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为

作品数:22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颅内
  • 6篇手术
  • 6篇外科
  • 5篇动脉瘤
  • 4篇神经外科
  • 4篇切除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栓塞
  • 3篇颅脑
  • 2篇弹簧圈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患者
  • 2篇血管
  • 2篇预后
  • 2篇肿瘤
  • 2篇椎板
  • 2篇显微手术
  • 2篇脑创伤
  • 2篇脑损伤

机构

  • 22篇秦皇岛市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杨大为
  • 14篇周益民
  • 13篇冯继
  • 12篇李玉斌
  • 11篇李宝龙
  • 9篇于俊华
  • 6篇张海垠
  • 5篇赵继红
  • 5篇杨丽敏
  • 4篇刘阳
  • 3篇马智慧
  • 3篇李宏波
  • 3篇王自玲
  • 3篇詹美玉
  • 3篇张龙
  • 2篇赵建华
  • 2篇刘瑶
  • 1篇吴磊
  • 1篇杨新建
  • 1篇王永恒

传媒

  • 4篇河北医药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疗养医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超早期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栓塞治疗及其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颅内动脉瘤21例,均在出血后24h内采用EDC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病人按Hunt-Hess分级,Ⅲ级9例,Ⅳ级12例。随访3~6个月。结果21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00%)4例,次全栓塞(>95%)11例,部分栓塞(<90%)6例。术中并发动脉瘤破裂2例,治疗后痊愈;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治疗后1例遗留轻偏瘫,2例恢复;1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死亡3例。结论EDC栓塞治疗病情危律师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熟练的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可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杨大为冯继杨新建于俊华周益民詹美玉李宝龙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并发症
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外科手术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颅脑创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致残率高和病死率高是其显著的病理特点。颅脑创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创伤的第2位,而致死率和致残率却在全身创伤中排在第1位,它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面神经损伤、脑损伤等复合存在。有研究显示:"颅脑创伤合并面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5.04%,是颅脑损伤后造成面瘫的首要原因,危害非常大。"
赵晓波杨大为陈涛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颅脑创伤颅骨损伤头皮损伤面神经减压术颅脑伤
脊柱神经外科技术治疗脊膜瘤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脊膜瘤的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脊膜瘤临床资料,重点分析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相结合手术治疗脊膜瘤的临床优势。结果肿瘤全切除23例,大部分切除2例。出院时痊愈19例,好转4例,无变化2例。随访6个月~3年,2例复发。结论将脊柱外科技术与神经外科技术结合,可降低脊膜瘤手术风险,提高脊膜瘤手术全切率,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广大神经外科医生临床推广应用。
李宝龙杨大为李玉斌张海垠马智慧张龙刘银凤于俊华
关键词:脊膜瘤神经外科脊柱外科
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患者的超早期(介入)治疗
杨大为冯继于俊华周益民缪国专赵建华等
该成果的创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在于运用先进的神经介入技术和新型介入栓塞材料,对病情Hunt-HessⅢ-Ⅳ级动脉瘤超早期治疗,避免了动脉瘤再次破裂的危险性,减少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免去了病人开颅手术的痛...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瘤超早期治疗神经介入技术脑血管痉挛
原儿茶酸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对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增殖、凋亡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MG。应用噻唑蓝(MTT)技术检测0、2.5、5.0、10.0、20.0μmol/L浓度PCA干预后各组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A对U251MG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251MG在药物干预前后增殖凋亡相关基因和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0μmol/L的PCA干预48 h后细胞活性为0.881±0.079、2.5μmol/L为0.757±0.077、5.0μmol/L为0.600±0.101、10.0μmol/L为0.532±0.056(F=35.13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PCA浓度增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mRNA表达水平为1.172±0.153、0.756±0.059、0.601±0.061、0.390±0.059、0.236±0.036(F=55.6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934±0.071、0.781±0.053、0.650±0.045、0.384±0.046、0.174±0.019(F=113.6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的G0/G1期比例[(71.033±8.570)%]高于对照组[(52.057±6.735)%,t=3.0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2/M比例[(18.833±7.639)%]低于对照组[(36.910±5.328)%,t=-3.36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增殖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D1、Cyclin E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405±0.047比1.217±0.101、0.673±0.070比1.166±0.110、0.604±0.085比1.286±0.085,t=-12.625、-6.549、-9.827,P<0.01),而p21、p27表达在PCA组高于对照组(1.206±0.096比0.575±0.046、0.990±0.086比0.481±0.045,t=10.267、9.083,P<0.01)。FCM结果显示,PCA组U251MG细胞凋亡率(29.971±7.572)%高于对照组[(10.264±3.121)%,t=4.168,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bcl-2、pro-Caspase-3、pro-Caspase-9表达在PCA组低于对照组(0.337±0.024比1.198±0.113、0.430±0.044比1.150±0.098、0.486±0.049比1.278±0.107,t=-12.9
李宝龙杨大为刘阳李玉斌王同立马智慧张海珢张龙杨松海
关键词:胶质瘤原儿茶酸增殖凋亡信号通路
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术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患者29例,切除肿瘤后,严密缝合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最后将完整切除的椎板复位固定,分层关闭切口。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脊柱CT复查,显示手术节段局部肌肉软组织愈合良好,椎板复位融合,硬脊膜外未形成明显瘢痕粘连,全部恢复良好。结论瘢痕粘连与血肿、症状反应及术中椎板切除过多有关;椎板切开复位技术与硬脊膜外敷明胶海绵及人工硬脊膜的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脊髓肿瘤术后的硬脊膜外瘢痕粘连。
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马智慧刘阳王自玲李宏波刘瑶杨大为于俊华
关键词:脊髓肿瘤瘢痕粘连
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结合CT/MRI,在立体定向仪及手术计划系统指导下,对19例直径0.8~3.5cm的颅内病变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一次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病变性质:胶质瘤9例,转移瘤3例,脑囊虫3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论影像导向立体定向开颅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是一种定位精确、侵袭性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李玉斌冯继刘兰祥周益民王占秋杨大为李宝龙张海垠杨丽敏
关键词:颅内病灶
横切口小骨窗开颅清除小脑半球血肿11例
2002年
周益民冯继杨大为
关键词:外科手术手术方法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9月~2012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肿瘤22例临床资料,采取全椎板切开技术,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分离切除脊髓肿瘤,椎板复位并固定。结果20例肿瘤全切,2例大部分切除。21例术后肌力及感觉障碍改善,1例术后肌力下降。术后3—6个月复查脊柱CT,显示手术节段局部椎板解剖复位良好,位置无下陷,切除的椎板与邻近椎板融合良好。结论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恢复了椎管解剖结构,保证脊柱的稳定性,防止脊髓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宝龙李玉斌张海垠刘阳王自玲李宏波杨大为于俊华周益民
关键词:脊髓肿瘤显微手术神经外科
脑积水脑室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后颅内外重度感染治愈1例
2005年
周益民冯继杨大为于俊华
关键词:三脑室脑室镜造瘘术重度感染颅内治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