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利
- 作品数:119 被引量:1,438H指数:1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TRA)后急性桡动脉闭塞(RAO)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在武警总医院行TRA的住院患者231例,男110例,女121例,平均年龄(62.29±...
- 申吉华刘惠亮杨胜利马春梅吴晓霞罗建平刘英马东星张璐
- 文献传递
- 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血清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0年12月武警总医院发病时间<12 h、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95例,按照随机信封法随机分为3组:A组(n=34,术前给予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B组(n=34,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C组(n=30,术前不服用他汀类药物,术后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术后9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以及术后24 h、3 d、7 d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O合酶(NOS)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90 min内A组ST段回落比例更高,同时回落幅度也更大,与B组和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A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下降,但与B组和C组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 d和7 d,A组hs-CRP进一步下降,且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 h及术后3 d,A组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水平高于B组和C组,但与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 d,A组NOS水平继续升高,与B组和C组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一次性给予大剂量(8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有利于STEMI患者心肌灌注恢复,并能够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杨勇刘惠亮杨胜利刘英沈志奇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O合酶
- 炎症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被引量:4
- 2004年
- 杨胜利刘惠亮何作云
- 关键词: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炎症
- 国产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无复流发生率、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PCI操作,试验组有4例(10%)出现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对照组共有8例(25%)出现无复流现象,试验组无复流发生率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替罗非班组的TMPGⅢ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两组主要不良事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总的出血并发症相似,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国产替罗非班能降低AMI直接PCI时无复流现象,改善冠状动脉血流,且不增加严重出血并发症。
- 韩玮马春梅刘惠亮罗建平杨胜利刘英
- 关键词:替罗非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心肌灌注
- 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选取行冠脉造影且左室射血分数>50%的冠心病患者20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采用有创和无创测量法分别测中心动脉和外周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中心动脉压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支病变组、两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外周动脉 SBP、脉压(PP)和中心动脉 SBP、PP、收缩压分数(FSP=SBP/平均动脉压,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中心动脉舒张压分数(FDP=DDB/MAP)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降低(P 均<0.05)。Logistic 回归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 FSP、PP 的升高以及中心动脉 FDP 的降低与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性相关[FSP(每增加0.1),OR=1.164,95%CI=1.102~1.476;PP(每增加10 mmHg),OR=1.185;95%CI=1.151~1.237;FDP(每下降0.1),(OR=0.933,95%CI=0.903~0.975,P 均<0.01]。结论年龄、糖尿病、中心动脉 FSP、PP 的升高以及 FDP 的降低是冠心病三支病变的危险因素。
- 段媛媛刘惠亮马东星杨胜利罗建平刘英韩玮
- 关键词:中心动脉压脉压冠心病
