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

作品数:13 被引量:30H指数: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哲学
  • 3篇语言
  • 2篇学术
  • 2篇学术性
  • 2篇意识形态
  • 2篇语言形式
  • 2篇语言学
  • 2篇哲学研究
  • 2篇中国哲学
  • 2篇中国哲学研究
  • 2篇认识论
  • 2篇现实性
  • 2篇逻各斯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实践
  • 1篇形而上学
  • 1篇性道德
  • 1篇哲学基本问题
  • 1篇人文
  • 1篇人文科学

机构

  • 13篇吉林大学

作者

  • 13篇杨晓
  • 2篇孙正聿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人文杂志
  • 2篇天津社会科学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哲学研究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师资建设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逻各斯的肉身化
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黑格尔哲学所实现的近代认识论向现代存在哲学的转向。而黑格尔能够穿透内意识形而上学,超越到主客融合的本真的实在世界中来,关键在于他开创的现象学之路。对黑格尔理念论作存在哲学的解读,不同于以往对其作客观...
杨晓
文献传递
论索绪尔的“符号”概念——语言学的认识论意义被引量:4
2012年
符号在日常使用中只是思想意指对象的声音记号(音响形象)。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音响形象(能指)与概念(所指)的联想性统一,这构成了"符号"的理论概念。在思想使用"语言"的"言语活动"中,符号是具有意指性的音响形象,其意义来自思想和事物,语言与思想和事物的三元关系是在自我意识平面上展开的。而在语言学的理论平面上,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不具有意指性,其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它把思想与事物的外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联想关系。"联想"不是意识的能动联结,而是在社会—语言形式平面上实现的"差异性的相似性"。"符号"的理论概念作为语言学的科学基础,具有重大的认识论意义。
杨晓
关键词:联想认识论
作为认识论的语言学——创造思想的“语言形式平面”
2012年
语言不是思想的声音记号和工具,而是一种社会制度和无意识的集体心理,从而构成了思想得以可能的先验基础。语言有着不同于"思想的逻辑"的深层道理。能指与所指的符号统一体把思想与事物的外在对立,扬弃为符号的内部对立,而符号之间的对立关系决定符号内部的能指与所指的对立关系,从而语言的理性把思想意向对象的普遍必然性还原为思想想象现实的"社会必然性"。
杨晓
关键词:语言认识论
论道德实践中的情理辩证法被引量:2
2022年
道德实践中情理关系的澄明,有助于坚定道德信念,理清修养的次第与旨趣。就自觉性与超越性而言,情感在道德中似乎较为消极,但论及自主性,道德还是以情为本的。践行理性观念的意志所压抑的不是情感,而是情感的直接欲求,道德实践真实成就的是情感的创造进化。由伦理而道德的过程,首先要经受观念与自然之对立,即伦理化道德的他律阶段。以理化情的意志践行绝不止于情与理一定比例下的交融,终将实现“德性自证”的“反身而诚”,证成自由意志的情理不二、理欲合一、全事即理的本体性格,及其普遍立法不离特殊的“应化”“创造”特点。
杨晓
关键词:道德自由意志
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基础——论意识形态的自主本性被引量:1
2016年
马克思的历史科学所能把握的是人的经济部分,不能为科学所限定的部分是不同于现实规定的另一种真实。意识形态作为想像的真实,与经济基础相关,又有着自身的独立性,它不是一种颠倒的认识或反映,而是一种生产,以完成分裂的阶级社会的整全性,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想基础。马克思批判意识形态的抽象的普遍性,是为克服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的分裂,以实现想像与现实之否定性统一的自主存在。
杨晓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意识形态
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被引量:1
2011年
一、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自觉 面向现实和坚持学术,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积淀的宝贵经验。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向现实生活是哲学的“天命”。任何真诚的哲学思考不仅深入自然、生命和历史的深处,并且有着成为现实的力量。
孙正聿杨晓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学术性现实性
精神现象学对先验哲学的超越
2008年
本文认为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对康德的先验哲学的超越。本文从对康德的先验理性的批判入手,展示了黑格尔超越内意识形而上学的现象学思路。遵循笛卡尔为近代意识哲学奠定的自明性原则,康德将现象与物自体的分裂作为其哲学的出发点。物自体不可知,知识只关乎现象界,知识的根据归于先验理性(主体自我意识),满足于主观有限的认识。而黑格尔一反意识哲学的清晰性、自明性原则,认为意识经验(现象)得以可能的根据正是理智意识不能清晰、自明地把握的物自体。物自体(绝对、存在——精神)就在现象中,通过现象开显自身。绝对降临意识,使得意识与精神之间有了明暗的实在关系。意识得以可能的根据就是作为其真理性尺度的精神,这种真理性自身是意识之光由之发出的玄暗。绝对精神(物自体)开显、创造、显现现象,这种开显、创造活动就是存在的事情,存在的事情(人类历史)及其事后的觉解就是存在——精神的澄明,就是真理性自身。
杨晓
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被引量:19
2011年
一、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双重自觉 面向现实和坚持学术,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积淀的宝贵经验。哲学是"思想中所把握到的时代"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面向现实生活是哲学的"天命"。任何真诚的哲学思考不仅深入自然、
孙正聿杨晓
关键词:中国哲学研究学术性现实性
“内蕴形而上学”的文化本体观
2015年
形而上学是人的天命,"本体"作为其所求之"对象"是"无",一种追本溯源的意向性追求。形而上学对本体的理论态度构成了时代水平的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的最深层次的统一性原理。本体论以理论的方式所从事的时代精神之实践,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的哲学活动。哲学的外部存在隐喻了一种内部的哲学活动,作为"思存同一性"的思想前提不是从外部的哲学中借来的,而是思想自身的"反思—回忆"构成的。"反思—回忆"作为本体的实践方式,即"创造"即"本有",实现了"存在—价值"的超升,成就了一种概念之上、理论之后的"内蕴形而上学"。
杨晓
关键词:文化本体
内在化的逻各斯与实践——哲学基本问题的形式革命被引量:2
2011年
黑格尔发现了康德的先验中所隐藏的历史,把康德的自在之物变成了自在自为的理念。马克思发现黑格尔哲学"对事物思维着的考察"陷入了意识形态的生产,于是把黑格尔思想的内部对象变成了思想的外部环境和形式方法,实现了"实践地去思想",从而改造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结构模式。
杨晓
关键词:意识形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