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利
- 作品数:21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太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低剂量聚乙二醇联合硫酸镁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效果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聚乙二醇(PEG)联合硫酸镁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方法:320例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分别采用PEG、硫酸镁、低剂量PEG+硫酸镁三种方法进行肠道清洁准备,比较不同肠道清洁准备方法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耐受性。结果:3种肠道清洁方法中,低剂量PEG+硫酸镁在老年患者肠道准备中的效果明显好于其它2组(P<0.05),3种肠道清洁方法不良反应及药物服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剂量PEG+硫酸镁组患者的药物愿意再服率明显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PEG+硫酸镁用于老年患者肠道清洁准备的方法安全、有效,药物耐受性更高。
- 王艳杨公利童强李胜保
- 关键词:聚乙二醇硫酸镁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口服柳氮磺吡啶(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方法:随机分组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三组,口服SASP组、口服SASP及美常安组、口服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组,分别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口服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组总有效率88.5%,高于口服SASP组(30.8%)及口服SASP及美常安组(61.5%)。结论:SASP联合美常安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
- 杨公利王强郜元军张卫国王小虎童强
- 关键词:结肠炎灌肠
- NBI放大内镜在胃黏膜糜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NBI放大内镜在胃黏膜糜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NBI电子放大内镜,对310例患者的胃黏膜糜烂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并与观察部位活检所得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黏膜糜烂灶处胃小凹形态未见到A型、B型者;365处C型中组织病理均为慢性活动性浅表性炎症;160处D型中,92.5%(148/160)为萎缩性炎症;65处E型中,86.15%(56/65)为肠上皮化生;35处F型中,91.42%(32/35)为异型增生,8.57%(3/30)为肠上皮化生。59例肠上皮化生未发现明显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而32例异型增生的F型黏膜表面。90.63%(29/32)呈现出不同程度异常增生的毛细血管。与病理组织学比较,NBI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糜烂小凹形态与病理组织学改变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NBI放大内镜在胃黏膜糜烂灶性质的判断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应用于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普查。
- 王强童强张卫国邓卫平金曙杨公利
- 关键词:胃黏膜糜烂
- 湖北汉族人群载脂蛋白A5遗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对257例湖北健康汉族人群APOA51131T>C及56C>G基因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湖北汉族人群中ApoA51131T>C存在TT、TC、CC基因型,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50.9%、32.9%及16.2%;56C>G位点存在CC、CG基因型,257名研究对象中,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小于5%;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和地域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湖北汉族人群中ApoA5基因1131T>C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56C>G在该人群中应视为一个突变位点而不是多态性位点。
- 丁妍朱名安周有利王治校杨公利
- 关键词:载脂蛋白A5基因多态性甘油三酯基因型
- 益生菌对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保护及修复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胃肠道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胃肠道内,通过保持微生态平衡,能产生确切对于胃肠道功能改善的有益非致病性特定活性的微生物的总称.益生菌能平衡肠道菌群比例、转化肠内有害物质、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手术、创伤、严重感染、重症胰腺炎等因素可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如不能及时修复,极可能会发展至肠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对于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及保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马锋振杨公利
- 关键词:肠黏膜屏障功能肠道益生菌微生态平衡肠道黏膜屏障胃肠道内
- 食管病变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探讨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食管病变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与病理组织的关系。方法137例经常规内镜观察食管黏膜有粗糙、糜烂、颜色异常、微隆起等病变及30例食管黏膜正常的志愿者,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下观察病变部位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的形态,并在其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将放大内镜下毛细血管袢的形态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研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7例食管病变在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引导下对病变区行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鳞癌27例,其中早期食管癌15例;高级别瘤变2l例;低级别瘤变23例;食管炎66例。食管癌组85.18%(23/27)为Ⅳ型IPCL、14.82%(4/27)为Ⅲ型IPCL,高级别瘤变组76.19%(16/21)为Ⅲ型IPCL、23.81%(5/21)为Ⅳ型IPCL,低级别瘤变组56.52%(13/23)为Ⅲ型IPCL、43.48%(10/23)为Ⅱ型IPCL,食管炎组90.91%(60/66)为Ⅱ型IPCL、9.09%(6/66)为I型IPCL,正常对照组100%IPCL分型为I型。食管癌、高级别瘤变的IPCL与食管炎、正常对照组的I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食管黏膜IPCL的形态类型可以初步判定食管病变的良、恶性,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可应用于食管癌的普查。
- 王强邓卫平杨公利金曙张卫国童强
-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 胃癌和正常胃黏膜上NAG-1表达的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索NAG-1在胃癌、癌旁正常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上的表达情况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RT-PCR法检测胃癌组织、癌周正常组织及正常胃黏膜上NAG-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NAG-1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表达较强,高于正常胃黏膜及胃癌NAG-1蛋白表达量,NAG-1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表达量高于胃癌;NAG-1mRNA在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量高于正常胃黏膜及胃癌,NAG-1mRNA在正常胃黏膜表达量高于胃癌;NAG-1蛋白在中高分化胃癌表达量高于低分化胃癌;相关性分析发现:NAG-1蛋白表达与胃癌的浸润程度、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NAG-1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其表达的减弱或缺失可能导致胃癌发生。
- 杨公利谭庆华谢咏梅郭梅梅李静唐承薇王春晖
- 关键词:胃癌非甾体抗炎药物NAG-1COX-2抑癌基因
- 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探讨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食管狭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SD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引起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132例行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29例,其中食管狭窄22例(16.7%),迟发型出血5例(3.8%),食管穿孔2例(1.5%)。将狭窄组(n=22)与非狭窄组(n=110)进行单因素分析比较显示病变纵向长度≥50mm、组织浸润深度为m2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阶梯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变纵向长度≥50mm和组织浸润深度为m2是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ESD后影响管腔狭窄的危险因素是病变纵向长度≥50mm、组织浸润深度为m2。
- 杨志豪李胜保郜元军杨公利徐文
-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癌前病变
- 胃癌和正常胃组织上NAG-1表达的比较
- 目的 NAG-1(NSAIDs Activity Gene-1,NAG-1)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和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NSAIDs 能诱导某些肿瘤细胞表达 NAG-1,因此,该基因被认为是 NSAIDs 抗肿瘤作用重要...
- 杨公利王春晖谢咏梅谭庆华魏兵唐承薇
- 文献传递
- 乳酸杆菌对结核性腹腔积液淋巴细胞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保加利亚乳酸杆菌(LB)对结核分枝杆菌纯化蛋白衍生物(PPD)刺激结核性腹腔积液淋巴细胞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结核性腹膜炎患者19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取腹腔积液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调为2.5×105个/ml浓度后种植于6孔板,以LB与细胞共育1h后再用PPD刺激3h,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试验分组:分为对照组、PPD刺激组(PPD组)、LB干预组(LB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PD诱导的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腹腔积液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PPD组比较,当LB预先与细胞共育可减少PPD诱导细胞分泌IFN-γ、降低细胞凋亡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B对于PPD诱导的结核性腹腔积液淋巴细胞变态反应性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
- 马锋振刘成霞王伟董烈峰杨公利王健牛琼史宁
- 关键词:乳杆菌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