- 曲美他嗪对缺氧/复氧诱导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对缺氧/复氧致人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改变的效应。方法通过采用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法获取人心肌细胞,采用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诱导细胞凋亡,选取最佳凋亡时间为缺氧24h和复氧4h,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的变化,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cl-2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用脂肪代谢试剂曲美他嗪不同剂量干预,观察对缺氧/复氧诱导人体外培养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信号bcl-2、bax、细胞色素C和caspase-3蛋白及bcl-2mRNA和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凋亡信号表达用平均光密度表示。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缺氧24h/复氧4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18.50%±1.00%);bcl-2(0.189±0.006)下降;bax(0.240±0.002)、caspase-3(0.230±0.002)和细胞色素C(0.225±0.003)升高;bcl-2mRNA(0.300±0.003)下降;caspase-3mRNA(0.307±0.004)升高;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②曲美他嗪呈剂量依赖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降低bax、caspase-3和cytochromeC蛋白阳性率和升高bcl-2蛋白阳性率,降低caspase3mRNA表达阳性率和升高bcl-2mRNA表达阳性率(均P<0.01)。结论曲美他嗪具有抗凋亡作用,可能与升高bcl-2蛋白和bcl-2mRNA表达与降低bax、caspase-3、cytochromeC蛋白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有关。
- 杨胜利何作云刘惠亮张华冯兵王慧春肖颖彬
- 关键词:细胞凋亡曲美他嗪细胞色素C
-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患者MMP-9和hs—CRP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80mg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LI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将发病12h内拟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按照随机信封法分为3组:A组(术前阿托伐他汀80mg+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B组(术后每天40mg阿托伐他汀);C组(术后每天20mg阿托伐他汀)。3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24h、术后7d测定血清hs—CRP、MMP-9、ALT与AST水平。结果3组间术前血清hs—CRP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PCI术后24h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7.19±0.90)mg/L及(1.47±0.26)ng/L,低于B组、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A组血清hs—CRP及MMP-9水平分别为(5.69±1.42)mg/L及(1.18±0.29)ng/L,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在研究期间内药物安全性与B、C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前给予80mg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显著降低STEMI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同时增加斑块的稳定性。
- 杨勇刘惠亮杨胜利刘英李红沈志奇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 细胞凋亡与心力衰竭被引量:5
- 2003年
- 杨胜利何作云冯兵
- 关键词:细胞凋亡心力衰竭心血管疾病心肌细胞
- 血红素加氧酶系统对ox-LDL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 (HO)系统对ox-LDL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倒置显微镜和MTT法观察VSMC生长状况 ;检测VSMC中cAMP/cGMP的水平、c -fos和c -mycmRNA及其蛋白质和HO -1蛋白质的表达。结果HO特异性抑制剂锌原卟啉 -9(ZnPP -9)组在6、12h的VSMCs生长曲线与ox-LDL组(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然而 ,48h明显高于C组 (P<0.01) ;24、72h与ox-LDL组重合 ,在终点 (96h)略高于ox-LDL组 (P>0.05) ;ZnPP -9组与ox-LDL组c -myc、c-fosmRNA及其蛋白和HO -1蛋白的表达均较强。尽管HO分解的代谢产物三价铁 (Fe +++)螯合剂 (去铁胺 )组生长曲线高于ZnPP -9组 (48h时与ZnPP -9组重合 )和ox -LDL组 (P<0.01) ,但VSMCs体积明显增大 ,数量减少。结论锌原卟啉 -9抑制血红素加氧酶活性而促进ox-LDL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效应 ,去铁胺螯合Fe +++能抑制VSMCs数量增加。其机制可能与HO -1活性和c -myc、c-fosmRNA及其蛋白表达有关 ,而与HO -1蛋白表达和cAMP/cGMP水平无明显关系。
- 何作云何家全罗惠兰喻陆杨胜利
- 关键词:血红素加氧酶血管平滑肌细胞OX-LDL
- 北京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氯吡格雷抵抗、支架内血栓的相关性。方法:入选800例无亲缘关系的冠心病患者,检测其CYP2C19基因型,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确定是否存在氯吡格雷抵抗(CR),并分为CR组(215例),NCR组(585例),比较两组携带基因型及冠脉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结果:CYP2C19分为三种表型,快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1/*1)、中间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1/*2和*1/*3)、慢代谢型(基因型为CYP2C19*2/*2、*2/*3)。入选冠心病患者携带快代谢型*1/*1(41.6%),中间代谢型*1/*2,*1/*3(46.8%)较多,以中间代谢型显著较多;CR组215例,即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为26.9%(215/800)。与NCR组比较,CR组患者携带快代谢型基因型*1/*1(43.9%比35.3%)明显减少,而携带慢代谢型基因型*2/*2,*2/*3(9.9%比17.2%)明显较多(P<0.05或<0.01)。本研究中共有15例(1.88%)发生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其中10例(4.65%)为CR组,5例(0.85%)为NCR组,即CR组的支架内血栓事件率显著高于NCR组(P<0.01)。结论:北京地区汉族冠心病患者携带P450(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最多;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26.9%,CR组携带慢代谢型基因型显著多于NCR组;CR组的支架内血栓事件率显著高于NCR组。
- 孙亚勤杨胜利王亮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