁建荣关键词: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 环割 光合色素 气孔导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豆科与非豆科植物的氮分配 被引量:22 2010年 在豆科与非豆科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中发现,非豆科植物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与其低的叶氮含量相矛盾。在沙漠中氮素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之一,考虑到豆科植物的生物固氮作用和叶氮大部分分配于光合系统,我们假设:(1)非豆科植物具有更低的叶氮含量;(2)分配更少的叶氮于光合系统;(3)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为了验证这些假设,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豆科植物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非豆科植物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它们的叶氮含量、氮分配、Pmax和PNUE等。结果表明:(1)非豆科植物比豆科植物确实有更低的叶氮含量,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2)非豆科植物分配更少的叶氮于光合系统,但在光合系统内部具有更高效的氮分配机制;(3)非豆科植物具有更高的Pmax和PNUE。在光合系统内部,非豆科植物分配更多的叶氮于羧化系统,而豆科植物分配更多的叶氮于捕光系统。对于非豆科植物而言,其更高的Pmax、PNUE、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量子产量,取决于将更多的叶氮投入到羧化和电子传递系统中。这些生理优势决定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非豆科植物高效的资源捕捉和利用能力。 朱军涛 李向义 张希明 林丽莎 杨尚功关键词:豆科植物 氮分配 非豆科植物 塔克拉玛干沙漠 自然光照和荫蔽条件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凋落物分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养分含量匮乏,植物群落结构和组成较简单,不同环境要素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都存在复杂性和特殊性。为探究极端干旱区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优势植物种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花花柴(Karelinia caspia)的叶片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凋落物分解袋法,研究在自然光照和遮光处理下两种荒漠植物叶片凋落物质量分解和碳(C)、氮(N)元素含量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两种植物叶片凋落物的质量损失过程均符合指数衰减模型。(2)经过9个月的分解,自然光照下骆驼刺和花花柴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39.81%和45.43%;遮光处理下两种凋落物的失重率分别为22.22%和20.06%,光照条件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显著高于遮光条件(P<0.05)。(3)在整个分解过程中,两种植物叶凋落物C含量呈释放状态,而其N含量呈现不同的释放状态,骆驼刺叶凋落物N含量呈现富集-释放-富集的状态,花花柴叶凋落物N含量呈现富集状态。综上所述,在极端干旱区,光辐射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要驱动因素。 王嘉年 李向义 李成道 张爱林 林丽莎关键词:凋落物分解 光降解 养分释放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生理生态响应 被引量:7 2012年 为了研究玉米对不同荒漠化环境的适应性,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外围不同荒漠化程度下生长的玉米为试验材料,大田试验为手段,布置3个胁迫水平(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研究了玉米的土壤含水率、植株高度、生物量分配、脯氨酸(Proline)、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ugar)、叶绿素(Chl)、叶绿素荧光参数、比叶面积(SLA)等在不同胁迫梯度下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生物量、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类胡萝卜素、Chl a/b、叶绿素荧光参数都有不同幅度的下降;中度荒漠化可溶性糖含量最低,重度最高,轻度介于两者之间;Car/Chl、比叶面积和地下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都随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呈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荒漠化环境明显对玉米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随着荒漠化程度的加剧,玉米植株的光合色素含量降低,PSⅡ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使玉米物质的积累受到影响;玉米自身通过在营养器官分配更多的能量和积累调控物质,并且在形态结构上也会发生某些改变以适应更恶劣的环境。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剧,对其生长抑制愈严重。 李磊 李向义 林丽莎 王迎菊 薛伟关键词:玉米 荒漠化 生理生态 策勒绿洲前沿两种植物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 被引量:34 2004年 20 0 3年夏季 ,在策勒绿洲前沿地区同一生境条件下 ,研究了骆驼刺 (Alhagisparsifolia)、多枝柽柳(Tamarixramosissima)水势和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 ,多枝柽柳的水势低于骆驼刺的水势。多枝柽柳的蒸腾作用与得到充分水分供应的植物一致 ,而骆驼刺则表现为中午限制供水的植物类型。多枝柽柳和骆驼刺气孔导度的变化是影响蒸腾速率最主要的因子 ,环境因子中气温、大气相对湿度与蒸腾速率的相关性最显著 ;有效光合辐射与水势的相关性最高。大气相对湿度与水势呈正相关 ,与蒸腾速率呈负相关。从两种植物表现出的水势和蒸腾作用的特点看 。 李向义 赵强 何兴元 林丽莎关键词:植物 蒸腾 环境因子 生理 生态特征 2009–2015年塔里木盆地南部荒漠和绿洲农田土壤元素含量数据集 被引量:1 2021年 研究区域位于昆仑山脉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植被稀少,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中国科学院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策勒站”)自2005年加入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以来,按统一的监测规范,对荒漠生态系统中土壤营养元素、主要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策勒站2009–2015年3个荒漠观测场和7个农田观测场长期采样地0–10、1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土壤的交换量、养分全量、矿质全量、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速效微量元素、机械组成及容重等42项指标。本数据集可为荒漠系统大气–土壤–植物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提供基础数据,为荒漠生态系统修复和保育提供理论参考。 王鹏 李向义 李向义 林丽莎 热甫开提关键词:荒漠生态系统 土壤元素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质量 骆驼刺叶形态和荧光参数对光照的响应 被引量:6 2020年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防护林下的骆驼刺和自然光照下的骆驼刺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光照环境下骆驼刺地上生物量分配、叶片形态特征、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下相比,①林下骆驼刺比叶面积较高,而叶片厚度和叶干物质含量较低,地上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叶比重升高,同化枝比重降低;②林下骆驼刺的叶绿素a(Chl a)和叶绿素b(Chl b)含量明显较高,叶绿素a/b(Chl a/b)降低;③林下骆驼刺的最大荧光(Fm)、光系统Ⅱ(PSⅡ)潜在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单位面积反应中心的数量(RC/CSo)均显著升高,而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捕获的能量(TRo/RC)和耗散的能量(DIo/RC)低于对照条件下的骆驼刺。在林荫环境下,除了通过改变骆驼刺地上生物量的分配、叶形态特征来响应光照环境的变化外,叶绿素a/b(Chl a/b)比值的变化和PSⅡ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反应中心数量的增加也是骆驼刺适应荫蔽环境的重要生理途径。形态和生理上更好的光资源利用和响应特点是骆驼刺适应弱光环境的主要方式。 岳泽伟 李成道 李磊 李向义 李向义关键词:骆驼刺 叶绿素荧光参数 叶形态 光照环境 防风固沙 干旱区山区苜蓿双层种植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旱区山区苜蓿双层种植方法,该方法是以大叶苜蓿为主要种植品种,筛选一年生伴生植物种油菜、燕麦或青稞,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播种次序(位置)、种植间距、种植深度和施肥量等技术措施,利用山地苜蓿双层种植方法对苜蓿幼... 李向义 林丽莎 雷加强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