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成
-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血清BDNF、DA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血清BDNF、DA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巴彦淖尔市医院就诊的62例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31例,伪线圈经颅磁刺激结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和B组(31例,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多巴丝肼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 d后的症状评分及血清BDNF、DA水平;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30、90、180 d后两组患者SCOPA-AUT评分和UPDR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降低趋势,治疗后各时间点B组患者上述评分均低于A组;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血清BDNF、D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B组高于A组;B组患者治疗30 d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A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调节血清BDNF、DA水平,应用安全性良好。
- 杨长成
-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帕金森综合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床椅上的体位和运动对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床椅上的体位和运动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该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规范的床椅上体位和运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偏瘫肢体肌张力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治疗20 d后,两组比较0~1级观察组患者人数由原来的62.79%增加为88.37%,对照组0~1级患者人数,由原来的67.44%降至5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6.38±5.2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24±4.9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急性期实施正确的床椅上体位和运动,可有效改善偏瘫肢体肌张力。
- 王芳英杨长成丁姝月
- 关键词:急性期脑梗死偏瘫肌张力
- 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寰枢椎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原发肿瘤20例(嗜酸性肉芽肿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浆细胞骨髓瘤5例,骨巨细胞瘤3例,腱鞘巨细胞瘤1例,软骨肉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脊索瘤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继发转移瘤5例;其中,颈2单节段受累者17例,颈1-2双节段受累者8例。发生在寰枢椎的肿瘤比较少,其影像学特点与脊柱其他部位肿瘤影像学特点相似。结论可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可对寰枢椎椎体肿瘤做出诊断。
- 王姿丽杨长成
- 关键词:影像学
- 急诊285例老年昏迷病人的病因分析
- 2012年
- 昏迷在急诊科是常见的一种危重症,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持续性意识完全丧失。有研究资料显示,昏迷病人占急诊病人的3%~5%,病死率可达20%。尤其是老年病人更为多见,目前我们国家尚无完善的流行病学资料,起病原因及发生率都有区域性差异,现将我院急诊科从2011-03~2012-03接诊的285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杨长成高雯王建
- 关键词:昏迷急诊内科老年病人病因分析
-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在巴彦淖尔市医院诊治的1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排序随机分为西药组和天麻组,各53例。西药组给予降压、抗卒中药物治疗;天麻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以口服天麻钩藤饮加减方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压波动性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天麻组中医证候积分、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24 h动态血压标准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mRS)量表评分以及搏动指数(PI)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加减方联合西药疗法可明显减轻肝阳上亢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调节脑部血流循环,稳定血压,且安全性好。
- 宋士平李玉杨长成
- 关键词:天麻钩藤饮肝阳上亢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
- 19例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研究以急性腹痛发作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救治,18例腹痛消失、血糖下降、酮体转阴;1例死亡。结论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与外科急腹症相混淆,通过对急性腹痛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认识,可以提高救治水平。
- 杨长成高雯蒙淑红金洋
- 关键词:急性腹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脊柱结核骨质破坏、脓腔MSCT、MRI特点与临床病程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骨质病变、脓腔多层螺旋CT(MSCT)和MRI的特点及其与脊柱结核临床病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22年6月该院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为脊柱结核的33例患者MSCT、MRI表现,根据MSCT表现将脊柱结核骨质病变分为椎体正常型、溶骨型、骨碎片型和局灶硬化型4种类型,观察破坏区周围骨质MSCT密度和T1WI信号特点,脓腔强化及脊髓神经根的MRI特点。结果共分析74个病变椎体的MSCT和MRI表现,其中MSCT骨质表现正常7个(9.5%),溶骨型16个(21.6%),骨碎片型40个(54.0%),局灶破坏硬化型11个(14.9%),以骨碎片型最多。74个病变椎体中42个椎体有脓腔形成,其中骨质正常型0个、溶骨型6个、骨碎片型32个、局灶硬化型4个,不同骨质破坏类型脓腔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碎片型最易形成脓腔。骨质破坏区周围骨质MSCT密度和T1WI信号有分层特点,MRI增强扫描根据脓腔形态及脓腔周围骨质强化特点分为未形成脓腔、脓腔形成早期、脓腔进展期、脓腔愈合期,各期与脊柱结核病程相关。脊柱结核破坏区软组织肿胀或硬膜外脓肿压迫脊髓或马尾,感染蔓延到椎间孔引起神经根炎症。结论脊柱结核不同类型骨质病变的MS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二者结合可以准确判断病变范围及推断病变发展进程。
- 王姿丽梁昆杨长成
- 关键词:结核脊柱骨质破坏死骨
- 12例腰骶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MRI特点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点,以提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2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MRI平扫和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病变部位:腰椎10例,腰骶椎同时受累2例。9例椎体形态基本正常,3例椎体前缘轻度楔形变。5例患者椎间盘信号明显异常伴椎间隙轻度变窄。3例椎旁可见条状或梭形异常信号影,位于椎前、两侧或椎体后方,位于椎体后方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脓肿局限,没有流注现象。脓肿壁不规则强化,中心不强化;4例椎旁软组织表现为增厚、肿胀,未见脓肿形成;5例椎旁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4例表现为椎体表面不够平整,边缘存在骨赘,且相邻骨赘之间具有融合的倾向。3例椎小关节骨质破坏,关节面模糊。结论采用MRI对腰骶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
- 王姿丽杨长成
-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脊柱炎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