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冬冬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植物病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小麦
  • 5篇小麦叶
  • 5篇小麦叶锈
  • 4篇锈病
  • 4篇叶锈病
  • 4篇小麦叶锈病
  • 3篇基因
  • 2篇锈菌
  • 2篇叶锈菌
  • 2篇育种
  • 2篇小麦叶锈菌
  • 2篇抗叶锈基因
  • 1篇蛋白
  • 1篇地域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分析
  • 1篇育种亲本
  • 1篇育种资源
  • 1篇致病类型

机构

  • 6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6篇杜冬冬
  • 5篇杨文香
  • 5篇刘大群
  • 2篇魏学军
  • 2篇赵赛
  • 1篇孟庆芳
  • 1篇任晓娣
  • 1篇张娜
  • 1篇胡亚亚
  • 1篇王飞
  • 1篇孙一
  • 1篇闫红飞
  • 1篇张毓妹
  • 1篇陆和平

传媒

  • 3篇华北农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载体及温度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旨在探索小麦叶锈菌寄主体外萌发的适宜载体及温度,并为小麦叶锈菌的孢子萌发阶段RNA转录组分析提供优良的试验材料。采用高湿度黑暗培养法,以新鲜小麦叶锈菌致病类型FHJT的夏孢子为供试材料,测试不同载体对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特性的影响。在所测最适温度20℃下,以6种不同材料为培养载体,小麦叶锈菌夏孢子的芽管生长率和芽管生长长度均有显著差异,在无纺布上的夏孢子的芽管长度最长达到465.85μm,微孔滤膜上的夏孢子芽管伸长速度最快,而在这6种材料上夏孢子12 h的萌发率基本相同。微孔滤膜更利于萌发孢子的收集,因此,微孔滤膜是最适宜的萌发载体。
姚宏鹏张河山杜冬冬赵赛闫红飞孟庆芳张娜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菌夏孢子萌发
IGS在小麦叶锈菌中的多态性分析初探被引量:3
2015年
由小麦叶锈菌引起小麦叶锈病是我国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为研究小麦叶锈菌流行群体的毒力构成和亲缘关系,利用IGS(Intergenic spacer)特殊引物(L318和5SK)对71个小麦叶锈菌IGS进行扩增检测。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小种间的IGS存在多样性,但多样性与小种毒力之间不存在直接相关性,和小种的区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对差异带型进行分析,获得IGS-1、IGS-2的序列。IGS在小麦叶锈菌种内存在多态性,这有益于开发和建立IGS分子标记,并为研究锈病流行群体结构和追溯年度流行的病原来源,以及该病菌的生物学进化提供依据。同时利用IGS可以预测病害发生的流行群体,进而有针对性的种植抗病品种来防治叶锈病大发生。
杜冬冬张毓妹张河山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地域性
抗叶锈基因Lr34在46个小麦育种资源中的分布及其抗性表现
2014年
Lr34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慢锈基因,慢锈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持久抗病性的方法之一。为明确我国小麦品种含有Lr34的信息,利用csLv34标记检测了46个小麦育种资源中Lr34的分布情况,并对46个小麦育种资源进行了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分子检测表明,在46个小麦品种中有7个品种含有Lr34基因(分布率为15.2%),含有Lr34基因的品种成株期抗叶锈性较强,虽然有些品种的侵染型为3~4,但严重程度较低。
张河山魏学军杜冬冬王飞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分子标记分子辅助选择
两个不同致病类型小麦叶锈菌株差异表达分析及其分泌蛋白的筛选
小麦叶锈菌是小麦的重要病原物,防治由该菌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最有效、经济、安全的方法是培育抗病品种。开展对小麦叶锈菌致病性差异研究对于揭示小麦叶锈菌致病分子机制及揭示毒性易变区域,有效利用抗病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两种...
杜冬冬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分泌蛋白
文献传递
8个小麦育种亲本抗叶锈基因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选取19个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8个小麦育种亲本进行成株期和苗期抗叶锈病鉴定及基因推导,同时利用与24个抗叶锈基因紧密连锁或共分离的31个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出L83#-5与L83#-6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和Lr42;L/PL2003-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28和Lr42;贵农13号可能含有Lr28;92R137可能含有Lr2c和Lr28;L201含有Lr1,可能含有Lr2c、Lr16和Lr28;TM可能含有Lr41和其他抗叶锈基因。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的8个小麦育种亲本中TM的抗叶锈性最好,具有很好的抗叶锈病应用潜力,可作为小麦抗叶锈病育种的重要抗源。
胡亚亚孙一张河山魏学军杜冬冬杨文香刘大群陆和平
关键词:抗叶锈基因基因推导分子检测
小麦河农6251苗期抗叶锈病基因的鉴定被引量:1
2015年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有Lr2c和Lr17a;遗传分析表明,河农6251对叶锈菌PBGP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暂命名为Lr H6;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6251 F2群体和F3家系,结果位于1B染色体的3个SSR标记wmc419、wms582和barc120与Lr H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1.6,25.8,27.9 c M。河农6251中含有Lr26、Lr ZH84等多个抗叶锈基因,其对PBGP的抗性由一对位于1BL染色体上的显性抗叶锈基因决定。
任晓娣杜冬冬张河山姚宏鹏赵赛杨文香刘大群
关键词:小麦叶锈病抗病基因SSR标记
共1页<1>
聚类工具0