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松田晖

作品数:4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大阪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肿瘤
  • 2篇肿瘤细胞
  • 2篇肿瘤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瘤细胞生长
  • 2篇静脉
  • 2篇肝肿瘤
  • 1篇再生过程
  • 1篇增生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脾脏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细胞
  • 1篇切除
  • 1篇切除术
  • 1篇注射
  • 1篇转移肿瘤
  • 1篇细胞外
  • 1篇细胞外基质

机构

  • 4篇大阪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4篇松田晖
  • 2篇伊藤寿记
  • 2篇孙建华
  • 2篇张平
  • 1篇山川智之
  • 1篇张卫达
  • 1篇韦军民
  • 1篇朱海龙
  • 1篇白鸿志
  • 1篇黄美雄
  • 1篇北川透
  • 1篇苏伟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心脏杂志

年份

  • 1篇2004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平滑肌细胞与基质在静脉桥内膜增生的时空变化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研究移植静脉桥内膜增厚过程中平滑肌细胞 (SMC)增殖、表型转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的时间变化与空间分布。方法 :将兔自体颈浅静脉桥移植到颈动脉 ,在术后 3,8,15 d和 2 ,6个月取血管桥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静脉桥中层 SMC在术后 3d表现受损并开始增殖 ,8d迁移到内层并形成新内膜层 ,SMC表型从正常成熟型向胚胎型转化。术后 15 d,SMC增殖率达高峰 ,2月后迅速下降 ,且绝大部分细胞从胚胎型转变为成熟表型 ,但在术后6个月 ,仍有少量胚胎型 SMC存在。新内膜层自形成后在整个观察期呈进行性增厚。内膜层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 : 型胶原、硫酸肝素、硫酸皮肤素。术后 2月基质大多堆积在内膜深层细胞稀疏区。结论 :静脉桥新内膜的形成起源于表型转化胚胎型 SMC的迁移 ,细胞增殖和基质积聚使新内膜增厚。而胚胎型 SMC在新生内膜的持续存在 ,可能促使基质不断堆积和新内膜层进行性增厚 。
张卫达朱海龙白鸿志山川智之松田晖
关键词:静脉桥平滑肌细胞细胞外基质
肝再生过程中转化性生长因子β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观察转化性生长因子β(TGF-β)对肝癌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 BUF大白鼠在接种7316A肝癌细胞的同时应用人γTGF-β_1;治疗,并于接种后5~20天测量肿瘤体积;γTGF-β_1还分别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及7316A肝癌细胞培养中。结果大白鼠经TGF-β治疗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大于讨照组(P<0.01);TGF-β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MLR反应(P<0.05),但对了316A肝癌细胞的增殖反应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由于TGF-β是肝再生过程产生的肝细胞再生抑制因子,提示肝硬化患者肝癌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可能与TGF-β抑制了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造成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环境有关。
孙建华伊藤寿记张平松田晖
关键词:肝再生免疫抑制肝肿瘤
门静脉注射白细胞介素-12治疗肝转移肿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白细胞介素 12 (IL 12 )对于肝转移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门静脉注射 2× 10 5个MCA 2 0 5肿瘤细胞建立小鼠肝转移肿瘤模型 ,同时脾脏被移植到皮下 ,作为反复多次向门静脉系统注射的途径。第 3~ 7天 ,0 1μgIL 12通过腹腔或脾脏注射 ,同时对照组中通过脾脏注射等体积的平衡盐水。第 2 1天检查肝转移肿瘤的情况。结果 在肝转移模型中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重量 (1 33± 0 0 8)g和 (1 2 9± 0 0 7)g明显小于对照组 (1 92± 0 17)g ,P <0 0 5 ,IL 12腹腔注射组和IL 12脾脏注射组的肝脏转移结节数目 (1 5 3± 0 5 8,0 6 0± 0 89)明显少于对照组 (18 2 5± 5 71,P <0 0 5 )。在IL 12脾脏注射组中 (n =6 ) ,3只小鼠的肝脏肿瘤完全消失。结论 通过门静脉系统局部应用IL 12是治疗肝转移肿瘤的有效方法。
苏伟北川透黄美雄韦军民伊藤寿记松田晖
关键词:肿瘤肝转移IL-12注射脾脏
肝部分切除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5
1996年
作者为验证肝部分切除对肿瘤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将18只BUF大白鼠接种了7316A肝癌细胞,并分为三组:A组施行单开腹;B组行70%肝切除;C组行单开腹并加转化性生长因子(TGF-β)治疗。术后测量肿瘤体积;取A组及B组术后5天的血清和脾粘着细胞加入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R)及CCL-64细胞培养中;将TGF-β也加入MLR和7316A肝癌细胞培养中。结果表明,B组及C组大白鼠,肿瘤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增快(P<0.01);B组的血清及脾粘着细胞明显抑制MLR及CCL-64细胞增殖(P<0.05);TGF-β也显著抑制MLR,但对7316A肝癌细胞增殖无作用。提示肝部分切除后的血清中存在着TGF-β生物活性,TGF-β抑制了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从而造成了有利于肿瘤细胞生长的生物环境。
孙建华伊滕寿记张平松田晖
关键词:肝肿瘤肝切除术肿瘤细胞生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