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丰梅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8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压
  • 1篇炎性
  • 1篇炎性反应
  • 1篇医院检验
  • 1篇医院检验科
  • 1篇乙肝
  • 1篇乙肝患者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高血压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载量
  • 1篇早期肾损伤
  • 1篇肾损
  • 1篇肾损伤
  • 1篇尿微量白蛋白
  • 1篇微量白蛋白
  • 1篇慢性
  • 1篇慢性乙肝
  • 1篇慢性乙肝患者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88...

作者

  • 4篇杨丰梅
  • 1篇崔庆
  • 1篇田玉静
  • 1篇张明明
  • 1篇喻冬梅
  • 1篇许会彬
  • 1篇刁青香
  • 1篇聂娟

传媒

  • 2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骨损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骨损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集感染患者切口位置分泌物、脓液标本进行常规培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127例感染患者分离出129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85株占65.9%,分布最多的是鲍氏不动杆菌占20.1%,革兰阳性球菌44株占3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4.0%。鲍氏不动杆菌大多数菌株产生耐药性,耐药率较高,依次为阿莫西林/棒酸、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10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万古霉素无耐药。[结论]骨损伤切口感染多见,发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对疑似感染者及时做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
崔庆杨丰梅喻冬梅田玉静李清海
关键词:骨损伤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指标在诊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34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高血压Ⅰ期组、高血压Ⅱ期组和高血压Ⅲ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四组患者进行尿微量清蛋白(m ALB)、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转铁蛋白(TRF)、尿免疫球蛋白(Ig G)、尿肌酐(Cr)检测,并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各高血压组患者α1-MG、m ALB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各高血压组患者α1-MG、m ALB的水平随着其血压分期的增加而不断增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Ⅱ期组患者和高血压Ⅲ期组患者TRF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受试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Ⅲ期组患者TRF的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Ⅱ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Ⅲ期组患者Ig G、Cr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患者易发生肾损伤。根据受检者尿微量白蛋白的指标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进行诊断,其中α1-MG、m ALB的灵敏度较高。
杨丰梅
关键词: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尿微量白蛋白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141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ALT的水平。结果 CHB患者hs-CRP及AL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且随肝损害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1或P<0.05);不同HBV载量组间ALT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及ALT水平变化与HBV-DNA载量均无相关性(r=0.137,r=0.211,P>0.05)。结论多数CHB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但其炎症程度与乙肝病毒复制程度无关。
杨丰梅张明明聂娟刁青香许会彬
关键词:病毒载量超敏C反应蛋白炎性反应
浅析医院检验科常见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医院检验科常见的危险因素,以期减少该科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方法:对检验科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检验科常见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血源性疾病传播、化学试剂危害以及锐器伤等。因此,医院应加强对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以提高其对上述危险因素的自我防护能力,避免发生职业危害。结论:明确医院检验科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有利于更好地预防该科室的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危害。
杨丰梅
关键词:检验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